李学英, 王根平, 孙 博, 拜文丽
(陕西省大荔县人民医院 口腔科, 陕西 大荔, 715100)
牙髓和根尖周病变已经成为临床中常见疾病,目前根管治疗仍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根管预备除去大量根管壁牙本质,造成根管壁变薄,部分硬组织丢失,而牙本质是牙齿修复的基础,并且牙齿抗力也主要依赖于牙本质数量和质量及周围固有力量和牙体外形 完整性[1]。因此,为更好地保护根管治疗后的牙体,治疗后牙体修复至关重要。既往研究[2]发现根管治疗后若不行冠方修复,将在1~2周内出现根尖部微渗漏。复合树脂材料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牙体残损粘结修复中,且取得较好的效果。本研究分析树脂直接粘结与树脂嵌体间接粘结修复对根管治疗后牙抗折能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取本院患者56例,共69颗磨牙残冠,均需行根管治疗的患者。纳入标准: 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家属知情、同意,签署相关协议; 无严重感染性疾病; 无其他系统严重功能障碍; 无凝血功能障碍; 意识清楚,可完成配合; 病例资料完整。排除中途转院、随访丢失病例。随机将其分A组和B组,其中A组28例,共34颗,采用树脂直接粘结修复法,其中男16例, 20颗,女12例, 14颗,年龄在32~75岁,平均(49.96±5.03)岁; B组28例,共35颗,采用树脂嵌体间接粘结修复法,其中男17例, 23颗,女11例, 14颗,年龄在36~73岁,平均(48.75±6.24)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予以根管治疗。首先开髓、根管预备: 采用高速手机、金刚砂车针从(牙合)面中央凹处平行牙体金针,刺入髓腔后改用提拉式揭尽髓顶探寻根管,选择10号K锉进行根管疏通,测量根管长度,采用protaper从S 1逐号预备根管至 F 2, 采用3%双氧水交替冲洗,并用25号K锉达到工作长度回锉,去除台阶后保持根管壁光滑。根管填充: 将提前预备好的离体牙用吸潮纸尖擦拭,选用AHplus根管糊剂和牙胶尖填充根管,在距离根尖孔5 mm处烫断主尖,然后采用垂直加压器压实根尖填充物,根管口封闭采用氧化锌丁香油黏固粉,室温下保存在生理盐水中待用。A组: 准备洞型,隔湿,常规彻底清洁牙面,并采用锐利求除去龋损组织,修整洞形,不要过于注重固位形,通常情况下不行预防性扩展。在涂布黏结剂前牙面保持适当湿润度,酸蚀后采用清水彻底冲洗, single bond酸蚀黏接剂采用小庙前加压均匀涂抹,然后轻吹成薄层,肉眼可见表面湿润后采用关照固化。分层填充: 每一层树脂厚度在2 mm以下,光照固化,调合抛光。最后将其放置在生理盐水中,室温保存,待用。B组: 取出根管口的氧化锌丁香油粘固粉后,采用磷酸锌黏固粉垫底,并用火焰状涡轮机车针均匀磨除牙合面牙体组织越1 mm ,制备髓腔,洞壁要求笔直,且无倒回凹形成,微微向牙合面外展,角度应控制在2°~5°, 采用精修车针修整洞型,使点、线机角均清晰、圆钝。采用藻酸盐弹性印模材料制作模型,检查立体牙洞型和外形,确定无异常后,灌注石膏模型。待嵌体制作完成后试戴,检查边缘密合及有无撬动情况,检查无误后则采用树脂加强型剥离例子黏固剂黏固高嵌体。将其放置在生理盐水中,室温保存,待用。
抗折能力检测: 将制作完成的样品放置在电子万能实验机上,加载方向和离体牙体的长轴形成135°的角度,力量加载在牙合面的正中,颊舌尖三角嵴交汇处,采用1 mm/min速度持续加力,直至离体牙折裂,并记录牙体折裂时的加载力值(简称破坏载荷),观察牙折形式。微渗漏检测需要将牙体进行染色,称取4 g次甲基蓝粉倒入玻璃杯中,用200 mL量筒量取蒸馏水200 mL, 倒入次甲基蓝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加热至全部溶解。在填充物的边缘1 mm以外区域涂抹2层指甲油,晾干后放入2%次甲基蓝溶液中,浸泡72 h, 在流动的自来水下采用软底毛刷对牙表进行染色。
对比观察2组离体牙试样发生牙折时破坏载荷、微渗漏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和美观满意度。修复体评价标准: ① 成功: 修复体无松动迹象,边缘密合,位置满意,无激发性龋; 邻接着关系紧密,无嵌塞; 牙周健康,无牙龈炎,无髓牙折断及修复体破裂情况。② 失败: 修复体出现松动迹象,甚至脱落,边缘可见缝隙,或出现明显的不密合,出现继发龋,邻接嵌塞,牙周修复不良,引发牙龈炎,押题出现折裂或修复体破裂等。微渗漏分级: 0级为边缘未见渗漏、染料未渗及; 1级釉壁可见少量染料渗入,未及轴壁1/2; 2级可见染料渗入超过轴壁1/2, 但未渗及髓壁; 3级可见染料渗及髓壁[3]。临床疗效评价: 显效: 前提咬嚼功能明显提升,咬合力显著升高,双侧咬牙合力趋于平衡,无折裂现象发生; 有效: 嵌体咀嚼功能显著改善,咬合力明显增强,咀嚼时偶有轻微不平衡感出现,未见折裂现象出现; 无效: 嵌体咀嚼时出现不平衡感及不受力感,甚至出现嵌体折断情况[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患者对牙体恢复美观满意度进行主观评价,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其中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SPSS 18.0软件包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 计数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显示, 2组离体牙发生牙折时破坏载荷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离体牙试样发生牙折时破坏载荷对比分析 kN
与A组比较, *P<0.05。
结果显示, B组(28.57%)中微渗漏处于0级所占比例显著高于A组(8.82%), 且微渗漏达2级比例显著低于A组(14.28% vs. 38.24%) (P<0.05), 见表2。
表2 2组患者微渗漏情况分析[n(%)]
与A组比较, *P<0.05。
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2.35%, 显著低于B组的97.14%(P<0.05), 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分析[n(%)]
与A组比较, *P<0.05。
B组患者对牙体恢复美观满意度为94.29%, 显著高于 A组的76.47% (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对牙体恢复美观满意度评价[n(%)]
与A组比较, *P<0.05。
牙体缺损是口腔临床常见疾病。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牙体缺损得以修复。与此同时,经过牙髓治疗、填充和修复的牙齿发生牙体折裂的概率明显增加,如何确保牙体形态、功能得以恢复的同时,又能避免牙齿折裂的发生,成为口腔科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既往直接树脂粘结修复的效果得到认可,但在外形美观及治疗后牙抗折能力上还存在不足,间接树脂嵌体粘接修复为牙体缺损修复提供新思路。间接法制作树脂嵌体,其在口外模型中加工成形,并在体外固化,且聚合收缩也发生在体外,聚合收缩时嵌体和牙体组织间产生的微渗漏现象可通过黏接剂补偿,在口腔内嵌体并无聚拢收缩过程,这也将微渗漏降至最低限度,同时还能减小与聚合收缩相关的边缘张力,促进嵌体边缘的稳定性增强[5-8]。和以往传统的直接树脂填充法相比,间接嵌体树脂黏接修复大大降低嵌体边缘微渗漏情况,特别是在牙本质和修复体交界处。间接树脂嵌体粘结法在二次固化下可改善物理性能,无论从颜色、外观还是稳定性方面,更能得到满足[9-12]。直接树脂填充由于未固化时树脂较软,因此难以得到满意的外形,尤其是在接触点上更为突出,在牙邻面箱状洞型较宽大时也较为困难。而间接树脂嵌体则弥补了这一缺陷。对于边缘密合性的改善,间接嵌体的应用也较为有利,一般对于准确的后牙树脂修复体的边缘密合十分困难,尤其是在邻面洞型龈缘[13-14]。采用嵌体技术则可将难度降至最低。牙冠组织的丧失致使牙齿的硬度降低,同时牙齿生物力学也受到影响,而树脂嵌体的应用使牙应力降低,且分布较为合理,提高缺损牙体的抗力,修复完成后牙体应力的分布也和完整牙体相似[15-16]。
本研究结果显示,间接树脂嵌体应用组离体牙试样发生牙折时破坏载荷显著较直接树脂填充组大,而破坏载荷是反映离体牙抵抗折裂的最大力度,由此可见,间接树脂嵌体技术的应用可明显增加根管治疗后牙体抗折能力。且间接树脂嵌体应用组微渗漏在0级所占比例明显比直接树脂填充组高,达2级比例明显较直接树脂填充组低,而微渗漏是牙体应组织和修复材料间出现的肉眼难以观察的微小缝隙,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修复体和牙体的密合程度,临床将其作为评价修复体
质量的重要指标。牙体和修复体见的微渗漏可引起继发龋、修复体松动、脱落等情况,甚至可能出现牙髓病变等严重不良后果,也是造成填充失败的重要原因[17-18]。由此可见,在根管治疗后采用间接树脂嵌体粘结修复,可避免嵌体和牙体组织间微渗漏,增强修复体和牙体密合度。此外,间接树脂嵌体修复还能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和患者对于牙体恢复美观满意度,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综上所述,树脂直接粘结与树脂嵌体间接粘结修复对根管治疗后牙体修复均有一定效果,相较而言,间接树脂嵌体修复后牙抗折能力较强,并且嵌体技术还存在很多优越性,值得临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