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风 Li Feng
在介绍设计作品之前,谈一下对设计的初悟吧。它不是产生于系统的学习设计理论或是看一本本关于设计方法学的书之中,而是在日留学的一次手工艺课上。当时,筑波大学的宫原教授请来了酒井老先生(扫帚手工职人)教做扫帚,要求是做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作品来。
起先老先生会教授各种编织技巧,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第一天我很快就完成了两把,而其他很多人连一把都没有完成。于是第二三天就准备不再过去了,但最终还是被学姐“逼”过去了。
制作的过程非常枯燥,一边需要脑袋不停地想怎样做出不一样的作品来,一边又需要手来配合制作。随着时间的流逝,身心到了疲惫期,但心里总有个声音在说:再坚持一会儿,再坚持一会儿。渐渐地脑和手已经配合得越来越默契,到了另一个境界。
三天总共完成了六把扫帚,而最后一把就设计与制作而言是个人作品中最好的一把。即使那时需要再接着制作,我还是能做出新的更好的扫帚来的。拿着第六把扫帚,回想到第一天就准备结束的调子时,我才恍然大悟什么才是设计,什么才是日本设计的精神。
就设计而言,我们其实已经掌握了很多技法。而如何不断地去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还是在于自己。我们习惯停留在‘第一天’的程度,以为以最快的速度来完成任务就好。其实不然,设计是需要以一定的信念支撑,并坚持下去的。
去创造不同,在坚持之中,发现细微。这个细微之处足以打动你,并借用你的手去感动其他人。
鸟居桌(红点2017获奖作品)就是在对设计略有感悟的时候设计完成的。它组装完成的那晚正是中国的中秋节,月亮窗外圆,远处是日本的烟火大会,我一个人待在工房里,未曾感到孤单,发微信给朋友说:“我的第一个‘亲生的孩子’诞生了”,激动不已。原来设计就是这样一件美好的事。
其后随着对日本设计了解的加深与领悟——用一粒种子种出一片花海,将鸟居元素扩展到了其他几件家具去了。下面将为你介绍的是,鸟居系列:鸟居桌、飞鸟椅、鸟居凳、鸟居架,以及同时期产生的転柜,共五件家具。
鸟居桌诞生之后,一个日本人对我说:“它很中国”。我当时很纳闷,这明明是来自日本的灵感,不说很日本,为何说很中国。他解释到,榫卯这个结构就是从中国传到韩国,然后从韩国传到日本的。忽然间,恍然大悟。一直在寻求的设计,原来转了个圈其根还是来自于中国的。
谈到组装家具,可能很多人会有这样的印象:大量的金属连接件、刨花板贴片,使用寿命短且相对比较廉价。去打破大家的这种印象,在满足功能的同时,利用材料本身的性能,创造具有造型美、结构优良、使用长久的组装家具,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
2016年4月我来到日本开始了留学之旅。在出去走动的过程中,不经意中就会遇到一座神社,而其入口就是鸟居建筑。它很美,又像是走进去就能虔诚地与神做交流的一扇门。
当时的我非常地需要这扇门,与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自己内心)来做更深入地交流,寻求更加真实真切的自我。是不是也有很多人需要这一扇门呢。就是这样的一个想法,我开始了将鸟居元素运用到组装家具中的探索。
利用鸟居的造型与部分结构,将其与桌(或几)的置物功能相结合,同时又满足组装家具平板包装的特点。这个设计方向非常地明确,所以鸟居桌的大致形态在前期就定下了。而考虑到木材的干缩湿胀,桌面与腿的榫接方式会出现桌面松动的现象而造成安全隐患。于是,桌面的固定方式就成了这次研发的重点。
相比金属连接件比较粗暴的连接方式,我个人更喜欢比较纯粹又简洁的方式。有阵子脑海中总是闪现小时候和外婆一起将两根棉线揉搓在一起的画面。制作完成后的线不仅强度比之前的大很多,而且具有一定的弹性。于是后来便诞生了用棉线连接,通过旋转中间的木棍来固定桌面的方式。
棉线系成一个圈,下端套在横撑上,上端穿过桌面中央的孔,套在木棍上。旋转木棍,棉线会慢慢地被拧成一根线,此时木棍向下的拉力不断地增加,直到拉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松手后,木棍会由于较大的静摩擦力而固定下来。
鸟居桌共包括13个零件:桌面、四个直插榫(后改进为梯形插榫)、木棍(后改进为黄铜短棒)、棉线、二个横撑、四条桌腿。
边沿设计,中央桌面下沉3mm,防止东西滚落。可拆装的榫卯结构,使用更长久。全木质,表面环保木蜡油处理,凸显木材天然的纹理。
“想要飞翔,却总是被钳住了双腿。”
「飛鳥椅」设计与制作于日本筑波大学求学的时期,这一年是最接近自然感受自然,靠近自由而又最渴望自由的一年。除了采用飞鸟的造型外,其两翼还有可以置书的实用性。
■图19 鸟居凳场景图
■图20 鸟居凳整体图
■图21 鸟居凳正视图
■图22 鸟居凳整体图
■图23 鸟居凳细节图
■图24 鸟居凳正视图
鸟居凳是对鸟居桌的延伸设计,直接沿用了它造型结构,但在比例与细节上做了些微的调节。中间旋紧结构由原来的木棍换成了现在的‘哑铃’状的黄铜制金属件。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榫结构由原来的平榫换成了现在的梯形榫。由于木材的干缩湿胀,直榫与眼之间会出现松动的状态,而梯形的榫正好能解决这一个问题。它可人工来调节,控制榫插入的深度、以及与眼之间的紧密程度。
■图25-27 鸟居架场景图
■图28 鸟居架正视图
■图29 鸟居架细节图
■图30 鸟居架零件图
欧盟水框架指令没有对水文地貌要素给出具体、统一的监测方法,本研究结合国际合作项目,借鉴德国的水文地貌调查与分级方法,创建了适宜于北京的水文地貌监测方法。
■图31 転柜正视图
鸟居架沿用了鸟居建筑的造型和鸟居桌的创新组装结构。架腿上以一定的角度插入了一根黄铜棍,将腿穿过中间搁板的孔,黄铜棍最终陷入到板下的槽中。顶板与中间搁板用棉线相连,棉线会施加给顶板一个向下的力,来防止顶板的松动。
‘転’是中文‘转’的日文汉字。蓝天下,车载着轻轻的云,轱辘在不停地转呀转,这是个非常轻松自在的状态。而転柜也正是要传达这一心情。
■图32 転柜零件图
■图33-35 転柜组装图
■图36 転柜场景图
■图37 転柜整体图
■图38 転柜场景图
転柜是金属与木材的组装家具,由一个四方的木框架与四根黄铜支架组成,每支架上以一定角度熔接有两根短棍。
転的柜腿(金属支架)与柜身的组装方式是组装家具的一大创新处。将支架一端穿过通道到达限位孔,90度转动支架,最后施加轻力将短棍压入槽中,再重复‘一插,二转,三陷’动作三次便能完成组装。这种组装方式不同于金属连接件,去伤害材料本身,而是一种更加简单的方式,徒手便能快捷地完成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