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琴
(黔东南州中医医院,贵州 黔东南 556000)
偏瘫又称中风,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以中老年患者居多,常规药物、针刺疗法取得的效果欠佳,相反采用浮针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为了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我院对30例偏瘫后肩痛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对我院偏瘫后肩痛患者30例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15例,其中研究组男女分别为:10例、5例,所占比重分别为:66.67%、33.33%,年龄最大和最小分别为:79岁、41岁,平均为(60.13±2.21)岁,平均病程为(41.21±3.42)天;常规组男女分别为:9例、6例,所占比重分别为:60.0%、40.0%,年龄最大和最小分别为:80岁、42岁,平均为(61.11±2.15)岁,平均病程为(40.11±3.25)天;所有患者中脑出血、脑梗死患者分别为18例、12例,纳入标准:经诊断均为偏瘫后肩痛患者;顺从性较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自愿原则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思维能力缺失;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者;配合度较低者;分析两组病情等资料(P>0.05)。
常规组进行常规针刺疗法,选用40 mm*0.35 mm针刺患者合谷、肩三针、手三里、曲池穴位,每次留针半小时,隔10 min行针一次,每隔一天治疗一次,治疗之间为5天,之后评估其疗效。
研究组选用浮针进行治疗,常规消毒结束后,选患肢手三里穴,之后左手辅助进针,右手用进针器,皮肤和进针的角度在20°左右,从远到近将针刺入患者进针部位,进针速度应快,当刺入患者肌层时,则将左手松开,之后用右手的中、食、拇指抓紧针座,慢慢提拉,使针身退在皮下,选用右手运针,在向前推进的过程中轻轻提起,针尖不要太深,在运针时若右手处于空松状态,此时患者没有胀痛等感觉,运针结束后使针尖回到软套管中,将针芯固定,具体的运针方法为:将进针点当作支点,使针体做摇摆运动,操作时间在1.5 min左右,动作应伴随节奏且应柔和,待疼痛减轻或消失时停止,扫散结束后,将针芯抽出,将其留在软管中,留针半天,隔一天治疗一次,治疗时间为5天,之后进行评估[1]。
观察两组肩关节功能和VAS评分及疗效。无效:患者不良症状和关节活动没有好转,反而更为严重;一般:患者关节活动和不良反应有所改善;好转: 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和关节活动明显的得到改善。总有效率=一般率+好转率。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常规组66.67%,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疗效对比
研究组肩关节功能评分为(30.78±6.54),VAS评分为(2.54±1.62),均优于常规组的(23.45±2.44)、(3.4 6±1.2 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肩关节功能和VAS评分对比(±s)
在临床治疗中70~80%以上患者都会出现肩痛情况,肩痛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临床表现为患者的肩关节疼痛难忍,各种关节活动不能正常进行,若不加以重视,则会使患者肩部肌肉损伤严重,严重时患者不能独立完成刷牙、洗脸等操作,在治疗中以减轻患者疼痛为主。
在此次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使用浮针治疗法,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常规组66.67%,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肩关节功能评分为(30.78±6.54),VAS评分为(2.54±1.62),均优于常规组的(23.45±2.44)、(3.46±1.21),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