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彧菲 李祖玉 丁燕
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在这个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类似于芝麻信用的数字化信用评分体系有着越来越多的运用,蚂蚁借呗、花呗,免押金骑车、租物、住宿等,方便快捷,深受大家的喜爱。为了研究云南省数字化信用评分体系发展状况,我们分别对云南省的城市和乡村进行问卷调查,城市的地点为云南省昆明市同德购物中心和北辰地铁站附近,农村地点为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大莫古镇、石林县西街口镇、德宏州盈江县平原镇。由于数字化信用评分体系属于新鲜事物,年轻人对其接触较多,所以本次我们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城市和乡村中的年轻人,共获得有效问卷89 份,其中城市问卷43份,乡村问卷46份。
1.数字化金融服务使用程度概况。在数字化金融服务中,城市每周使用网络平台进行支付、转账次数在7次以上的人数占比55.8%,而乡村的仅占21.7%。城市49%的人有银行贷款,是乡村有银行贷款人数比例的两倍多;城市有网络贷款的比例约是乡村的1.5倍。
2.总体信用意识及对传统征信了解情况。城市居民认为信用状况对生活影响非常重要的比例更高,乡村居民中仍然有少数人认为信用状况对生活影响一般重要或不重要。20.9%的城市居民知道央行有征信系统在收录信息并且十分了解,而乡村却没有人十分了解央行征信系统。
3.数字化征信体系的了解及运用程度。城乡居民已有超过一半的人会主动了解数字化征信,但乡村居民中仍有21.7%的人不知道数字化征信,约为城市居民比例的两倍。运用方面,城市居民对共享产品(单车、充电宝、雨伞等)和办理签证的需求比乡村居民更大。城镇居民有超过70%的人想知道哪些行为会影响自己的信用评分,而乡村居民中仍然有人对数字化信用评分持不在乎态度。
1.基础设施薄弱,居民受教育程度低。交通不便、互联网普及程度低、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持有比例不高,且由于受教育程度低,会对新事物产生抵触情绪,能力也会受限。“硬件”和“软件”的同时缺失,导致乡村居民对数字化征信较为陌生,城市和乡村存在着明显的“数字鸿沟”现象。
2.受到正规金融排斥,数字化金融服务使用少。农村落后的经济使得金融机构远离农村市场,长期以来压制了乡村居民的金融需求。受经济和商业状况的限制,乡村对现金依赖高,对数字化支付、线上转账、网络借贷等数字化金融服务使用较少,这又导致乡村居民了解数字化信用评分的动机较弱。
3.信用意识淡薄,对传统征信了解少。乡村地区总体上信用意识淡薄,对“信用”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且对央行传统征信的了解较少。这与过去我国对农村扶贫,政策宣传不到位有关,让部分农户模糊了政府“补贴”和“贷款”的界限,造成农户信用意识缺失。
4.数字化征信运用不足,场景单一。乡村居民在共享产品(单车、充电宝、雨伞等)以及办理签证这两项上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同时,对于数字化征信未来的运用,乡村居民在优先办理信用卡并适当提高透支额度、免签证出国旅游、婚恋网站引入“芝麻分”等方面意识较弱,可以看出数字化征信的运用场景还较为单一,使其较难体会到数字化信用评分体系带来的便捷。
1.征信发展是重点,教育、基建要先行。对于互联网的建设,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农村地区网络接入设备,加强对农村的互联网网络培训教育,促进农村互联网发展。对于教育,在保障义务教育下,针对年轻人政府应加大金融知识的培训力度,扩大金融知识普及的深度和广度。
2.信用意识必须提,“睁眼”才能寻便利。针对加强乡村征信宣传工作措施:建立农村地区征信宣传工作站,使农村征信宣传培训经常化,征信宣传长期化;联合地方政府、多方组织机构等开展适合农村特点、形式多样的信用及相关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取得当地政府、村委会、学校、新闻媒体等的协助,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为农村征信宣传出谋划策。
3.普惠金融来带路,金融机构走下乡。在普惠金融的政策实施带动下,政府应积极引导各类资本建立小微金融机构,引导新型小微金融机构规范、健康发展,进一步健全“三农”金融服务体系;健全信用体系,完善企业、农户以及个人信用记录和基本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规范工作。
4.时代在走大数据,数字征信不可少。数字普惠金融在提升金融可获得性、降低服务成本的同时,为各阶层和群体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驱动数字普惠金融进一步发展,还需要加强征信体系建设,建立信息安全长效机制,实现创新和风控的平衡。政府应该完善我国的征信体系标准化建设,有效促进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