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峰 辽宁省朝阳市康宁医院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人类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公众的日常生活工作习惯,社会消费结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等都在发生转变,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工作更应当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用户需求,不断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用价值,提高信息可持续利用水平。加强大数据时代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探究,对推动统计数据深入有效利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大数据是指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应用常规的软件或者工具进行数据采集、整理和处理分析与应用的数据集合,必须要借助新的处理模式和方法才能完成海量信息的快速整合,进而更好地加以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数据不断变化发展,也有效推动了数据加速利用,对推动各行各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对于统计工作而言,统计数据质量内涵丰富,既包括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也包括统计数据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持续性,目前大数据技术正在向各个行业延伸,谁能第一时间掌握准确可靠的数据信息,谁就能把握数据应用的主动优势。统计数据只有借助大数据技术和方法,才能提高处理效率和质量,降低误差。
大数据时代对统计数据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统计数据核心不断发生转变,正在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体现利用价值。另一方面统计数据质量内涵不断延伸,统计数据质量应当从多元化层面进行解读,才能有效应对各方面带来的挑战。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应当基于技术、流程、管理三个维度全面加强数据质量管理。
大数据背景下影响统计数据的因素可以归结为技术、流程与管理三个层面的问题。
对于技术层面,随着统计数据越来越多,传统的数据检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统计工作要求,企业需要配置更高的数据库技术,加强技术更新应用才能更好地提高统计效率,同时统计数据质量还需要保证数据准确性,所以需要快速识别和检验,人工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不足之处也是影响数据质量的因素。加上数据分析难度不断加大,如何加强数据可持续分析和挖掘算法研究,也成为重要的关注重点。
对于流程方面,主要是基于统计数据的形成与使用过程来体现的。在数据收集阶段,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包括统计数据收集的方式、开展统计所应用的具体标准等。统计数据不断变化,需要改变传统统计数据收集方式,还要统一标准,才能快速进行数据整合,保证完成既定的统计任务。在统计储存阶段,统计数据日益庞大,需要新的统计数据存储软件才能更好地保存,否则就会导致统计数据不能有效转化,或者影响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尤其是随着统计数据表现方式日益多元化,不仅包括文字,还涉及图片、视频、声音等,存储不到位,将会影响数据质量。在数据使用阶段,数据不能及时共享传输,也将无法体现统计数据的价值。对于管理层面,主要是由管理人员对于统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偏差,重视程度不够以及统计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和能力不能满足新时期统计工作新要求等因素有关。此外还受到统计制度体系本身的约束有关,如何没有建立统一规范健全的统计制度体系和标准,也难以更好地完善统计体系,推动统计质量全面提升。
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和优化统计数据质量:
1.优化流程,完善统计数据基础体系。一方面政府部门要提高对统计工作重视程度,健全和完善相应的统计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加快平台建设,形成相对统一的统计信息服务平台,对数据收集流程、方法、要求、指标以及责任分工等各方面加强数据整合和存储,积极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完善相应的基础服务平台,从而更好地从源头上夯实统计工作基础。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基于用户需求,加强深入调研,寻求更加有效的统计技术和方法,从而提高数据服务水平。
2.加强技术攻关,持续提升数据挖掘、分析和共享水平。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大数据和统计工作之间的联系,基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云计算等技术,加快构建一体化综合管理模式,不断优化和探索统计数据质量检测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等新方法,另一方面总结经验,加快共享和部门联动,切实提升统计数据技术保障水平,不断升级,更好地维护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3.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统计人员综合技能。一方面加快统计部门协作分工,提高分工协作和联合作业质量与效率,另一方面加强统计人员培训,不断提升统计人员业务技能、法律道德素养以及服务意识,更好地结合实际,探究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新方法,积极作为。
总之,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在方法、理念、技术、流程和管理等各个层面都要加强深入研究,基于客户需求不断完善,才能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