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德尔松的祖父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摩西·门德尔松。他的极具特色的哲学与文学观点对青年菲里克斯的教育和思想形成的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摩西作为犹太哲学家反对18世纪普鲁士反犹太的极端主义,曾指出信仰和理性在犹太教中不具有任何冲突;支持宗教信仰自由反对宗教与政治的不宽容、倡导公民平等而不必彻底遵循教条。
亚伯拉罕让门德尔松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而门德尔松的才华也日渐凸显,当亚伯拉罕为门德尔松名誉的发展打拼出一定得条件时,犹太教和基督教之间却并没有完全消除思想上的障碍——基督教最初产生于犹太教,由于后来罗马帝国对帝国统治与民族起义持有不同的态度而从此分离出来,最终成为一个派别。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基督教成为了新的世界性宗教,而犹太教也保持了最原始的对神的崇拜——犹太教认为上帝是唯一的并非三位一体;而基督教则信仰上帝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神。所以说在其根本原因的影响下,社会上依然残存着对于宗教的歧视,而亚伯拉罕为了门德尔松不受到太多的歧视而将他送了新教教堂接受洗礼,六年后他自己也转信了基督教。当然,此举对信誓旦旦的解放运动具有一定实质影响,但更多的是相信能够将基督教的道德伦理实质与具体的启蒙思想相调和。
尽管门德尔松的祖父摩西与父亲亚伯拉罕都在哲学思想方面有较深的建树,但是谁也没法消除犹太种族的烙印。犹太教是崇拜上帝的一个种族,换言之门德尔松家庭中的宗教氛围是非常浓厚的——这也说明了为什么门德尔松在后期创作的作品中集中表现在宗教方面。
在经历了一系列关于宗教平等与自由的思想解放以及启蒙运动和18世纪后半叶的政治运动之后,所有的变化都为信仰犹太教的人们争取到了社会平等。反犹太人的极端主义思想逐渐消退,这对于当时门德尔松的家族快速兴旺起来是一个很大的机会。结束游历考察后的门德尔松深刻的体验了思想变革对欧洲各地产生的影响和变化、他收集了很多的资料也了解不同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经历的所有事情和打击使得其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最后由于人民群众对德国社会的失望而引起的反抗,在门德尔松《以利亚》的内容中均得以映射出来。两个阶层的对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而这种矛盾是与《以利亚》中黑暗、堕落、信奉巴力为神的以色列王国与以利亚教导其人民信奉上帝的矛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德尔松的祖父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摩西·门德尔松。他的极具特色的哲学与文学观点对青年菲里克斯的教育和思想形成的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摩西作为犹太哲学家反对18世纪普鲁士反犹太的极端主义,曾指出信仰和理性在犹太教中不具有任何冲突;支持宗教信仰自由反对宗教与政治的不宽容、倡导公民平等而不必彻底遵循教条。
相对于其他命运坎坷的作曲家而言,门德尔松一生都是生活在安定与幸福中的。祖父摩西作为犹太哲学家提出的思想解放和宗教宽恕等观点,为门德尔松家族的兴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门德尔松”始终是一个犹太人姓氏,并且在当时德国的“反犹主义”在宗教里并不是一个新兴的问题,相反它植根已久,一时根本无法完全消除,虽然在摩西等人的观点传播开来以后很大部分的上层犹太家庭受到了德意志社会与人民的宽容,但当时的德意志依然无法容忍如此多的犹太公民生活于此。尤其是在法国大革命之后,随着反拿破仑的呼声高涨,使得在德国生活的犹太人更是步履艰难。在这样的窘境下,很多开明的犹太家庭为了更好地融入德意志与不让自己被社会孤立,均一一选择加入基督教。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门德尔松的全名加入了“巴托尔迪”这个具有基督教义的称谓。这也预示了他独特的宗教身份: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犹太人。前文中已经提到,门德尔松的祖父——摩西·门德尔松是一位有名的犹太哲学家。倡导宗教自由。在大家所熟知的《圣经》中同样有一位叫做摩西的人物。他是纪元前13世纪的一名犹太人先知,带领在埃及过着奴隶生活的以色列人民逃离,并受到人们的信奉与敬爱。从这里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摩西”这样一个名字传承下来的非同一般的意义。摩西·门德尔松作为当时犹太人哲学家在社会环境的压力之下依旧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宗教宽恕并且希望拯救在德国生活艰难的犹太人民的态度。
门德尔松对清唱剧中的音乐灵感主要来源于亨德尔,而内容的灵感主要来自于其自身的道德标准。所以这部清唱剧在延续了亨德尔风格的同时又融于当时的浪漫主义环境,是门德尔松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为英国所创作的宗教清唱剧。事实证明,宗教在门德尔松的人生活中占据着首要的影响。这些影响都不同程度的指向了《以利亚》这部作品。尽管他在音乐的其他方面例如无词歌、室内乐等等也对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是他内心所渴望的对音乐的向往与对上帝的赞美全部用《以利亚》这部清唱剧表达了出来。
根据历史资料以及人们对浪漫主义的总体认识,它的主要侧重点是对人的本身的表达;其次,在浪漫主义时期的创作风格上,比起结构的严谨与形式的规整作曲家更加注意感情与形象的表现。所以,这也是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成为对立面的重要原因。因为门德尔松出生在浪漫主义时期,所以一定程度上也确实受到了浪漫主义的影响。比如门德尔松的音乐普遍有诗意和古典意蕴,在欣赏他的作品时,我们总是能轻易的对他的一些声乐作品以及器乐曲产生一定的理解。好像他的音乐总是舒缓而优美的,不由自主的使人们把他与“浪漫”这个词联系在一起,也不由自主的把人带向一个误区——门德尔松的作品都是如此美好没有苦难、挫折,没有可以引发人们思考的更深层面的意义。《以利亚》作为门德尔松的第二部清唱剧,它所包含的宗教理念并不亚于《圣保罗》。如果说《圣保罗》是门德尔松对自身信仰的表达,那么《以利亚》这部清唱剧就是他借此来提醒世人在适度表达人性的同时不要忘记表达对上帝的敬畏的作品。
与《圣保罗》相同的一点,门德尔松的《以利亚》也是借助《圣经》的故事表达出自己内心的信念与想法。在《以利亚》中,由于以色列人民的堕落以及对上帝的不信任,最终受到了先知的警告与审判。这一点与门德尔松所处的浪漫主义初期也是相似的——一个自始至终遵循着规则发展的社会,在突然经历了思想文化变革与因各种改革而引发的一系列动荡不安之后,重新获得自由的社会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比较极端的人,他们在注重表达自身的体验与情感的时候也许会忽略了对宗教的感受与思考。《以利亚》这部清唱剧的出现为当时德国的社会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使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国人民重新意识到宗教信仰对人内心的安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门德尔松在音乐创作方面的才华是不容忽视的,他是一位出类拔萃的钢琴家、优秀的中提琴家,也是一位善于用作品给予别人启发的音乐家。在门德尔松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古典主义的对他的影响和浪漫主义风格并没有互相矛盾。比如在《以利亚》中,他就用充满戏剧性的表现手法,人声与精湛的配器间的完美结合充分表达了其宗教层面的内容,使人们在既感受到浪漫主义强烈的情感表达和戏剧性色彩的同时又能借音乐作品引发对人、社会和宗教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思考。
[1]羡涛.《清唱剧《以利亚》及其中两首男高音咏叹调之研究》.《音乐创作》,2014年01期.
[2]闫霏.《蔷薇花深处的殉道者——小计门德尔松及其清唱剧《以利亚》》.《歌剧》,2009年11期.
[3]吴蕾.《论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创作思想》.华中师范大学,2005.
[4]杨健.《门德尔松作品的风格特点》.《北方音乐》,2014年14期.
[5]王明华.《多维视野下的门德尔松:信仰、身份、接受、复兴》.《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