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视野下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内涵发展

2018-07-12 12:32:01安顺学院贵州省屯堡文化研究中心561000
大众文艺 2018年1期
关键词:馆藏内涵转型

(安顺学院 贵州省屯堡文化研究中心 561000)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地方高校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高等教育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强调以内涵建设为主兼顾规模发展,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地方高校图书馆要紧跟学校内涵建设的步伐,重新梳理发展理念,重新思考发展定位,通过推进质量管理、转变工作思路、建立特色馆藏、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水平,真正迈入科学跨越的新阶段。

一、地方高校“转型”推动内涵发展

“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战略性转折就是加强内涵建设。”地方高校进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由数量规模的扩大逐步转型为注重内涵的发展。地方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校信息资源、技术的前沿阵地,是地方高校进行内涵建设的重要支撑。地方高校图书馆以学校的发展战略为依据,转变工作理念,加强质量管理,树立独特品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内涵发展。

(一)质量工程建的需要

地方高校升本之后,专科阶段以知识的传播与技能的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用对本科学生的培养。本科阶段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利用和培养知识的创新能力。地方高校的质量工程建设更加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师在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与精品教材等方面的建设。因此,地方高校图书馆必然需要馆藏的革新,更加依赖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便捷利用。

(二)科研平台建设的需要

地方院校升本之后,进一步加强科研平台的建设力度。如,安顺学院原有贵州省屯堡文化研究中心,之后相继成立了王若飞研究中心、“三线”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北盘江研究中心、民间艺术研究所、贵州省教育厅功能材料与资源化学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省教育厅航空电子电气研究中心、安顺实验区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这些研究平台的建立,提升了人才团队的逐步形成,加强了学科建设的力度,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水平。那么,随着科研平台的不断涌现和发展,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资料的内容上要更加丰富和具有特色,在信息资源获取上要更加方便快捷。

(三)校地合作建设的需要

地方院校升本之后,通常将学校定位为:综合性应用型大学,将学校的发展定位与本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结合起来,通过签字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攻克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难题。如,安顺学院依托学校的师资力量与学科优势,与中航工业贵州新安航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建立材料物理专业合作教育基地;与安顺市农科院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合作教育实践与创新基地;与黄果树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旅游管理专业合作教育基地;与大明屯堡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建立艺术设计学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等产学研基地,加强了校地合作交流,成效显著。这样,产学研一体化合作的建设,需要更丰富的文献资源作为支撑。如何加大力度进行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如何创建便捷的手段提升服务师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质量,更好地为校地合作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服务,这成为地方高校升本之后图书馆面临的新的发展趋势。

二、“转型”视野下地方高校图书馆内涵发展策略

当前,大数据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读者获取信息与资源的途径与手段。传统的图书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的需求,这就促使图书馆进行改变与发展,以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地方高校图书馆转向内涵发展,既是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发展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提高其社会地位的必然要求。如何增强自身的实力与馆藏特色、树立品牌形象,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服务教育教学的质量,建构多元的、信息化的文化内涵,将是地方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主旋律。

(一)丰富馆藏,加强特色馆藏建设

馆藏资源是高校图书馆为师生服务的物质资源,也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内涵建设的载体。地方高校图书馆一方面要通过不同途径、不同载体、全方位收集信息来丰富馆藏资源;另一方面要发挥信息资源和人才优势,整合实体资源与网络资源,结合地方特色文化,充分挖掘乡土文献资源,建立具有自己独特品牌的馆藏体系。如,安顺学院图书馆可以与校内的贵州省屯堡文化研究中心联合进行“屯堡文化”特色馆藏开发建设,充分利用中心现有的历史文献、音像资料、照片、家谱、村志、民间说唱书、地戏剧本、账本、工作日记等各种文献资源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筛选、加工整理和数字化建设,构建“屯堡文化”数字化资源系统,树立自己的独特品牌。

(二)转变观念,提升服务水平

地方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保障中心,是为师生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负责场所和机构。随着学校的发展,图书馆服务类型也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借阅服务转变为现在主动的信息输送服务。地方高校图书馆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教师满意”、“学生满意”、“馆员满意”作为服务宗旨,更新服务理念、转变传统观念,提高服务意思,提升自己的办事效率,变过去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为学校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图书馆馆员也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加强学科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广大师生读者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

(三)完善制度,创新管理模式

制度是工作运行之本。地方高校图书馆完善、健全规章制度,是进行内涵建设的强力保障,也是图书馆内涵发展的重要依据。地方高校图书馆既要结合实际,明确岗位职责,规范权利范围,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宽严相济的原则健全规章制度。又要用“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模式”创新管理模式,做到系统性、专业性和信息性、数据性相结合,实现管理细节上的求精、求质。让行之有效的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推进图书馆的内涵建设与发展。

(四)文化建构,实现内涵发展

文化是高校综合实力的象征,文化构建是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之本。地方高校图书馆文化建构,首先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办馆理念,形成奋发向上、有梦想、有追求的图书馆精神。其次,要构建图书馆的“管理文化”、“服务文化”和“读者文化”,形成图书馆优良的馆风和学风,以推进学校优良校风、学风建设。最后,要构建图书馆全体馆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全体馆员的思想、情感、行为与图书馆的内涵建设有机结合,凝聚成文化的合力,激发全体馆员的主观能动性,为共同的目标尔奋斗,构成图书馆不断发展的动力,真正实现图书馆的内涵发展。

走内涵发展的建设道路,是地方高校图书馆适应学校“转型”发展、紧跟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特色馆藏资源的建立、创新型管理模式的使用、高质量的读者服务、以文化建构提升的内涵发展,将成为地方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策略选择。

[1]万晓萍,王琪.论现代化转型视野下地方本科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以保山学院图书馆为例[J].保山学院学报,2015,34(06):17-20.

[2]姚川军.论高校图书馆的内涵建设[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5,13(05):147-149.

[3]宋建晓.新时期地方高校图书馆内涵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06):118-120.

猜你喜欢
馆藏内涵转型
馆藏
现代装饰(2022年6期)2022-12-17 01:07:32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艺术品鉴(2019年11期)2019-12-27 09:06:18
挖掘习题的内涵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转型
童话世界(2018年13期)2018-05-10 10:29:31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学习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