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工学院 224051)
我国在20世纪末就已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到21世纪老龄化速度快速提升。如今,人均寿命延长、生育率降低,预计在未来的30年内,我国人口老龄化呈加速进行、规模更大的特征。这一现象也必然给经济和社会带来更多新的问题。
近年来,整体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老年人整体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也随之提高与转变,他们越来越重视老年生活的丰富多样化。然而,目前在我国针对于老年人的产业机构尚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远远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老年人口的需求。不仅表现在养老服务数量不足,同时还有很多针对于老年人使用的服务设施、服务项目、服务品质、老年产品等均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积极的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定相关的、政策有效的规划和完善养老模式和配套设施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基于此社会情况,大量养老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浮现于世人眼中,有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多种形式出现。但是,这些养老模式并不能真正解决很多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其一,家庭养老模式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但其养老功能及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现今社会的条件和意识所减弱,作用有限。而且,伴随着子女外出,大量的空巢老人、失独老人被留守家中,无人照料,不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
第二种养老模式就是社区养老模式,这类模式存在的问题是社区管理人就对其养老服务不重视,对老人的服务满意度不闻不问;本社区内的服务内容与老人的需求不能吻合;社区内的资源也不能做到最大限度的调用和整合;还有也是目前最备受专注的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其工作素质对其工作质量有极大地影响。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反而是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一种危害。
第三种机构养老模式对其经济能力要求较高,成本较大,且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大多只能使生活照顾层次,往往忽略了情感的交流,老年人在情感慰藉方面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孤独、失落等负面情绪,不利于老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这些模式都有一些不足之处。
互助式养老模式又称之为抱团式养老模式,是一种互帮互助的养老模式。不同年龄段的老人生活在一起,各取所长,一起生活、娱乐、聊天,共同享受晚年生活。这样的模式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政策扶持,以满足互助式养老模式的需要。
在美国,有一种以“村庄”为范围的农村社区互助式的养老模式;我国河北省肥乡县也有类似的“农村幸福院”互助养老模式;在上海等城市为探索多元养老途径,通过以老年人奉献社区服务时间换取养老服务时间的做法,而建立起的“爱心时间银行”等。这类模式取得的反响很好,通过为其提供集中居住的条件,以“低龄者照顾高龄者、健康者帮助体弱者”的互助理念,不仅降低了成本,更满足了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精神慰藉的需求。
但是这种养老模式针对的老年人群体有些严苛,应是高龄、独居、无传染性疾病、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群,相对的限制了服务对象。只有统一配备相应的养老设施,丰富服务内容,完善互助机制。这样的互助式养老模式才可以顺利成为为当下社会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所作突破的关键之一。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提出应当根据人口的特点,统筹考虑适合老年人的公共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在新常态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迫切需要准确把握老年人口的动态发展规律,通过系统归纳和预测老年人口规模,空间分布及需求层次变动,并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可达性分析对养老设施布局与老年人口空间分布进行结合,完善养老设施规划内容方法,从而为政府进行养老设施配置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养老设施空间布局应采用区域差异化配置原则,结合老年人口密度圈层分布特征,根据各街道老年人口构成与空间分布,预测中高领老年人口比重,进一步规划养老设施类型配置比,扩展养老设施功能,引导设施集约复合,形成养老服务全覆盖。基于老年人口郊区化变化趋势对养老设施用地总量进行预测,在保证福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设施基础上,鼓励非政府组织介入养老设施开发,弱化公办与民营差异,实现多样化运营与多元化供给。
1.互助式养老模式下的“养老院”其选址要注重交通的便利性。应将其置于一个成熟的城市近郊社区之中,周边没有高大的建筑,绿树环绕,环境幽雅,交通便利,配套设施丰富。方便老人的出行、购物、看病等,既方便老人的儿女、亲朋前往看望,也方便老人才与熟悉的城市生活。
2.在老人居住的房间内,从建材上可采用木结构。木质建材的优点是有良好的隔热效果,而且还有一定得调节湿度的能力,能够保证室内微环境的舒适性;同时,木材作为传统的建筑材料,在营造温馨、自然氛围的同时也传承了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与老人心理产生共鸣,给人亲切感。
3.在房间的装修和布置方面,充分尊重老人的意见,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
从项目开始之初,应和当地居民或已确定要入住的老人进行沟通和探讨该配置哪些功能、考虑哪些需求等,让入住者成为本设施的主角。这一环节能够增强老人与社区的联系,给未来入住的老人更强的主人感。
4.在运营管理方面,应尽量让老人参与到力所能及的家务之中,如同在家一样。
比如,可增设种植园。在种植园附近可增设水池和存放种植工具的的空间,老人可自行种植其中一块园地。四季可种植不同的植物,不同类型的果蔬能为老人不同的季节感受;收获的果蔬可在餐厅直接使用,和大家一起享用。除了这些好处之外,更重要的是这块种植园给老人提供了一定得日常活动量,符合老年人所在的那个时代的生活习惯,更促进了老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
5.项目管理人员可以定期组织老人进行广场舞、健身操等多样化的活动,维持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也可定期组织老人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与儿童、青少年进行交流,叫小孩子认字、帮助项目内社区清理落叶等力所能及的活动,让老人感受到自己被他人所需要,从而让老人感受到生活的意义。
6.除了上述老人可实行的人性化设施之外,项目也应配备养老设施和医疗机构。定期对老人的身体健康进行检查,做出相对应的治疗措施,也以防突发事件的发生,保障老人的身心安全。
7.从政府角度,入住老人的消费可与养老保险结合,解决养老的费用问题,这是解决公立非盈利养老设施经费的重要途径之一。
互助养老模式具有良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极大地社会优势,复合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实际,是较为理性的选择,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真正能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因此,我们应努力实现互助式养老模式与养老设施一体化规划设计,扩展养老设施功能,形成养老服务全覆盖,实现养老设施多元化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