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琪
【摘要】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工作。城市河道在抗洪排险以及应对极端天气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由于近年来的环境气候变化,恶劣的自然灾害问题引起的极端天气的发生概率愈加频繁。加之我国对于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及河道治理的大力推行,通过对于河道附近环境的修复治理,从而实现环境的生态发展,使得城市河道治理工作受到的关注度更高。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环境修复
1、生态河道治理思路
河道的治理工作需要在河道的陆域控制线内完成,为了保障河道很好地实现防洪、排洪以及抗洪的功能目标,还需要加强对人工修复工作的重视,促进河道实现水生态修复,从而构建较为和谐的城市河道生态系统。根据治理河道的工作特点以及相关要求,在河道治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对影响河道功能的因素的思考、识别河道天然资产以及注重治理河道的生态秩序等。与此同时,还需要根据河道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对应的河道治理的措施。治理生态河道时,需要遵循协调性、自然性、综合性等原则,在设计河道修复方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的内容:(1)要确保修复过后的河道能够实现河道的基本功能;(2)对亲水活动的安全问题加以考虑以及注重河道生态景观的需求;(3)充分利用河道周围的地形、水文、生态等方面的自然景观,以及对河岸、水下的物种,从而构建和谐的生态系统;(4)对经济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虑,在确保生态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降低河道的治理成本,并规划好后期维护工作,确保河道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河道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2.1城市河道抗洪能力差
在现代化城市发展中,城市的建设规模在不断的进行增大,很多城市中的河道本身的空间被进行强行的占据,这就导致了城市河道中出现严重的淤积现象,最终城市河道的断面进行很大程度上的减少。还有一点就是城市中的人口在不断的增加,这就让城市中的河道问题慢慢的出现,在城市河流中的下垫面遭到改变,这就会在洪水来临之际将河道排水的能力进行降低,导致严重的情况发生。
2.2城市河道水质自我洁净能力差和水质严重污染
在城市中的河道都是经过大多数的地表水径流汇聚而成的,同时在汇聚的时候会将地面上的污染物带到城市河道中。还有就是有一些工业废水和生活中的污水没有经过相关的处理就进行直接的排放,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将河道中的水的流动性进行降低,河道也会将自身洁净的功能进行减弱,导致最终的水体受到严重的污染。
2.3城市河道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在城市中的河道随着时间的变化,在河道的底部就会出现很多污染物的沉淀,还有水质的严重恶化,这就让河道中的水在一定程度上含氧量进行了降低,就会让水中的动物和植物死亡,最终导致河道中的种群减少。还有一点就是在河道在不断的进行硬化和渠化,这就让河道中的水体和土地之间的物质进行了阻隔,将那些栖息在河中的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环境进行了分离,这就让河道周围的湿地进行了减少,造成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
3、城市河道生態治理以及环境修复
3.1因地制宜原则
在开展河道生态治理工作时,需要结合当地的文化、历史以及生活习惯,从而制定出适合当地城市发展的河道治理措施。比如,南通市通州区通吕运河示范段环境改造,通过和当地的湿度、温度遗迹阳光照射时长相结合,从而选择与当地景观相适宜的植物,这样一来既能突显出当地景观特色,又能和外部的气候环境相适宜。
3.2保持生态格局完整性原则
在生态环境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到河道治理方面的内容,借助生态完整性的理念,选择相应的生态护案结构,构建出适合多种生物生存的新型河道。在规划设计河道时,不仅要考虑到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同时还要考虑微生物吸收、降解以及泥土特性等方面的内容。在选择河道护案护坡的结构时,应详细了解该地区动植物的相关资料,结合实际的勘察结果,根据动植物的生长规律来开展景观设计工作。
3.3以人为本,坚持亲水性设计原则
滨水区域是城市中人们生活以及休闲的主要场所,为了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就需要加强对滨水区域的建设。城市河道的岸壁以及河道的走势对城市亲水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整治河道的过程中,应结合居民的审美要求以及人文景观特性开展亲水设计工作,以此来满足居民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
4、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的措施
4.1河道生态修复
河道的生态修复内容主要包括生态净化、岸带修复等,确保水体能够恢复自净能力。对于已硬化的河岸需要用岸带修复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减缓城市水体污染的速度。借助生态护案的方法,能够实现对硬化河岸的改造。生态净化技术可用于对生态水体的保护,通过对生态系统的重新构建以及恢复,实现改善环境以及去除水体污染的效果。在开展水体净化工作中,使用水生物种植的方法,能够降低水体中的氮、磷等有机污染物,实现水体净化的目的。
4.2活水饮水工程修复
对活水以及饮水工程加以修复时,主要使用清水补给以及活水循环的技术,活水循环能够加速水体的流动,该方法适用于坑塘区域或者城市缓流河道,通过利用太阳能或者风力来实现水体的流动。清水补给的方法适用于城市缺水地段,实现对城市水量的补充,能够有效改善水体滞留、缓流的情况,从而提升水体的流动性,借助城市雨洪水、再生水以及清洁地表水来补充水源,从而加强环境容量以及水体的流动性,真正实现城市海绵城市的建设,有效净化城市径流雨水,并缓解城市水体滞留现象。在开发城市地表水时,需要加强对水量的动态变化,从而防止对周围的环境以及水体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还应该采取相应的再生水以及补水措施来深度净化水体,从而实现对水体水质的补充。
4.3生态护坡技术
在使用生态护坡技术时,应将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自然景观为原则,在确保护坡满足一定的质量强度的基础下,检测其安全性以及持久性。在关注建设工程生物效应的同时,还应关注环境效应,从而实现水体与生物的相互涵养,创造出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该项技术是在稳定的边边坡形态的基础上,确保生态系统能够自我修复并自我运行。
结语
总之,以上就是我个人见解。城市河道的生态治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城市河道附近的生态系统的发展,对推进城市的生态化建设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极为有利,因此需要在确保河道的基本功能得到发挥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种类多样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慧青.城市河道生态整治工程经济评价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7,3(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