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的护理及应用意义探析

2018-07-12 11:26赵敏娜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5期
关键词:应用意义康复治疗护理

【摘要】目的:探究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的护理以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产妇作为研究者,从中随机性抽选出78例参与此次研究。将这78例产妇分别进行常规产后护理(对照组)以及产后盆底肌康复护理(观察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病例数均为39例。对比2组产妇护理后1个月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产后1个月两组产妇后盆底肌肌力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产妇的盆底肌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压力性失禁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别临床意义较大:P<0.05。结论:产妇产后实施盆底肌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其盆底肌肌力,预防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确保产妇身体康复效果,建议广泛应用。

【关键词】盆底肌;康复治疗;护理;应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5-074-02

分娩会导致产妇盆底肌功能下降,病情严重者还会发生尿失禁、盆腔内器官脱落,对其以后的生活、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目前,针对产妇产后恢复已经提倡进行盆底肌康复治疗,目的在于预防盆底肌功能障碍发生,并提高产妇的盆底肌肌力,保证产妇的身体健康。文中,针对产妇产后护理内容进行探讨,旨在了解盆底肌康复治疗的护理效果以及临床意义,详见内容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78例产妇开展研究,根据产妇的自愿性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盆底肌康复治疗护理。

对照组中,产妇的年龄范围在24岁到32岁之间,平均年龄值27.6±2.1岁;观察组中,产妇的年龄值最小的23岁,最大的31岁,平均年龄(27.5±2.4)岁。

对比2组产妇的基础信息,组间差异性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一步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产后护理,具体护理内容根据产妇护理指南进行。

观察组产妇实施盆底肌康复治疗护理训练,护理内容:嘱咐产妇排空大小便,在床上保持半卧位,护理人员做好消毒处理后,使用食指与中指放在产妇阴道内,指导产妇收缩肛门,此时护理人员食指与中指对周围肌肉进行挤压。另外可以指导产妇保持平卧位,双腿屈曲张开,跟随呼吸节奏进行提肛训练。在吸气收缩肛门,呼气时放松肛门,重复训练30分钟,每天3次[1]。其次,采用阴道哑铃进行训练,可以采取站立或者平卧的方式,分开双腿置入哑铃,锻炼时间保持在10分钟-30分钟内。最后使用电刺激的方式,对产妇阴道内的盆底肌进行电源刺激,在电刺激后通过阴道电极收集生物反馈电流,当患者感受到肌肉强力收缩伴有疼痛感、盆底肌肉跳动无痛觉时为宜。根据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器显示情况对患者进行训练指导。治疗次数为一周2次,每次30分钟[2]。

1.3 观察指标 对比2组产妇产后随访情况,调查其盆底肌肌力以及不良盆底肌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2.0版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以P<0.05表达组间差异性,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分别采用卡方值、t值进行检验组间差异性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测试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盆底肌肌力大于3级的例数要高于对照组,而且数据对比结果存在鲜明的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产妇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产妇后仅有2例产妇发生压力尿失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对照组产妇产后有5例发生压力性尿失禁、3例盆腔器官脱落,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1%。经统计学对比:卡方值=4.1249 P值=0.0421。

3 讨论

分娩作为自然界常见的生理现象之一,会对产妇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创伤,因此做好产妇产后护理十分重要。盆底肌功能障碍是产妇产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会导致产妇出现盆底内器官脱落、压力性尿失禁等不良情况,对于产妇以后的性生活、日常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3]。

盆底肌电刺激在治疗以及预防盆底肌肌力下降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诱导肌肉被动型收缩,促使肌力能够恢复正常。同时电刺激作用下,可以促进血流循环,改善患者的血液系统,促使膀胱括约肌恢复收缩,提高产妇控尿能力,避免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4]。

同时加以其他类型的康复训练,包括:提高训练、阴道哑铃训练等,促使患者的盆底肌肌力快速提升,有效预防盆底肌功能障碍发生。通过电刺激以及肌力训练,能够促使产妇产后盆底肌肌力显著提高,帮助产妇尽快恢复身体健康,减少产后后遗症[5]。

在本文中,观察组产妇实施盆底肌康复治疗护理后,其盆底肌肌力显著提升,而且与对照组相比较,2组数据对比性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产妇的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样低于对照组,差异性明显:P<0.05。

总而言之,对产后女性进行盆底肌治疗护理,能够促使产妇尽早恢复身体健康,预防不良反应发生,提高产妇盆底肌肌力。对产妇的生活、家庭幸福起到积极作用,建立临床上广泛推薦采用。

参考文献

[1]杨建丽.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6):320-321.

[2]李秀金.护理干预措施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4):200-202.

[3]陈燕.生物反馈电刺激在产后盆底肌肉康复的应用及其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2017,36(28):153-155.

[4]冷秀兰,董玉楠,阮莉妮.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在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中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4):81-83.

[5]杜佩珊.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8):88-89.

作者简界:赵敏娜,护师315400

猜你喜欢
应用意义康复治疗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康复机器人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纤维支气管镜ICU治疗严重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意义探析
乙肝患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试论课堂提问艺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