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戚婷婷
小朋友,你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在曹冲五六岁的时候,有一天,孙权送来了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这头大象的质量,可是没有人能想出办法,因为那时候没有能称大象的大秤。曹冲说他有办法。他让人把大象赶到船上,在船贴近水面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当水面达到记号的时候,再称船上这些石头的质量,这样就知道大象的质量了。曹冲在这里进行了“等量代换”,也就是进行了思维的转换。
其实,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也常常用到这种思维转换。不信?你来看。
例1.星期天,淘气去爬山。他沿着一条长为12千米的路上山,然后原路返回。上山每小时走2千米,下山每小时走6千米。你知道淘气在上下山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吗?
[分析与解]看完题目,可能你会说,这有什么呀,谁不会呢,( 2+6)÷2,直接计算就可以了。果真如此吗?不需要“思维转换”吗?如果你真的这样想,就错了。
要解决的问题是“淘气在上下山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注意是“上下山全过程”,因此,应该是上山和下山的总路程除以上山和下山所用的总时间。上、下山总路程为“12×2”千米,上山时间为“12÷2”小时,下山时间为“12÷6”小时。所以上下山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2×2÷(12÷2+12÷6) =3(千米/时)。
例2.李老师买了3千克苹果和5千克梨,共付款19元;张老师买了5千克苹果和3千克梨,共付款21元。小朋友,你知道苹果和梨每千克多少元吗?
[分析与解]观察题目中的数据,你是不是觉得挺简单的?李老师买了苹果和梨共8千克,张老师买了苹果和梨也是共8千克,另外,两位老师共买苹果3+5=8(千克),共买梨也是5+3=8(千克),所以列算式( 19+21)÷2即可求出苹果和梨的价钱了。怎么样,是不是觉得自己这样计算挺牛的呀?其实这样计算是错的。
不妨把你的思维转个弯,转换一下。先把已知条件列出来:
苹果:3千克 梨:5千克 共19元
苹果:5千克 梨:3千克 共21元
你会发现,两人所买的苹果、梨的质量不同,钱数也不相同。如果能让苹果的质量或梨的质量相同,这个问题是否更容易解决呢?当然了,它们之间基本的数量关系是不能改变的。
可以用“扩倍法”让苹果或梨的质量相同。所谓的扩倍法就是把苹果、梨和钱数扩大相同的倍数。
方法1:把苹果的质量转换成相同。
把李老师买的水果质量和钱数分别乘5,张老师买的水果质量和钱数分别乘3,这样两位老师买的苹果的质量数就相同了,而不同的仅仅是梨的质量数和钱数。
苹果:3×5千克 梨:5×5千克 共19×5元
苹果:5×3千克 梨:3×3千克 共21×3元
通过观察发现:两位老师付款的总钱数不同,这是因为两人买的梨的质量不同。每千克梨的价格为( 19×5-21×3)÷(5×5-3×3)=2(元),每千克苹果的价格为( 19-2×5)÷3=3(元)。
方法2:把梨的质量数转换成相同。
把李老师买的水果质量和钱数分别乘3,张老师买的水果质量和钱数分别乘5,这样两位老师买的梨的质量数就相同了。
苹果:3×3千克 梨:5×3千克 共19 ×3元
苹果:5×5千克 梨:3×5千克 共21 ×5元
通过观察发现:两位老师付款的总钱数不同,这是因为两人买的苹果的质量不同。每千克苹果的价格为( 21×5-19×3)÷(5×5-3×3) =3(元),每千克梨的价格为(19-3×3)÷5=2(元)。
方法3:把两位老师买的水果数和钱数分别加在一起,可知8千克苹果和8千克梨共“19+21”元,所以1千克苹果和1千克梨共(19+21)÷8=5(元)。
3千克苹果 5千克梨 共1 9元
1千克苹果 1千克梨 共5元
小朋友,后面的计算你自己完成吧!怎么样,有信心吗?试试转换思维呦!
例3.一个正方形被分成了五个小长方形(如右图),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都是48厘米,你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分析与解]读完题目,是不是有点儿郁闷?要求出正方形的周长,一般来说需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可是,这里不仅不告诉这些条件,居然还把正方形分成了五个小长方形。好在告诉了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不过,知道这些有什么用呢?
你不妨转换一下思维,很容易发现正方形与这五个小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小长方形的长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五个小长方形的宽之和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因此,小长方形的长是宽的5倍(想想为什么)。
小長方形周长的一半(即一条长和一条宽)是48÷2=24(厘米)。把小长方形的宽看作1份,则长是5份,小长方形的宽是24÷(1+5)=4(厘米),长(即正方形的边长)是4×5=20(厘米),所以正方形的周长是20×4=80(厘米)。
思路一变天地宽。怎么样,问题解决了吧!你想对了吗?
例4.把一块长方形菜地分成4个小长方形(如右图),已知长方形A的面积是15平方米,长方形B的面积是18平方米,长方形C的面积是30平方米,问长方形D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分析与解]题中要求“长方形D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可是长方形的长和宽一个都不知道。不要着急,你不是学会了“转换思维”吗?先不要忙着计算,咱们来玩个“假设游戏”,假设长方形A的长为a米,宽为6米(自己试着在图形上标出对应的字母),则其面积为“a×b”平方米。同理,设长方形C的长为c米,宽为d米,则其面积为“c×d”平方米。同时可以发现,长方形B的面积为“b×c”平方米。长方形D的面积为“a×d”平方米。如果把A和C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乘,得到“A×C=a×b×c×d”平方米。同样把B和D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乘,得到“B×D=b×c×a×d”平方米。
至此发现:A和C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乘=B和D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乘。因此,长方形D的面积为15×30÷18=25(平方米)。
怎么样?有趣的问题是不是有趣地解决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