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土瓦/ 文
敦煌,敦煌!她在茫茫大漠,却阻断不了我们对她的向往。从小到大,让我们梦魂牵绕。
是什么让我们向往?是父母辈的口口相传,是那本记忆中的美轮美奂的《敦煌莫高窟摄影集》,更是因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始于汉代开拓西域,于公元前111年设立敦煌郡。随着贸易与文明交流的展开,敦煌成为丝绸之路的关键要地。所谓“华戎所交,一都会也”。这里既是东西方贸易中心和商品中转站,又是中国文化西传的基地和西方文化东来的最初浸染地,直到海上丝路全面兴起,这近千年中,敦煌一直是中古世界的中华文明与西方世界的几大文明体系汇流交融的前沿,由此形成了多元的文化符号,厚积了无数的宝藏。
敦煌以莫高窟的壁画、彩塑与石窟建筑闻名于世,其营造历史绵绵长达近千年,经历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一直到元等朝代,被称为“千佛洞”,现存石窟735个,分南北两区分布。在1700多米长的崖壁上,浩浩荡荡囊括了三千大千世界,音乐、舞蹈,琴、棋、书、画,无所不有;逍遥快活,痛苦不堪,都有写照。1900年,自王圆箓道士无意中发现了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之后,光芒万丈的敦煌宝藏从此闪耀人间。
一时间,东起日本,西迄英法,敦煌研究热潮兴起。陈寅恪先生1930年在《敦煌劫余录序》中写道:“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究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
敦煌研究集中在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史迹和敦煌学理论四个主要方面,涉及文、史、哲、经、法、社会、艺术、科技、医疗诸多领域,形成了历史、地理、社会、哲学、宗教、考古、艺术、文学等诸多学科的交叉,内涵极为深厚广袤。
这是一个文物研究的世界级高潮,也是一个文物流失、遭遇人为破坏的时代,加上千年岁月的自然摧残,敦煌莫高窟保护遂成第一要务。1944年成立的敦煌研究院,经历了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王旭东等为代表的几代守护人。在艰难困苦中,他们长期守护、执着研究。1987年12月11日,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文化遗产。自此,敦煌研究院在人才培养、敦煌学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数字敦煌、敦煌文化弘扬等方面进入了国际合作优质高效的新阶段,具有中国文化遗产管理特色的“基于价值完整性的平衡发展质量管理模式”荣获了中国质量奖。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级瑰宝。2016年,美国洛杉矶盖蒂中心举行了“敦煌莫高窟——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佛教艺术”展览,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吸引众多媒体报道。今年5月,敦煌文物保护这一举世瞩目的管理模式,在第72届世界质量与改进大会首次举办的中美质量高峰论坛上得以大力弘扬。中国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先生以“用匠心呵护文化遗产 让人类共享敦煌艺术”为题,介绍了中国特色的敦煌文物质量管理保护模式,得到了与会中美嘉宾的高度赞扬,中外媒体纷纷报道。
质量,是通向美好未来的全人类的共同语言。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合作共同完成的莫高窟第85窟保护项目,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
众所周知,敦煌莫高窟第85窟,病害最严重,壁画空鼓、酥碱等治理难题集中。如今,她已完好如初,正在上海中心展览馆这座上海地标建筑的一层展览。千年敦煌,一朝眼前,敦煌文物质量管理保护模式功不可没。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带一路”倡议正在促使越来越多的周边和沿线国家实现对接。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一定会迎来幸福和美好,已经被敦煌文化遗产所印证。我们相信,敦煌文化将驱动“一带一路”建设,世界贸易之花将由此更加文明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