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瑞霞,王晓方,游晴如,翁国华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8)
内6优673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合作利用优质三系不育系内6A与强恢复系福恢673配组而成的三系晚籼杂交稻新品种。经过区试和生产试验,表现出熟期适中、产量高、抗稻瘟病、米质较优等特性,于201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80013)。简述杂交水稻新品种内6优673的选育过程及配套的栽培及制种技术,为内6优673的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不育系内6A是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于2000年用自育的大穗大粒的内香2B为母本,与中浙A中发现的正常散粉株中浙B作父本杂交,在后代中选择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保持系与自育的新胞质材料88A 进行多代回交选育而成的优质抗病三系香稻不育系[1]。2012年通过四川省田间技术鉴定和质量检验,利用内6A杂交配组的内香6优498、6优816已分别通过国家和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恢复系福恢673系1996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将明恢86种子通过返回式卫星进行空间搭载,15 d后回收种子,1997年春季在海南用回收种子作母本与台湾粳稻品种台农67作父本杂交选择优良单株,同年对所获单株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农场(福州)种植,混收。1998年春在海南从分离类型丰富的F2代材料中选择偏籼型的单株作母本,再与恢复系N175杂交选择优良单株,同年在水稻研究所农场种植,混收。1999年晚季对所获得优良单株,在上杭茶地自然稻瘟病区进行抗瘟性鉴定,并进行米质外观筛选。经过在海南、福建两地穿梭种植、加代定向培育和逐代稳定,于2002年晚季在福州育成了恢复力强、配合力好、综合性状稳定的Aa017材料,定名为福恢673。
2012年夏,课题组在建阳用内6A与福恢673少量制种(后定名内6优673),2013—2014年分别在海南南繁基地、建阳育种基地、南靖、上杭等地进行多点抗瘟性鉴定、生态适应性、耐肥抗倒性测定试验,结果内6优673表现良好的丰产性及适应性,且群体整齐、穗大粒多、米质较优等特点。2015—2016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试,2017年进入福建省晚稻生产试验,201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80013)。内6优673品种的选育过程见图1。
图1 内6优673品种的选育过程
2014年内6优673参加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晚稻品比试验,平均每667m2产量501.2 kg,比对照宜优673增产2.80%,在参试的24个品种中,排名第5。同年在南靖县山城镇三卞村参加小区品比试验,平均每667m2产量498.8 kg,比对照宜优673增产3.04%。
2015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试初试,平均每667m2产量500.46 kg,居第3位,比对照宜优673增产6.15%,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率72.7 %;2016年续试,平均每667m2产量500.93 kg,居第1位,比对照宜优673增产9.91%,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率80.0%;2 a平均每667m2产量500.70 kg,比对照宜优673 增产8.03%。2017年参加福建省晚稻生产试验,平均每667m2产量497.35 kg,比对照宜优 673 增产 3.37%[2]。
内6优673属基本营养型,在福建省适合作晚稻种植。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预试中,生育期128.2 d,比对照宜优673迟熟1.2 d;在福建省晚稻区试中,2 a区试全生育期平均129.6 d,比对照宜优673迟熟0.9 d;参加福建省晚稻生产试验,全生育期平均127.2 d,比对照宜优673迟熟1.2 d。
内6优673植株较矮,群体整齐,后期转色好,千粒重较大。每667m2有效穗数16.4万,株高111.6 cm,穗长25.7 cm,每穗总粒数152.8粒,结实率 79.32%,千粒重 30.5 g[2]。
内6优673抗稻瘟病。2015年和2016年的稻瘟病苗期室内人工接菌鉴定和田间自然诱发鉴定,内6优673均表现抗叶稻瘟(R)、抗穗颈瘟(R),2 a综合评价为抗稻瘟病(R)。
内6优673米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糙米率83.1%,整精米率40.9%,精米率74.1%,粒长7.1 cm,长宽比3.1,垩白粒率44%,垩白度13.7%,透明度2 级,胶稠度80 mm,碱消值3.1级,直链淀粉含量12.5%,蛋白质 9.6%[2]。
内6优673在福建省作晚稻种植,一般于6月中下旬播种。大田每667m2用种量大约1 kg,稀播匀播,采用湿润育秧方式培育带蘖壮秧,秧龄控制在25 d左右。秧田基肥每667m2可施复合肥15 kg左右,3叶1心施断乳肥,插秧前5 d施送嫁肥和农药,培育多蘖壮秧。
本田移栽时,注意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插植规格20 cm×20 cm左右,每丛插1~2粒谷,基本苗数每667m2掌握在11.5万,有效穗数确保能达16万以上。
采取“多施有机肥,控氮增施磷钾肥,基肥重施,追肥早施,穗肥酌情施”的施肥原则[4],采取促前、稳中、健后的方法,达到早生快发,穗多、粒多、粒重、优质的目的。一般中等肥力水平田每667m2施纯氮约10 kg,N、P2O5、K2O质量比例大约为1.0∶0.6∶1.0。水管采用浅水活蔸、薄水养蘖、够苗轻搁、湿润稳长,因穗型大,灌浆期延长,后期干湿壮籽,乳熟前不断水,后期要特别注意防止倒伏[3,4]。
病虫害防治关键在抓好田间科学肥水管理、健身栽培、生态防控、群体结构合理等统筹工作的基础上,以最小的农药用量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为减少农药残留造成的污染,施药要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以期生产出绿色的优质稻米。栽培上要注意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防冶,发现平均每丛飞虱达6~7头时,选用吡蚜酮和毒死蜱化学药剂防治,卷叶螟幼虫1~2龄时,选用乙多·甲氧虫和阿维甲虫胼等化学药剂防治;时间上要抓住分蘖末期、孕穗末期和始穗期等几个关键时期[5]。
根据建阳地区制种的生态条件,为安排合适的天气抽穗扬花授粉,父本播种宜安排在5月上、中旬,抽穗扬花在8月中、下旬,较为理想。中稻制种母本与Ⅰ期父本相差12 d播种,与Ⅱ期父本相差6 d播种,花期相遇是最好的。
本田栽插时,父母本行比以1∶(8~10)为宜。母本株行距13 cm×16 cm左右,父本株行距20 cm×25 cm左右,丛插1~2粒谷。秧龄掌握:母本23~27 d,父本25~30 d较好。
做好花期预测和调花技术。施用“九二〇”可以克服母本包颈,增强茎秆弹性,疏松穗层结构,保持适宜的父母本高度差,提高结实率。内6A对“九二〇”较敏感,一般每667m2用20 g,在母本抽穗20%左右开始喷施“九二〇”,分3次喷施,喷施时间宜在上午露水快干时和下午16:00时后。
制种全过程除杂保纯是最关键的技术环节,特别要求抓好始穗至抽穗扬花期间的拔除杂株的工作。适时抢晴收割,防止机械混杂与倒伏。要根据当地病虫预测预报,适时防治病虫害。在抽穗扬花期间结合喷“九二○”,喷施灭黑灵1~2次,防治稻粒黑粉病[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