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露元,邹忠全
(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与共鸣。中国的产业集群如何成功地嵌入全球化生产网络中,顺应“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新要求,实现产业集群跨区域协调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广西独特的沿海沿边地缘优势,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的前沿地带。越南属于“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与广西经济合作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近年来,机电产品等装备制造业的合作愈加频繁。可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大大推动了各国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如何积极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集群跨国合作,共同实现双方集群的升级和发展,日益成为中国产业集群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新范畴。
有关产业集群跨国合作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成机制和作用方面。Lefilleur指出企业在外部集群的跨国投资推进了地方生产网络的形成,并有利于与外部集群构建外部联系通道,实现全球化的发展[1]。简晓彬等认为,装备制造业的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全球价值链提升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应当引导区际产业的转移,并加强人力资本的跨国流动[2]。Musil认为产业集群跨区域合作网络的建立,可以通过人才流动建立起跨区域的知识联系,促进产业集群的升级和发展[3]。艾之涵等以168家法国通信集群为例,指出集群企业的跨国联系有利于其贸易性的互相依赖的联结,进而产生应用型创新和探索型创新[4]。但是,产业集群跨国合作网络的是如何发展演化的?在各个演化的过程中,其节点中心度、网络中心势及集聚系数等网络结构如何变化,内在的机理是什么?相关政府部门如何根据跨国合作网络的演变各个阶段的过程,具体性地提出相应政策来推动产业集群更好地升级与发展?上述问题的研究者寥寥。为了探究此类问题,本文以广西与越南装备制造业集群作为研究案例,分析产业集群之间跨国合作网络的演变发展及内在机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和越南接壤,广西地处中越相交的边界,广西和越南的装备制造业贸易也由来已久,主要体现在机电产品的贸易方面,这种贸易往来距今已持续了20多年,双方贸易历程前后历经了大小型拖拉机、摩托车和相关零部件、汽车的零配件出口的主要三个时期。第一阶段(1985—1999年),广西与越南装备制造业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柴油机、手扶拖拉机、水泵、碾米机等农机具方面,其合作的领域是供应链方面的垂直合作,从整机出口到零部件等,随着东南亚农机零配件产业逐渐成熟,广西的竞争对手增多,出口优势慢慢变小;第二阶段(1999—2002年),在这期间,越南对摩托车的进口政策进行了调整,把本来只同意日本的摩托车及零配件进口放宽到其他国家,随着越南胡志明市等大城市约束摩托车上路,以及外国摩托车生产企业大举进军越南市场,广西的摩托车出口业务慢慢萎缩;第三阶段(2003—2010年),广西根据越南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时对机电产品的结构进行了调整,主要与越南的合作是以轻、中型汽车与成套工程机械设备为主,凸显了广西机电产品对越南出口的新优势。这三段时期是广西与越南装备制造业集群之间合作网络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的合作呈现出纵向联结的特征,双方依照各自经济发展的需求,构建了初步的跨国合作网络。其跨国合作网络的发展主要是单向的,广西的装备制造业集群提供先进的设备及技术,而越南的装备制造业集群则负责组装及提供原材料等,广西和越南装备制造业集群的联系主要是由企业的跨国合作引发的。经过双边贸易的开发与发展,加上越南对装备制造业尤其是机电产品的需求逐年上升,广西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开始在越南建立厂商,加强合作,促进了双方人才与资源流动,通过企业家跨国迁移并成立合作区的形式,双方初步建立了较为简单的外部通道。
中国是东盟最大的邻国,也是东盟最活跃和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近年来,中国领导人提出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计划、中国—东盟互联互通项目、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一系列重大倡议,得到东盟国家的积极响应。可以预见,中国与东盟的合作空间和范围必将更大。“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为装备制造业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同时也提供了能源和资源,这使广西与越南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时获得产业链延伸的发展空间。以往广西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链主要集中在生产资料供给、生产和商贸等附加值较低的环节,而技术开发和产品设计等附加值较高环节的参与程度不高。借着“一带一路”之风,广西装备制造业集群积极与越南开展产能合作,逐渐成为“一带一路”投资的重要参与者,如共建产业园区、参与能源的合作开发和交通、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合作建设等。同时,具有实力的大中装备制造业企业改变单一的商品贸易模式,纷纷在越南以建立生产基地、进行技术输出等方式开拓市场,并搭建国外服务体系与营销体系,优化相关产业的配套措施,逐步实现生产本土化、管理区域化、服务国际化。
可见,“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拓展了双方的跨国合作网络,使得广西与越南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进入了横向联结的阶段。目前,广西正在加快推进建设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包括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龙邦—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等。这些外部通道推动广西创新资源进入越南,促使广西与越南装备制造业集群之间创新资源流动与信息交流,并带动越南装备制造业集群快速吸引海内外企业入驻与人才回流,推动越南装备制造业集群地方网络的形成与发展。通过本地网络与人才地方流动,流入越南装备制造业集群的知识与信息扩散至本土企业中,有利于越南本土产业集群创新水平的提升。就广西的装备制造业集群而言,与越南构建的横向联结网络带来了市场信息,但也失去了部分创新资源,但是通过越南搭建的横向联结网络也有利于融入东盟市场,吸引大批海外人才进入广西的装备制造业集群中,带来了国际巨型企业的高端技术与管理运营经验。在这种合作机制的作用下,广西的装备制造业集群成功嵌入全球生产网络中,并向高端价值链的方向攀升。
在特定地理范围内,生产领域的各制造、营销、服务企业和有关部门有机联结,相互之间合作分工,以减少成本、保持竞争优势,构成了产业集群的生态系统,其演变特征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有相似之处[5]。本文以此为前提,将产业集群跨国合作网络的演变规则定义如下:①联结规则:产业网络内各个节点进行有机联结时,主要是根据自身的经济、技术及互补性等因素,在网络演化的初期首先是与自己关联性较大的节点进行合作,最早建立联系的节点一般在网络中占据核心地位,核心节点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助于跨国网络的发展壮大[6]。②增长规则:随着产业集群跨国合作网络的进一步发展,不同节点的往来联系更加频繁,节点之间是否构建相互联系取决于联系节点在网络中的地位,核心节点联系日益增多,而边缘节点的联系则减少[7]。③衰退规则:在跨国合作网络发展成熟后,由于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外部环境,使得其生态系统也发生了变化。联系较少的节点会衰落而退出网络,同时也有新的节点进入,进而保持整个网络的稳定[8]。
(1)变量设置。本节通过Matlab2011b对产业集群网络的演化过程实行模拟,假设产业集群之间跨国合作网络中有五类节点,分别代表企业、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金融部门。在发展初期,产业集群之间并未产生跨国联系,孤立于全球生产网络而封闭式发展。为了方便仿真模拟,本文设定跨国网络内节点之间的连线为标量,并且均为同质节点。如式1所示,Lij代表节点i、j间的连线关系,若Lij=1,则表明节点互相连接,即于t时刻时本土集群的节点i与外部集群的节点j发生联系:
(1)
广西以及越南装备制造业集群的跨国合作网络的演变如下:
其二,对于产业集群之间跨国网络节点的准入及准出机制的参数进行设定,以此来完善集群间跨国合作的运行机制。假设节点之间合作的收益是R0,令其收益阀值为R1=0.80,如果R0>R1,那么各个节点之间的联系就会增加。假设另一种收益的阀值是R2=0.20,如果R0>R2,那么各个节点则呈现出断开联系。各个集群间跨国网络在演变进程中,所构建(或断开)的联系最多为h1=3。依照上述规则,跨国合作网络中各个节点进行连线,推动整体网络的演变发展。
其四,假设跨国合作网络的每一个演变阶段均会产生d个新节点,以保持整体网络的稳定,结合具体情况,设置d∈(1,30)。令新进入的节点的效益为R3,R3∈(0,1),通过自主选择机制,新节点能够加入网络的边界门槛值是R4,R4∈(0.5,1),倘若R3>R4,外部节点就能够成功进入网络。新入节点在构建合作关系时,相互之间联结的可能性为p。为了保持仿真模型的稳定性,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做出以下设置,即在同一个模拟阶段新加入的节点最多可以和其他节点发生h2=3条联系。
(2)模拟结果分析。按照设置好的参数和规则,使用MATLAB软件经由编程得出以下模拟仿真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产业集群之间跨国合作网络仿真模拟演化
第一,起步阶段:通过对广西与越南装备制造业集群的仿真模拟可知,随着跨国分工的深化发展,以供应链分工为主的垂直联结网络形成。如图1(a)所示,此阶段进行跨国联系的节点不多,发展初期只存在各集群内部的点状联结,还未形成跨国网络。随着节点数量达到80,如图1(b)所示,广西与越南装备制造业集群开始出现了跨区域的合作,首先是各集群内部的核心节点尝试建立联系,此类节点与上下游的节点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彼此间存在合理的供应链分工,故此阶段可称为垂直联结的网络演化阶段[14]。随着跨国合作网络的进一步发展,节点数量增多,相互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呈网状展开。另外,技术的革新及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使得产业集群之间供应链的合作深度和广度拓展。垂直联结演化阶段是跨国合作网络发展的初期,主要特点是节点数量不多,大多为核心企业,相互之间信息、资源流动便捷,渐渐出现了产业集群之间竞争与合作的萌芽。
第二,发展阶段:随着跨国合作网络纵向联结的深入发展,简单的供应链分工已经不能满足其发展,图1(c)显示,跨国网络内节点数量增多,在节点数N=130时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网络,这意味着跨国合作网络的横向联结关系的形成。随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集群企业也开始寻求外部合作。在竞争合作关系的作用下,网络中集群企业内部的联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其生长和衰退的规则,形成动态的平衡关系[15]。这期间不仅存在集群企业之间的跨国合作,其他节点如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大学科研机构等均产生了网状的多样化联系,促进了知识、技术在网络中的流通,各个节点的联系多样化且更加紧密,横向网状结构凸显。此阶段的特点是,以竞争与合作为基础,产业集群之间跨国联系节点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各节点的合作深度和广度拓宽,呈现出横向网状发展态势。主要是来自纵向联结的不同集群彼此间的互补与分工关系,以横向联结的不同集群彼此间的竞争与合作共存关系,使得纵向与横向网络交融发展,多重网络结构特征显现。
第三,成熟阶段:在跨国纵向网络与横向网络的共同作用下,多重网络结构形成。随着网络中节点数量逐渐增多,产业集群之间生产专业化程度加深,模块化的生产开始出现。通过纵向—横向—交叉多重结构网络的作用,广西与越南的装备制造业集群突破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开始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攀升。如图1(d)所示,在节点数达到180时,其网络结构进一步向外拓展延伸,体现为单维网络向多维立体网络转变。多重网络结构的形成,也是产业集群跨国合作网络进入成熟阶段的特征。此时,广西与越南的装备制造业集群成功地嵌入到纵向—横向—交叉多重网络之中,实现了模块化的生产。发展成熟的产业集群利用模块化生产优势,持续优化自身的战略,把非核心模块经由外包的形式交由其他产业集群完成,把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核心业务上,进而得到更高的市场竞争地位。如此一来,不但可以避免各产业集群的同质竞争,还可以为整体集群带来规模经济效应,进一步强化了不同集群之间的共生性,有利于整体集群的发展。综上所述,模拟仿真结果与现实相符,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网络的密度在一定水平上代表着网络中节点的数量及关联程度。如果网络密度为1,则表明全部节点之间都有相互联系,反之亦然。根据密度的定义,可以仿真模拟得出跨国合作网络的密度变化图,如图2所示。
图2 产业集群之间跨国合作网络密度仿真模拟
图2的模拟结果显示,在垂直联结的起步时期,网络密度先小幅度波动,再迅速上升进而下降并趋于稳定的过程,与现实中产业集群网络演变的过程基本一致。在网络形成的初期,节点数少,产生联系的概率大,网络密度也就越大。发展到中后期,进入网络的节点逐步增多,不再是简单的垂直供应链分工关系,而开始存在着竞争与合作,节点之间的联系增长渐缓,网络密度逐步下降,最终趋于平稳。
集聚系数是网络中的点倾向于集聚在一起的程度的一种衡量。如图3所示,随着仿真模拟次数的增加,产业集群跨国合作网络的集聚系数整体上呈现出波动上升至趋于稳定的状态,这也说明到了多重网络的成熟时期,广西与越南的装备制造业集群的发展趋于平稳。在供应链分工的起步阶段,网络中核心节点较少,任何新加入的节点都会对整体网络产生较大的影响。图3的仿真模拟结果显示,集聚系数处于0~100次模拟阶段时会产生比较剧烈的波动。到了水平联结的发展阶段,新加入的节点数使得核心节点的集聚程度下降,表现为集聚系数增长幅度缓慢。当发展到多重网络阶段,产业集群之间形成横向—纵向—交叉的复杂网络联系,可供选择合作的节点越来越多,产业集群之间的博弈行为使得相互之间的合作趋于谨慎,进而导致集聚系数变化幅度较小,直至趋于平稳[16]。可以发现在仿真次数到达130次左右时,集聚系数稳定保持在0.55~0.65,说明了到成熟阶段,广西与越南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的集聚水平较为平稳,显现出优良的自我调控功能。
图3 产业集群跨国合作演化中集聚系数变化图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中,节点度的大小指的是和该节点联系的程度,是节点在社会网络中掌握资源能力的水平。本文从单个中心节点度出发,通过节点度的大小来探讨该节点在产业集群跨国网络中的中心势水平。
图4的仿真模拟结果表明,节点数量在0~150时,节点度数的波动幅度较大,整体呈现出震荡下滑的趋势。当节点数量大于150时,各节点的度数保持在10左右,趋于稳定。这说明,在广西和越南产业集群跨国合作网络形成的初期,虽然集聚的企业较少,但均为核心企业,较早在跨国网络中占据了中心地位,和网络中其他节点联系密切,初期的节点度数均较大。随着水平联结网络的形成,不断有新的节点企业进入,核心企业的地位被削弱,节点度数呈现震荡下滑的趋势。当纵向—横向—交叉多重网络形成后,节点的网络联系更为复杂,但是联系的程度较初期和中期来说有所下降,进入网络的节点越多,其节点度数也越小,直至趋于平稳。图4的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当节点数量大于80时,节点度数显著降低,直到节点度数达150左右时稳定,大体在8~13度波动。
图4 产业集群之间跨国合作节点度分布仿真模拟
图5的仿真模拟结果表明,节点度数几乎都保持在8~13之间,超过20的只是其中极少的一部分,这和网络图里节点分布状况相符合。在广西与越南装备制造业集群跨国合作网络的垂直联结形成时,虽然集聚节点的数量较少,但均为中心节点,较早在集群中占据了核心地位,与其他节点建立密切的联系,此时节点度较大。但是随着网络结构的进一步发展,各节点逐渐深植于纵向—横向—交叉网络联结中,其节点资源能力基本实现了平等化,没有强大的核心节点,也没有特别弱势的节点。如此一来,便有效地避免了因为中心节点的迁出造成整体集群竞争水平的下降,表明产业集群跨国合作网络发展到成熟阶段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图5 产业集群之间跨国合作网络节点度概率分布
第一,在跨国合作网络的垂直联结阶段,由于地理临近、文化相融等地缘优势,广西与越南装备制造业集群内的核心企业开始寻求外部合作,以实现生产要素最优配置。此阶段网络中企业节点较少,因此应当鼓励广西更多的企业积极地加入,并作为核心节点推动跨国合作网络的进一步拓展。例如,积极推动广西装备制造企业在海外投资设厂,并形成研发、生产、销售、维修等一站式的关联产业链条,并构建沿边装备制造业组装生产基地群,强化跨境产能合作。同时,要培育双方产业集群良好的合作氛围和信用环境,为跨国合作网络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在跨国合作网络的水平联结阶段,广西与越南装备制造业集群之间网络的节点迅速增长,整体集群网络的规模扩大。在这个发展阶段,应鼓励广西优秀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布局,以此拓展区外发展空间,提高国际合作水平。政府应当联合企业构建海外投资信息平台,积极为企业走出去牵线搭桥,为企业提供相关海外投资信息和风险预测咨询报告。同时,制定集群发展的法律法规,明确提出各个企业准入、准出的标准,对有潜力进入跨国网络集群的中小企业给予政策或财政上的大力支持,并提升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等在集群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得知识和技术得以更便捷地跨国传播,推动整体集群的创新发展。
第三,纵向—横向—交叉多重网络阶段,这是产业集群跨国网络发展的成熟阶段。在这个阶段,集群内各个节点企业发展迅速,彼此联系更为紧密,呈现出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现象,并出现模块化的生产方式。要求政府建立跨国协调、引导机制,实现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①依托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和企业家联合会等商务投资论坛,推动各方装备制造业相关机构,例如各国工业发展、监管部门等官方机构和装备制造业协会等民间协会交流合作机制的形成;②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品需求结构进行精准投资,例如,在基础设施落后并以农业为主的缅甸、老挝、柬埔寨投资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水利水电装备,在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布局新能源汽车、机床机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