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刚 王 文 隋怡楠(威海市文登区畜牧兽医局 山东 威海 264400)
组织滴虫病又称盲肠肝炎或黑头病,它是由组织滴虫属的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盲肠和肝脏引起的一种原虫病。本病以肝脏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多发于雏鸡和雏火鸡,成年鸡也能感染,但病情较轻;野鸡、孔雀、珠鸡、鹌鹑等有时也能感染。
近年来,随着孔雀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散养和规模化养殖的数量不断增加,组织滴虫病的感染在孔雀当中也有陆续发病报道,成为孔雀养殖过程中易发病之一,给部分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排出黄色或褐色稀便,以2~4月龄的幼禽最易感染,且患病严重,死亡率高。
2017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某散养户承包了一片山林,家庭自养了52只3个月左右的蓝孔雀以供观赏。承包林地业主发现所养殖的蓝孔雀采食量明显减少,部分精神沉郁、消瘦、翅膀下垂、呆立似睡,并不时排出黄白或暗绿色稀粪。严重者倒地死亡,症状相似,病程长短不一,有的发病3~5天后死亡,部分发病10天死亡。给患病孔雀使用庆大霉素饮水治疗,其中3只孔雀症状有所缓解,其他几只孔雀治疗效果不明显,最后先发病的孔雀出现死亡现象。
死亡孔雀尸体消瘦,泄殖腔周围羽毛粘附粪便;心包积液,心包膜混浊、增厚,表面有纤维渗出物;肝脏肿大,质脆,表面有大小不一的圆形灰白色坏死灶,呈灶状坏死,边缘呈现锯齿状稍隆起;脾脏肿大,色彩变淡,表面有散在出血点;胆囊肿大,胆汁浓稠,呈黄绿色;肠管增厚,黏膜充血;盲肠较硬,肠腔内充满干酪样坏死物。
采取病死孔雀的肝脏病变部位少许、部分盲肠栓塞物和肠壁之间的内容物进行实验室检测,病变盲肠部分和肝组织部分采用10%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镜检。
4.1.1 盲肠栓塞物检查 采取少量盲肠栓塞物置于洁净的小烧杯中,滴加温生理盐水搅拌均匀,吸取上清液1滴,置载玻片上,迅速在400倍显微镜暗视野下观察,均发现大量圆形、卵圆形虫体,有的急速转动,有的呈钟摆样运动。
4.1.2 组织病理学检查 将病变盲肠肠段和肝组织常规石蜡制片,HE染色镜检,可见大片坏死区,其周围可见游离或被巨噬细胞吞噬的虫体。肝组织中可见多个散在病灶,病灶中有大量上皮样细胞和少量多核巨细胞以及坏死细胞,并且在窦状隙中可见均质红色圆形的虫体;周边的肝细胞索疏松,窦状隙扩张、淤血。
细菌的分离鉴定与生化反应肝组织触片瑞氏染色可见较多散在小杆菌;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圆形凸起、光滑、湿润的粉红色菌落,经革兰染色后呈现阴性红色短杆菌。生化结果显示,葡萄糖发酵、吲哚为阳性,V-P试验、柠檬酸盐试验、硫化氢产生试验均为阴性。
根据实验室诊断,确诊该孔雀发病死亡原因为组织滴虫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立即清除孔雀圈舍的垫料并进行更换,做好粪便清理、堆积发酵;圈舍周围器具用百毒杀或葵甲溴铵溶液喷雾消毒,并保持圈舍干燥、清洁。
全群孔雀饲料中添加土霉素(0.5~1g/kg)连喂7天;50mg/kg硫酸粘菌杆菌素和2.5‰甲硝唑预混料拌料连喂5天;饲料中添加0.1%的益生菌,连喂7天,效果较好。
目前,大部分养殖业主采用山林承包、地面养殖的方式养殖孔雀,极大地增加了孔雀与粪便中病原体接触的几率。特别是养殖场内外养殖的鸡、鸭、鹅等多种禽类,更增加了禽类之间传染病交叉传播的机会。建议孔雀养殖最好采用笼网养殖,若要散养,则应选择采光好、环境比较干燥的场所,杜绝多种禽类混养;同时在日常饮水中添加适量的食用葡萄糖、多维素、黄芪多糖等以提高孔雀的抗病能力,避免因孔雀发病后机体抵抗力降低,从而易继发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氏菌病等其他疫病;饲养过程中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相应的驱虫药可有效预防部分虫病的发生。在引入外来孔雀时,必须要隔离饲养,做好粪便检查和实验室病原微生物的检测、预防工作;饲养场地尽量远离其他禽场,最大程度地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