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护理干预在心脏骤停复苏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8-07-10 01:10罗琼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心脏骤停房颤

罗琼

【摘要】 目的:探讨行为护理干预在心脏骤停复苏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110例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行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各指标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心胸比值及左室射血分数、术后1个月心房颤动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房颤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胸比值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行为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房颤发生率,降低心胸比值,值得在心脏骤停复苏患者护理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 行为护理干预;心脏骤停;房颤;心胸比值;射血分数

心脏骤停是指因外伤、触电、中毒等导致机体心脏射血功能及脑部血氧循环突然停止,心脏停止跳动、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的症状,若未进行及时干预,将会造成呼吸停止、短时间内出现脏器的不可逆性损伤,导致患者死亡[1]。临床实践证实,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及时的给予复苏抢救对避免心脑损伤、降低残死率具有重要意义[2]。有研究表明,对于复苏抢救成功的心脏骤停患者实施行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预后[3]。为此本研究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110例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行为护理干预在心脏骤停复苏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110例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均被确诊为心脏骤停,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排除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左心房内径60mm以上、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其中男59例,女51例;年龄19~75岁,平均(46.18±4.37)岁,病因:急性心梗53例,脑出血37例,肺栓塞13例,CO中毒7例,心功能分级:Ⅱ级52例,Ⅲ级58例。根据就诊顺序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行为护理干预,具体为:1)向患者详细讲解心脏骤停的病因、治疗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各项治疗的重要性,并教会患者掌握一些简单的预防措施[4]。2)全面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及自理能力,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生活行为习惯,使患者充分认识到不良行为对疾病产生的负面影响,督促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5]。3)教会患者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通过临床成功案例分享帮助患者坚定治疗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之间多交流,相互帮助及鼓励,结伴运动、阅读等,在陶冶情操的同时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各指标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心胸比值及左室射血分数、术后1个月心房颤动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包,采用均数±标准差(±s)、率(%)分别表示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行t检验及χ2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围术期各指标及房颤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房颤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治疗前后两组心胸比值及左室射血分数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胸比值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心脏骤停起病急、病情危重、进展快、残死率高、处理难度大,及时抢救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避免或逆转器官功能衰竭、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6]。行为护理干预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护理服务,其核心为“以人为本”,主要是从整体

上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理感受及病情,有效弥补了传统护理手段的单一性,针对特定疾病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房顫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胸比值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行为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房颤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在心脏骤停复苏患者护理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朴丽莎,黄海燕.行为护理干预在心脏骤停复苏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35):44114413.

[2] 曹飞.探讨行为护理干预在心脏骤停复苏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04(59).

[3] 焦洋,黄海燕.大面积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患者应用心肺复苏及护理干预的疗效[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7,26(01):116119.

[4] 麦少玲.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干预探讨[J].黑龙江医药,2015,(02):448449.

[5] 王庆梅,王学东,张静,等.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干预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4,(07):11791180.

[6] 吴洁,侯丽.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01(20):185186.

猜你喜欢
心脏骤停房颤
房颤自行停药要不得
房颤有时无症状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房颤6误区
预防房颤有九“招”
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加压素、胺碘酮治疗心脏骤停的效果观察
8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心脏骤停复苏后低温林格液诱导亚低温治疗与护理
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
CCU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