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琼霞
【摘要】教育学学习能使学生形成先进的教学理念,也能形成良好的教育能力和专业思想。教与学是相互统一的,师范类的大专学生学习行为与他们日后教授的学生行为有关,所以,在教育学课程学习中,要对该学科的各个内容进行演示,保证能在整体上达到改善师范类大专学生学习行为的目的。
【关键词】教育学;师范类大专学生;学习行为;价值分析
在国家师范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师范类大专学生开始不断招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随着教育学发展,将其应用到师范类大专学生学习行为中,将促进其价值的实现。因此,本文对当前师范类大专学生学习行为问题做出分析,为其提出几点有效的解决对策,保证能为教育工作者提出合理意见。
(一)学习目标不确定
师范类大专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根据未来发展设立合理目标,也没有构建相关规划。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树立远大理想,其规划工作更无法促使其有效执行。一些学生认为大学生活更空虚、无聊等,实际上是过一天算一天。目标的设立能发挥良好的激励、导向作用,但是很多学生对自身行为、学习条件的改善没有发挥主动性,也无法发挥良好的积极性。尽管外部条件更优越,学校、教师积极努力,也没有改变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无法获得有效效果。
(二)学生对大学生活、学习不适应
根据对师范类大专学生实际情况的调查分析,大一学生在刚刚入学的时候存在明显的不适应现象,具体主要表现在学生无法适应,适应的时间长短不一,适应能力差异化更明显。不同类型的学生其适应性是不同的。同时,专业满意度会影响学生的适应性。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的适应性也是不相同的。当今的环境与过去的比较,学生不仅适应更困难,整体周期也更长。对于大一新生而言,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适应,如文化、心理、环境、学习方式以及学科专业适应性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适应速度、适应时间等,对学生的人格发展、日后学业发展都会产生更大影响。
(三)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很多学生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实施的家庭教育不科学。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进入大学后,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无法促进自主探究能力与批判思维能力的提升。学生上课期间不够主动,不积极,不配合,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很多学生对作业也没有认真对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常常依赖同学。考试之前,等待教师对重点范围进行划定,才匆忙开始复习。
(一)重视学生理想的树立
学校、教师等要帮助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树立理想和正确的发展目标,基于对教学的理解,引导学生将其作为改变命运的根本,使学生分析和判断什么样的生活是苦生活,生活的具体意义以及对自己生活的谋划等。对于刚刚入学的新生,在对其积极引导期间,首先要通过学校和教学体系,进行合理的入学教育以及专业指导,保证学生能基于现实生活重新认识自我,也能对其中的困难有效应对,从而获得崇高精神和理想的发展目标。一般三年制的大专学校会在大一的时候学习教育学,这不仅能督促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建立目标,也能保持其学习稳定性。教育学的内容包括教育功能、教育目标等。教育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发展目标存在较大关系,从教育功能角度来说,能够发挥教育工作中的社会功能、个体功能等,具备的共性与个性与发展都存在较大关系。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该根据教育学课程,与辅导员、班主任相互合作,保证能利用相关的指导知识和实践充分引导,使学生能认识自我,发现自我,也能为学生制定出符合社会、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建设目标,以保证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能不断完善。
(二)加强对学生适应性的引导
当学生进入大学存在不适应问题的时候,学校、教育部门以及辅导员要积极加以引导。当前,大一新生存在的不适应问题主要表现为文化适应、心理适应、教育适应以及专业适应问题等。
首先,对于文化适应问题,学校和教育部门要实施入学教育,提供专业指导课程、心理咨询课程等方面的教育,保证能给予预警。比如,将老生作为引导对象,为学生解决认识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学生的文化不适应问题,还需要为学生讲解学校的具体地区、区域位置、周边环境以及生活习惯等,使学生对学校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使学生在心理、行为上都能做好准备工作。在教育学学科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文化功能,基于实际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进行授课。教师在讲授期间,不仅能引导学生自学与合作学习,对各个知识点进行讨论,也可以将其与其他大学的校园文化、学生文化进行对比,保证学生在心理、行动上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在多方面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满足现代多元化评价标准,也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进行自主探索,构建自主发展氛围。
其次是新生面临的心理适应问题。一些学生远离父母独立生活的时候感到不适应,新环境在文化、生活以及经济等方面与原有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学生与那些表现一贯优秀的学生相比,自惭形秽,從而产生自卑心理。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入学教育和专业课程引导,可以增加有关的心理辅导、咨询方面的教育工作,保证在引导下发挥良好的预警作用。也可以引导老生充分发挥作用,帮助新生敢于面对并解决现实问题。对于教育学教师而言,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与辅导员相互合作,鼓励和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保证学生在学习期间充分掌握实践内容,了解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实现有效引导。
再次是新生的专业认同问题。很多学生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理解存在严重的片面性和有限性,在高考志愿填报期间,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问题更加明显。一些学生喜欢研读自己喜欢的专业,然而毕业后都比较失望。在大学阶段,学生都能自觉认识到,也能发现自身问题,以促使自身能力的提高。在现实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教师、辅导员要积极引导学生安分学习好本专业,巩固专业知识。很多学生对自身专业由于期望过高导致失望更高,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脚踏实地学习,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努力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
(三)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问题
基于以上的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会影响新生的教育适应问题。要想解决此问题,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进行改善和引导。在实际教学中,基于教育学学科,进一步给予说明和引导,保证在监督以及帮助下,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当前,根据学校对学分制的改革和有力推行,不仅要保证实际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现代、国际化发展需求,还要在学习中建立活动小组,保证能通过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也可以运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式。教师还要积极开展监控和考评工作,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引导,优化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在学习教育学课程的时候,教学前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了解我国基础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图像,保证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学会思考、讨论等,也能在读书中达到知识共享。在学生观看的时候,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都能得以改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考编写成论文,进行科学探究,也要引导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比如:教师通过积极引导,如何让班级中的学困生进步。为了能给予持续性的思想研究,可以利用多媒体和大学中的实习、实训基地,引导学生认识到新课程下的指导思想,明确改革发展中的具体目标,保证在积极引导下,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在教育学学科教学中,实践课程为其中的重点内容,所以,在该环节要对其重点进行监控与考评。教师也可以与班委、小组组长进行合作,实现综合测评,对教学中的各个学习任务进行抽查。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开展教育学教学工作,对该学科进行延续,能帮助师范类大专学生改善学习行为,也能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在实践教学工作中进行总结分析发现,教育学学科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育部门、教师以及学生的多方面努力,也要在当前发展下对各个工作任务深入分析,借鉴丰富的教学经验,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促进教育服务工作的优化,这样不仅能发挥有效的引导作用,还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
[1] 陈卫.论教育学教学对师范类大专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善[J].教育教学论坛,2013(37):168-169.
[2] 陆荣芳.论教育学教学对大专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善作用[J].中外交流,2016(05):30-31.
[3] 梁文艳,张亚星.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学习行为差异:基于倾向得分配对模型的估计[J].教育科学,2013,29(06):42-49.
[4] 吴忭,顾小清.图示化学习工具促进知能发展的学习行为模式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4(05):59-66.
[5] 杨现民,王怀波,李冀红.滞后序列分析法在学习行为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6(02):17-23,32.
[6] 王丹,劉畅.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的关系——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实证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3(03):88-94.
[7] 刘前锋,魏诚,魏忠,等.网络学习行为可信任性分析及可视化展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0):150-155.
[8] 马志强,苏珊.学习分析视域下的学习者模型研究脉络与进展[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04):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