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服务”中立人

2018-07-10 06:19陈显平李冬杰
人民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社会服务红领巾课题

陈显平 李冬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社会服务方面,深圳育才四小开发了四个方面的课程:一是将文化融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开发了以深圳优秀现代文化、民族文化、国际理解融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二是将社会参与融人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开发了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红领巾假日小队活动课程等。

在课程的实施上,学校逐渐形成了“红领巾小区”活动、学生探究性小课题、创客教育和项目学习三种有效路径。

一、落实立德树人,“红领巾小区”活动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出校园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要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运用较多。这样的课程性质决定了课程实施需要突破时间界限,不止于在课堂40分钟;还必须突破空间界限,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走人社会。

育才四小的“红领巾小区”活动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红领巾小区”是学校和社区联合在学生所居住小区建立的少先队校外活动基地,可以利用节假日在基地开展主题活动,这类活动的主体是“红领巾小队”,是由中队辅导员根据学生的家庭居住情况、学生的性格特点等因素而分配组建的,每队10人左右。为确保活动的安全及有效开展,每个小队都聘请了校外辅导员和校内联络员。校外辅导员由队员家长轮流担任,基本上每学期轮值一次,或由队员、家长聘请有爱心、有特长的社区居民或社会人士担任。校内联络员由学校老师担任,包括校长在内的每位老师联络、指导2-3个小队开展活动。学生中的常任队长负责跟进与帮助各小队开展活动,轮值队长负责组织队员参与当月活动。

学校编写了《“红领巾小区”活动指南》,为红领巾小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直观的参考。《指南》规定,“红领巾小区”活动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由成人主导、队员参与;三四年级由成人指导、队员策划;五六年级由队员主导、成人参与。《指南》将“红领巾小区”活动分为五个步骤:活动策划、发布活动、活动开展、分享活動、资料管理等。对每个步骤如何实施都有详细的要求。

育才四小的“红领巾小区”活动设计了十类主题。考虑到小学不同年段的孩子身心发展的水平差异较大,同一主题进行了有梯度的设计。比如品德素养系列主题:一年级组建小队培养团队意识,二年级开展文明宣传等活动,三四年级开展募捐和手拉手等活动,五六年级参与城市志愿者服务站活动及辅导低年级同学等活动。有了这些主题做参考,各小队的活动开展就有了大致的方向,但实际的活动主题还要依据班级实际、家长资源、社会环境等条件由各小队自主确定。如朵朵小队的“小人物大文化”活动,把参观深圳文博会变成了一个有规划、有目的、有收获的小队活动。

有的“红领巾小区”活动可以一次完成,有的活动则根据队员意愿和活动性质可以持续几个月甚至数年。如“衣+衣=爱”活动,2014年开始时只是“心连心阳光小队”为贵州一所山区小学的6位困难学生提供按月资助的活动,后来此小队所属的“蓝天中队”成立了“心连心阳光基金”,开展义卖活动,使这项活动不断扩大,捐助对象也扩大到当地的几所新学校,最终形成了一项长年的、全校性慈善活动,以捐助冬装为主,最近一次我们发送了137箱冬衣,还有课桌椅、体育器材、学习用品、书籍等学习必需品,同时累计资助了24名贫困学生。

“红领巾小区”活动的最大特点是充分发挥少先队员的主体性,学生真正成了活动的主人。队员们自愿组成小队,自己取队名,设计队旗、队徽,确定口号、爱心卡。队员们参与活动由低年段家长陪同、组织策划、开展活动,到中年段部分家长陪同、参与组织策划、开展活动,再到高年段个别家长陪同、完全独立组织策划实施、自主开展活动。10年来,全校“红领巾小队”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队员都是主角。

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参与和指导是“红领巾小区”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老师的指导能够有效提高活动的教育性、安全性和实效性,更有利于老师、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进了解,建立信任。育才四小的学生家长几乎都是自己孩子小队的校外辅导员。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红领巾小区”活动,对孩子增进了了解,融洽了亲子关系,家长之间也增进了交流,一举多得。

“红领巾小区”得到了街道办和居委会的支持。学校周边的4个居委会都建立了“红领巾小区”,每月都安排了小队参与社区管理体验等活动。

“红领巾小区”活动成功糅合了学校、家庭、学生和社区的力量,通过四方互动实现了家、校、社区联动育人的新格局,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出了校园,走进了社区,走进了社会,充分发挥了课程的实践育人作用。同时“红领巾小区”活动承载着天然的政治与德育属性,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所有“红领巾小区”活动的主基调。它让德育工作从“单一说教式、一味灌输式和笼统评价式”转变为“实践体验式”,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变成未成年人喜欢参加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实现了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二、培养探究精神,学生做课题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身边生成

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作主持人开展探究性小课题研究。学校积极为他们的课题申报立项,至今已有22项学生探究性小课题被立项为深圳市级小课题,其中结题11项。在这里,学生的兴趣、爱好、潜能、好奇心被进一步激发,并被转化成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的动力,在研究中解决了疑惑,提升了独立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确定主题一从孩子身边的问题开始,从孩子生活的社区开始。关心身边的事物,思考和探寻身边的事物所蕴藏的奥秘,这是孩子最原始的好奇心。探究性小课题研究主题最大的来源就是学生身边的问题。孩子向老师请教学校里一种植物的名字,于是“认识身边的植物”这一课题就产生了;孩子看到教室里的花枯萎了,而老师办公室里同样的花却长得很好,是否与教室里的紫外线杀毒设备有关,于是“紫外线是杀手还是卫士”这一课题就产生了科学课上讨论在深圳发现的早期侏罗纪古植物化石一深圳第一花,部分学生的巨大兴趣延伸至课下,于是研究“深圳第一‘花”的团队就形成了……

探究问题皆由孩子的兴趣而定,所以选题最初显得五花八门。随着时间的推移,课题数量不断累积至80多项,按内容逐渐形成四个大类:自然科学实验类(如芦荟的保湿性研究)、动植物生活习性类(如校园里的新植物)、社会公共问题类(如湾厦村的变迁)、人文艺术类(如当京剧遇上国画)等。

学校坐落于深圳蛇口,今天的孩子多为在深圳出生和长大的第二代、第三代,?亥子们了解深圳和深圳文化吗?学校以深圳市“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深圳现代优秀文化融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为总课题,组建教师课题研究社群,实行子课题研究申报制,让所有教师加人,探索以文化为主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模式。前期通过研究确定深圳现代优秀文化的内涵及维度,再从学校所处环境与实际出发,确定深圳现代优秀文化融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切人点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最终以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小课题研究的方式推进和深化不同主题的探索,并以不同的体例呈现探究成果。与孩子们自发形成的课题不同,这个课题是通过顶层设计而形成的系列课题:蛇口的“纪念性建筑”、城中村的文化发展、深圳市花一簕杜鹃、寻找我们最爱的深圳味道……

实施过程一方法启迪智慧。科学研究有较严谨的方法与路径,而这些正是长期接受传统讲授式学习的学生和老师所欠缺的。经过多次理论学习与教学研讨,我们把探究性小课题的实施步骤逐步分为: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探索研究、展示分享、评价反馈等几个环节。同时,总结出在指导研究过程中应重视的几个关键要素:情境探究、作品呈现、学习支架、学科整合、团队合作等。又总结出不同类型的课题、常用的研究方法之间的区别。

以“操场上的蘑菇是否有毒?”这一课题为例。问题缘起于雨后孩子们在操场边上的发现一新生的蘑菇,但它能吃吗?问题在有心的老师那里很快就变成了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开始确定科学研究的方法: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与实验法,这些方法最终被综合成一个研究方案,学生们开始按方案观察并写观察日记,搜索蘑菇资料,进行对比,访谈花工、校医、安全主任,在科学老师指导下进行毒理实验并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并向全班汇报。

因为年级不同学生身心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从主题选择到研究方法,低、中、高年级分别有自己的特点:如低年级以活动和体验为主;中年级以调查访谈类为主,如“认识身边的植物”“秋天树叶的变化”等;自然科学实验类多集中在高年级,如“芦荟汁液的保湿性研究”,高年级学生有能力进行严谨的科学实验、数据对比与分析等工作。

展示汇报是探究成果的呈现,也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形式,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引导整个研究过程方向的作用,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一环。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的成果汇报采用PPT、研究微视频、手抄报、主题故事、童话剧表演等形式。校内课题成果汇报在班级或年级进行,校级以上立项小课题在更大范围进行结题汇报会,邀请专家、学生代表、家长代表、老师等观众参加,在聆听汇报的同时还要与课题组互动,交流研究心得。

学生探究性小课题研究的过程,同时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亲历课程开发全过程的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掌握了学习的策略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方法,许多高年级学生已经能够脱离教师的指导,做到自定主题、自建团队、自主探究、自主汇报。此时,熟练运用研究方法转化成了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这个意义上完成了学生的独立开发和自主实施。

结成以学生主持人为核心的课题团队,建立以指导老师为核心的辅导团队。

在班级里,那些研究能力强的学生往往也是善于观察周围世界的学生,他们也更容易提出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正是课题主持人的合适人选。研究团队主要有三种:一是主持人所在的“天然的”红领巾小队;二是对所探究课题感兴趣、有这方面专长的学生;三是整个班级探究一个主题,这时要把主题分解为若干子问题,由不同的“红领巾小队或小组分工负责,每个小组有自己的主持人。

从方法过程到成果表达,小课题的指导老师会对课题组的学生进行指导,当一个学科老师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会邀请其他学科老师给予帮助,或者邀请校外行业专家、家长队伍中的相关专业人士等。但学生始终是探究学习的主体,教师负责研究的服务和輔助工作。我们会举行教师工作坊式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探究性小课题的专业指导水平。

猜你喜欢
社会服务红领巾课题
《红领巾》的“童年照”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浅谈高职院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智取红领巾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洗红领巾
从课题指南或总课题中选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