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泽琳
纤毫之间展现精湛手艺,平度市赤土岘村的农村妇女陈月英,利用日常生活中最平常的面粉,做出各种各样的面塑作品。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以面粉为主料,调出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陈月英用40多年的坚守,将这一民间传统手艺做得有声有色。
一走进她家,就看到客厅的陈列架上摆着各种各样的面塑作品。有活灵活现的龙凤瑞兽、娇艳欲滴的牡丹、昂首挺胸的大公鸡、婀娜多姿的仕女、威武的关公……一幅幅作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据陈月英介绍,每逢结婚、祝寿、过年等重大节庆,当地农村都有蒸花馍的习俗。除了食用之外,还蕴含了祈福运、求平安等吉祥寓意。陈月英是受母亲的熏陶,从小就跟着学做面艺,久而久之也掌握了这门技艺。而在继承母亲技艺的基础上,陈月英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荷花代表和和美美、夫妻和睦,牡丹代表富贵吉祥,花馍上放的花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寓意。陈月英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进行制作,只见普通的面团在她手里经过揉、捏之后,再用工具勾勒一下,一朵娇艳欲滴的花便呈现出来。
花馍制作工序看起来比较简单,但要做好也是件费心费力的事,需要经过调引子、和面、发酵、塑形、蒸制、上色、点缀等十多道工序。陈月英告诉记者,做醒馍时,要掌握好时间和温度,确保不变形、不干裂、湿润光滑;蒸制时要控制好火候,蒸出的花馍才能熟透而又不变形、不起泡。花馍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点缀,也是花馍制作最关键的环节。只用一些简单的小工具,经过擀、剪、搓、压、印等,制作出鸳鸯、花卉、囍字和元宝等,再用竹签连接起来,一个精致的花馍才算制作完成。
面团在陈月英的手中,不过几下,很快就能出来一个形状,像是做一朵花,整个塑型过程也不过十多分钟。她说,若是曾经手还好的时候,速度会更快。“四年前的一次意外,我的右手卷进压面机,经过多次手术,现在还是使不上劲,这些花馍都是用左手制作出来的。”陈月英说,2014年腊月,她和丈夫正忙着制作预订的婚嫁压盆鱼,一不留神右手随着面团卷进了压面机。在经历了三次手术,三个月的住院治疗后,她的右手终于保住了,但是大拇指和小拇指均已断裂,做面塑时力不从心。女儿心疼陈月英,不让她继续做下去,她一下就哭了出来,遇到的意外挫折抵不住对面塑的热爱。陈月英暗下决心,右手不行改练左手,虽然速度不再像原来一样那么快,但最终还是坚守了这门手艺。一年半后,她又重新开始做起面塑,但大伙再次看到喜爱的花馍馍时,却没有注意她左手厚厚的老茧,背后默默付出了多少艰辛。
坚守传统手工艺,陈月英的名气也渐渐大了,去各地参加大大小小的比赛,得过很多奖项。有很多前来和她学习这门手艺的。学员遍及五湖四海,甚至影响到了不以馒头为主食的南方城市,常常有人打电话邀请她前去授课,前段时间还有来自浙江的学员专程到她家来和她学习。陈月英做得细致,她总会一点一点教给自己的学员,要求大家按她说的去做,不偷工减料、投机取巧。“这是传承的力量,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丢。”
遇到来和陈月英一起做花馒头的学员,问及她为什么选择这里,她说:“选择陈老师首先是看好她的人品,她总会将内容毫无保留地全部传授给她的学生,能教多少就教多少,不留一点私心。”为让这门古老的民间技艺流传下去,陈月英还开创了“月影面藝馆”,注册了“月影”面艺、面塑商标,下一步打算申请“非遗”,将面塑艺术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