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去接一个人

2018-07-10 05:01王国华
阳光 2018年7期
关键词:驾校上车安全带

我要去接一个人。

我把车停在机场出站口,仰靠着座位,一手搭在方向盘上,轻轻击着节拍,安静地等一个人。也许是一群人,比如我的家人。老人、孩子、妻子,提着大包小裹从出站口拥出来,我下车打开后备厢,把行李一一放进去,摆好,砰一声扣上。然后打开车门,让他们上车。为不影响后面的车,我要尽量干净利索、稳准狠、不拖泥带水。就算这样,后面的车还是忍不住鸣笛催促。我上车,打开空调,隔开外面的湿热,凉爽之气扑面而来,全身的汗毛孔一起张开歌唱。车载音乐响起,亲人们一路的焦躁逐渐平缓下来。

一段时间内,我脑子经常蹦出这个画面来。那时我刚到深圳。我要让生活发生变化。在东北生活了十八年,今天复制昨天,明天复制今天,一张张复印下去,简直可以看到自己六十岁后的样子。那个苍老的样子让我害怕,甚至恐惧。我要逃离。逃离了东北就逃离了时光。

谁不会老呢?“老”有什么不好,我不是经常盼着快点儿老吗?

我不过是要逃离。怕老只是个借口。

总觉那些在异乡极力赞美“家乡”的人可笑,他们的“家乡”人好物好风景好,可以盛放心灵,可以安放身体。这么好你为何还离开它?你投奔的那个地方在你的判断中肯定比“家乡”要好一点点嘛,你爱它要比“家乡”多一点点。你已经用脚投了票。

何况东北还算不上我的“家乡”,我的故乡是河北阜城县。我从出生地出发,一个一个地走,一个一个地爱,直到最后一个,我都不清楚算不算是最爱。或许我只是走累了。

逃到了深圳,我渴望的变化终于冒出小芽。

离开长春时,一个老哥对我说,你到深圳后一定再买一个房子,长春的房子也留着不卖,这说明你在外面混好了,让那些不挽留你的人后悔去吧。我忽然笑起来:我要离开,是自己要离开,不是跟谁较劲。地球少了谁不转啊。来地球一趟,就是打一次酱油而已。

不过,我要是开上了车,还是会有一点儿震撼效应。十多年前,管理还比较粗放,驾照很容易到手。一个同事说,明天去考个驾照,交了钱,马上拿本。即便这样,我也没有去拿。我一辈子都不会开车的,一是穷,二是机械盲,要驾照干什么。关键是,我的朋友们也都这样认为。我不适合开车,恰似母猪不会上树。天然的。

既然要变,就从开车着手。

其实那个机场接人的画面根本出现不了。私家车不让停在机场出站口。

但我还是愿意这样想象。以前设想的很多场景都应验了。

有几年,我为了锻炼身体,经常在冰天雪地里步行上班,一身大汗地踏进单位大门,总会遇到那个长着刀疤脸的保安。保安自称有编制,偶尔拦住人问东问西。有时候,一天拦住同一个人問好几遍,哪怕你天天进进出出,他明明已经很熟悉了,还是拦住你。没人相信他是对工作负责。衣冠楚楚的人他一个都不敢问。或是为证明自己的权威性,或是闲得,调戏一下别人。总之大楼里好多没有编制的年轻员工都想揍他。我常想,将来我去了深圳,再回来的时候,他还在吗?如果他刁难我,我是直接怼他,还是视而不见,大步流星走进去?

你看,我还真就到深圳来了。

一件事,时不时假设一下,这件事就成了。生活便由这一个个想象搭建而成。

周星驰说过,人没有了梦想,跟咸鱼差不多。

梦想太大了,一般人扛不住。“想象”两个字也可以凑合一下。

后来我在微信上晒开车的照片,很多人表示吃惊。直觉告诉我,他们的吃惊是真的。遇到意外的事,我常说“习惯就好了”。当初我把写诗的笔名改为“王大块”,文友们说气质严重不合。用了几次后,不也挺好吗?

王国华开车,意外不?意外。习惯了就好了。当初我一个纯洁美好的人,本来应该是个老司机,你们逐渐习惯了我不能开车。现在到打破旧习惯、适应新习惯的时刻了。就像我在东北十八年,饮食偏好、处事方式简直已是天然的东北人。我一个河北人,实实在在成了东北人,你们习惯了,我自己也习惯了。而现在,又都习惯了我是深圳人。

我不但是深圳人,还要去机场接一个人,接一个又一个的人。在这个人流如潮的地方,眼看着一个个异乡人变成本地人,下一代变成“深二代”。我和他们一起,成为这个城市运行的细胞,让它成为可爱的城市。

晚饭后,我和妻子在宝安公园一带散步,走到上合新村公交站点附近,可以看到一排店铺,我指着其中一个叫作“吉顺达驾校”的门面说,哦,这是我的母校。

俩人都笑了。

这个驾校原来在我们单位门口,后来租金增加,店主赌气搬到了这里。很多同事都是在吉顺达报名考过的。我也报了名,还特意报了个VIP,交了最高的费用。店主说是半年内保过。信誓旦旦的样子让人简直必须相信。后来上车学习才发现,所谓VIP,待遇跟普通收费的没什么区别,教练是同一个教练,学习时间也是同一个时间。练习的那些技巧,其实几次就会了,问题是等候时间过长。排队一两个小时,练习二三十分钟。刚练到手熟,又搁置起来了,下一周从头再来。再加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驾校仿佛不记得半年保过这回事。

我的“师弟师妹”们陆续拿到驾照,我成了留级生,连考试还没有参加。一年半之后,终于踏入考场,一进去就蒙了。十六条硕大的车道,横七竖八像巨大的蟒蛇缠在我的身上,在我眼前晃来晃去。光找自己的车道就累出一身汗。心情紧张,自然没过。

下个月又考一回。出发前实操了几次,简直可以闭眼开。教练说,只要不出意外,肯定过。结果不知为什么,还是出了意外,几乎是一上车就下来了。

人说事不过三,我说事不过二。碰壁的事,两次足够了。要换思路。

走个捷径吧,回长春去考。当然,也是严格按程序考试的,但那个驾校是个社会考场,平时可以在考场上练习,熟悉周围环境。毕竟有以前的底子,一次就通过了。

二○一四年的最后一天,一个零下二十多度的冬日。天已黑透。昏暗的灯光下,走在路上的人都缩着脖子,揣着双手或插进兜里,踩得积雪咯吱咯吱响,仿佛几十年前俄罗斯电影里的画面。仿佛把我十八年的生活都在这一夜重温了一遍。

我得到了这个城市该年度最后一张驾驶证。我把驾照小心翼翼放进兜里,脱下脚上的薄棉鞋,用力一甩,丢进垃圾箱。那双鞋从长春跟着我到深圳,基本没穿几次,我以为南方冬天会冷,其实一点儿都不冷,鞋子生生放坏了,裂开一个大口子。考试时为了轻便,我才穿上它。它不能为我保暖的。现在扔掉它,就彻底扔掉了我和这个城市的关系。

此时的深圳应该是微风习习,紫荆花树散发着浓郁的香气。熙熙攘攘的街头LED屏次第亮起,店铺门口的鲜花轻轻摇曳,擦着路人的衣角。

科目一和科目四我考了满分。考生们闲聊时似乎都很讨厌理论内容。认为就是走过场,我也这样认为。不过我还是跟着大家下载了一个题库,每天晚上都做几遍。

盯住墙上的一个钉子,仔细看,看两个小时,脑子里会渐渐生发一些想法。一件很无聊的事,你投入地去做,就会在无聊里找到哲学,甚至慢慢地喜欢上它、认可它,使它成为你的价值观。

做那些无聊的练习题也是这样。

而有些题目还是有用的。有这样一道题:在高速公路上开车,遇到紧急情况,眼看就要撞到前面的车了,怎么办?两个选项:一个是猛踩刹车的同时撞上去;一个是向旁边猛打方向盘。我自然是选了第二个,躲开嘛。正确答案其实是第一个。做了几遍,这道题都做错,但也因此记住了正确答案。后来自己驾车上路才发现,高速公路上确实不能轻易打方向盘啊,二次事故比直接撞上去的损失还大,还不可估量。

上路后的心路历程,跟很多司机一样,没什么特别。我曾在微信上简单总结过:

“初行车,战战兢兢,亦步亦趋,堵街路,被后车鸣笛催促,心跳如鼓,上路有怯意;稍熟,驾车生猛,见插队者必踩油门,绝不让,如是者三,常剐蹭。有不忿气;再一年,心稍定,电单车迎面逆行而来,急刹。低语,以为天下都是你的,井底蛙尔,难怪一辈子受穷。面带不满,心怀不屑意;又,游刃有余,见快车、电单车、三轮车、横穿马路者,必让。心说,谁跟屌丝一般见识。略有骄矜气。后,开车若走路,见其人犹如不见,不见亦如见。你走你路,我走我路。天下大美。”

以后,开车跟用手机一样,都是基本的技能,很难再谈出意义。有人给你讲使用手机的感受,是不是会觉得特无语?

有了车,就可以接送女儿了。

女儿刚考上初中的时候,我和妻子要去送她,她说什么都不同意,非要自己乘公交车。我们再坚持,她就生气了。也许是叛逆心理吧,无来由地要抵触什么。

此后基本都是孩子一个人每天乘坐公交车上学放学。初二时,家里有了车,提出接送她,女儿欣然接受了。

就像我见过的那些场景:女儿懒洋洋地靠在后座上,刷着手机听歌,跟着唱,很享受的样子。有时赶作业,就拿出本子来奋笔疾书。车厢里就是她的私人空间。我尽量把车开得平稳,让这庸常的生活更平稳些。

少年时在农村上学,进一趟五线小城衡水市,看到两个年轻人坐在商场旁边的花坛上,卿卿我我谈恋爱,都心悸得不得了。他们的平常生活是我的奋斗目标啊。我所有的努力,不过为了赶上平均数,像其他人一样庸常。

从女儿第一次上车,坐在后排,我就要求她系上安全带。那时深圳的交通管理还不是特别严,没要求后排乘客一定系安全带。但我要求。出远门乘坐大巴也是这样,上车第一件事是系安全带。公交车上是没配安全带,否则,我也会要求女儿系上。有一天,她下车时忽然说,哈哈,我今天没系安全带。说完开心地跑进校门。晚上回到家,我严厉地批评了她。这是规则,基本常识,开不得玩笑的。

我对她的另一个要求是,饭后要漱口,保护好自己的牙齿。

我觉得吧,做父母的,不用给孩子讲什么大道理。把一些常识能正确地、及时地展示给他们就足够了。

在街上看到一个老太太牵着小男孩慌慌张张闯红灯。滚滚车流中,小男孩东张西望手足无措的样子让人心疼。他在幼儿园和学校里学的那些基本知识,都被老太太像抹布一样抹掉了。

我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这样。

孩子终究会长大,离我们而去。那时我就可以和妻子开着车自驾游。四处游荡。一扇门关上,一扇门开启,我们在一扇扇门中间穿梭。

机场接人的那个场景,多年之后消失了。它已点点滴滴渗透在我的生活里,成为身体的一部分。我對以后的生活,基本没有什么想象了。有人喊了一辈子口号:我要停下来,停下来。但一直在“努力”中,停不下来。而我现在就想停下来,我不追求更好,只想这庸常伴我终生。某年的四月份,我还写下这样一首诗。

《四月》:“四月不声不响地过去了/一年的三分之一丢失了/以前过去的每个月/也都变得不声不响//想跟它谈些什么/张张嘴又觉多余//雾气蒙蒙的白天/会友,写诗,上班,吵架/按部就班地走路//三月的木棉已凋落/五月的凤凰花未开/四月的花我叫不出名字//这个月还是什么都没发生/多么好啊/年龄增长经不住风波的我/很想对谁说一声/谢谢。”

等我老的那一天,步履蹒跚的我,若还能开得动车,我会想象去接人吗?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需要我去接。

只是现在,我想躺着靠椅上停一会儿,睡一个长觉。

王国华:笔名易水寒,七0后,河北阜城人。现居深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读者》杂志签约作家。深圳市杂文学会副会长、深

猜你喜欢
驾校上车安全带
太空驾校欢迎你
驾校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刚需看过来!首期14万起!广州这个上车盘,你怎么看?
工读驾校
工读驾校
A Study of Code-Switching in the Series Films of Rush Hour
Let’s Go for a Ride
最甜蜜的安全带
防晕车
安全带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