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支出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8-07-10 11:04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3期
关键词:单位根支农居民消费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重庆 400000)

一、引言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振兴,首先就是要扩大农村内需,尤其是带动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消费作为生产活动的最终目的,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是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手段。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比重较大,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将直接拉动我国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

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严重不足。究其根本,最深层的原因在于农民增收困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和农村消费环境恶劣等。财政支农支出政策作为财政政策的一部分,应该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农村消费环境等方面有所作为。因此,研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不仅有利于检验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果,为财政支农政策的制定、调整提供现实支撑,而且有利于为国家充分利用财政支农的杠杆作用撬动农村居民消费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

对于财政支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西方国家针对此项的研究早于我国。Bailey(1971)最早将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联系起来,他通过对财政支出与消费者决策的研究分析,发现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此后,Barro(1990)在Bailey的研究基础上对模型进行扩展,建立了在一般均衡基础上的宏观经济模型,并据此分别从短期和长期研究了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他认为在短期范围内,财政支出的增加会促进居民消费的增长,但从长期看来,财政支出的增加则会抑制居民消费的增长。此外,Komendi(1983)利用美国的经济数据同时借助长期收入决定模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财政支出对于居民消费的挤出系数达到了0.2,挤出效应非常明显。

而关于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具体影响在国内同样受到了重视。从居民消费总体层面上来看,国内大部分学者认为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积极影响。陈翔(2003)采用1980-2001年我国财政支出及居民消费总量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后,我国政府的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从整体上看是互补关系,财政支出的增加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刘宛晨、袁闯(2006)通过我国1978-2004年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总体上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明显的挤入效应的结论。张攀峰(2012)采用1978-2006年数据,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一定的挤入效应,且在财政支出的具体项目中,支农支出及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要大于农业科研及农业救济费用支出所带来的效应。但当分别从短期影响、长期影响两个角度进行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效果分析时,不同的学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王文平(2009)根据1983-2007年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长期范围内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但从短期来看,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王晓润、尹宗成和孙鑫(2011)通过对1978-2009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不同结论,认为在短期内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而在长期的效果恰好相反。罗志红、朱青(2012)通过对1980-2010年数据分析,认为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可以实现消费公平。

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虽然国外学者对于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较早,但其得出的结论各不相同,而且针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内研究方面,当前我国学者对于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以及更具针对性的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关系的研究比较多,但由于采用方法、数据选择等方面的原因,对于不同时期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并未得出一致结论。据此,本文拟在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分别从长期、短期两个方面对我国1985-2015年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以此得到能充分反映两者之间关系的结果。

二、实证研究

(一)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被解释变量:本文选取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C作为衡量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指标。

解释变量:本文选取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人I作为衡量农村居民可支配收人的指标。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人指农村居民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人中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后所持有的收人;政府财政支农支出G;

数据来源:本文选取1985-2015年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和农村居民消费相关数据。为了消除价格波动因素的影响,本文以1985年为基期按照农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对人均财政支出数据进行了调整,并以1985年为基期按照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人所有数据进行了平减处理。

(二)计量方法说明

本文采用1985-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在对经济现象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时,一般要求所用的时序资料必须是平稳的,力求避免模型出现伪回归现象,鉴于此,本文首先利用ADF单位根检验法,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对于非平稳的变量进行处理使之成为平稳时间序列。如果变量是同阶单整的非平稳时间序列,则可以对相关变量进行协整检验,以确定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和居民消费支出的长期均衡关系。为了避免产生伪回归,传统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总是先对这些变量进行差分,然后对差分序列进行回归,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所研究变量间长期关系信息的损失,而这些信息对分析问题又是必要的。为此,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的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为非平稳序列的建模提供了另一种解决思路。本文将运用本文用Engle & Granger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并得出相应的检验结果,在此基础上,找出变量间长期均衡关系的短期调整机制,即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财政支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短期效应。(注:所有数据均为年度人均指标;由于经过对数处理后的数据不会改变变量间的关系,而且还能有效消除时间序列数据存在的异方差,提高模型的拟合程度,因此,本文将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对数处理。)

(三)实证分析

1.单位根检验

因为财政支农支出和农村居民消费都是时间序列数据,如果直接采取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可能会出现伪回归,为避免非平稳数据建模出现伪回归的问题,本文利用ADF检验方法事先对上述1985-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人均财政支农支出以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数序列LNC、LNG、LNI进行了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表1 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注:△LNC,△LNG以及△LNI分别表示序列1nC,1nG和1nI的一阶差分。(C,T,K)中C和T分别表示ADF检验式中是否包含截距项和时间趋势项,1表示包含,0表示不包含,K表示ADF检验式中解释变量滞后项的滞后阶数,滞后阶数按照AIC信息准则自动选取。

从表一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上述三个序列的水平值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都不能拒绝序列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表明上述序列的水平值均是不平稳的。进一步对上述三个序列的一阶差分进行单位根检验则表明上述三个序列均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模型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表明上述三个序列的一阶差分是平稳的。

2.人均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人均消费的协整检验

经上述单位根检验可知,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总量模型中各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可以进行协整检验,以检验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如果存在,同时残差是平稳的,那么被解释变量可以用各解释变量的线性组合予以解释。本文用Engle & Granger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

先利用ADF对残差e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残差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模型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上述两个公式残差均平稳,因此可以断定人均财政支农支出总额、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之间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表2 残差的单位根检验

注:(C,T,K〕中C和T分别表示AI1F检验式中是否包含截距项和时间趋势项,1表示包含,0表示不包含,K表示ADF检验式中解释变量的滞后阶数,滞后阶数按照AIC信息准则自动迭取。

在上面检验的基础上,通过回归得出二者的均衡关系可以表示为:

LNC=0.028LNG+0.960LNI

(0.60)(9.52)

从协整方程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在长期,若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增加1 %,则农村人均消费增加0.028 %,表明在长期范围内,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微弱的挤入效应。因此,当前财政政策对缓解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带来的危害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3.误差修正模型

由于LNC与LNG,LNI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残差e平稳,现将滞后一期的残差引入到解释变量,构建误差修正模型,如下所示:

△LNC=α0+α1△LNG+α2△LNI+α3e+μ

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果:

△LNC=8.17+0.22△LNG+0.82△LNI+88.86E+μ

0.720.170.000.32

R^2=0.99DW=1.76F=3116

4.结论

根据协整检验结果来看,在长期范围内,我国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人均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但挤入效应极其微弱,其长期弹性系数仅为0.028。即从长期来看,若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增加1%,农村人均居民消费只会增加0.028%。在短期范围内,人均财政支出与人均消费之间存在着关系。

三、政策建议

收入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最直接因素。提高农民收入是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重中之重。由IS-LM模型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财政支农支出增加,将直接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因此,在农村居民处于弱势地位的今天,政府增加财政支农力度、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对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应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稳步提高财政支农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比例,在支农总量上保证农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打好基础;积极运用转移支付手段,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农支出力度,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其次,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将财政支农支出重点向提高农民收入及生活质量方面倾斜,为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提供源动力;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保证农业高效发展,促进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加大重大项目补贴力度,增加保障农业生产及农民收入的补贴范围,用最直接的方法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第三,拓宽农村居民收入渠道。利用财政手段,积极协调促进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

猜你喜欢
单位根支农居民消费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金融支农创新十大模式
STAR模型下退势单位根检验统计量的比较
2017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支农投入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福利绩效的DEA评价
发达国家财政支农政策的经验及启示
基于MCMC算法的贝叶斯面板单位根检验
ESTAR模型的单位根检验统计量及其功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