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王松 图/本刊记者 向燕妮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与德治所做的一系列论述,既是一种深刻的思想理论,又是治国理政的重大决策。早在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就做出了“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决定。2016年12月,在中央政治局第37次集体学习,习总书记又对此做了精辟阐述:“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十九大报告确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其中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方略中,继续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次全国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在重庆代表团再度强调法治与德治的关系问题。从学术史的意义上考察,习总书记关于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系列讲话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律与道德结合起来治理国家和社会”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其中涉及的内涵却极为丰富、复杂,因此,法律与道德到底应该以何种关系存在,如何在法律与道德之间寻求平衡点成了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课题。龙大轩教授就是这些专家中的一员。
在采访龙教授之前,我一直以为法律工作者都是比较严谨刻板的。因为他们每天面对的都是冰冷的法律条文,在待人接物方面跟普通人会有些差别。然而见到龙教授之后,改变了我对法律专家的偏见,他热情和蔼、平易近人,完全没感受到法律条文的冰冷。虽是初次见面,却没有生分的感觉,仿佛是多年老友。
龙教授曾在自己的法律博客“睡龙先生”中做过这样的自我介绍:“吾姓龙,喜睡觉,故号睡龙先生。求学期间,为治失眠之病,猛练鼾睡之术,渐而得道。‘风声,雷声,吵骂声,全不入耳;大事,小事,烦恼事,概不上心。’闭眼即眠,呼之不醒,睡态可化身千百,鼾声能震荡里许,遂被同窗戏称‘卧龙’。自以为去诸葛先生远矣,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哉?故更名云‘睡龙’,喻己之既懒且昏兼无斗志。屈原曰:‘众人皆醉我独醒’,所以他伤悲。睡龙曰:‘众人皆醒我独睡’,所以我沉醉。偶尔醒来,看大千世界,热闹非凡,遂吐梦中语,以娱世人!”
龙大轩教授接受本刊记者王松采访
龙教授喜欢交朋友。他说:“朋友是一面镜子。我觉得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和他的为人有关,一个人没有知心朋友,做事就不行。我这个人喜欢交真心的朋友,每个经历的阶段都有知心朋友,小学、高中、大学、工作后都有。所以我的人生格言是:‘自己要努力,朋友要得知己,事业顺其自然。’”。他认为朋友之间就应当真诚,就应当信任,就应该用心去交往,只有这样的朋友才能起到“镜子”的作用,才对个人的成长有好处。谈到一位知心朋友的时候,龙教授微笑着说:“他像长者,比较包容;而我像勇者,比较偏激。我要是生气了他就来劝我。久而久之受他熏陶,我或许也会变成‘长者’。”
龙教授潜心研究法律多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样一位知名的法律学者,其实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我做过小贩,卖过水果、香烟,什么样的活法都尝试过。最后还是觉得做学问好。”
上个世纪80年代末,龙大轩硕士毕业后分配到西南政法学院,当上了一名老师。由于家境贫寒,不得不兼职从事一些其他社会职业,以增加经济收入。后来为爱情而孔雀西北飞,北调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此后,考取了律师资格,南下深圳担任过外资企业总经理助理,自己开办工厂等等,可谓阅历极广。90年代末,生活条件得到改善,龙大轩彻底从喧嚣的社会回到宁静的书房,停掉手机,潜心学术。
一般人眼里,回到西政致力于教学研究是典型的“退隐”。然而,这一转身之间,龙大轩明白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到底应该怎么走,“就像《水浒传》里面的人物一样,有些人是一直干某个行当,有些人必须是经历了很多风雨之后才会发现自己最适合做什么。”龙大轩就属于第二种。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多年奋斗,龙大轩已成为名满天下的著名教授,其所做出的成就得到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学术成就斐然:在《法学研究》《历史研究》《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等权威刊物发表转载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乡土秩序与民间法律》《道与中国法律传统》《汉代律家与律章句考》《儒日中天:汉武帝的辉煌》等专著1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学术奖励10余次;主持“重新认识中华法系”“汉魏律章句学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后期资助项目。
教学业绩显著:主讲《中国法制史》入选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中国网络电视台第十九批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国家级第五批精品视频公开课,教改成果获西南政法大学和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被评为首届西政名师、重庆市名师。
社会贡献突出:长期为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CCTV-12)《法律讲堂》录播法文化节目,至今已播出100余集,赴其他党政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做现场演讲300余场,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新时代最美普法人”、中央电视台授予“普法宣传工作特殊贡献奖”。
在外人眼中龙大轩是生性豁达的朋友、是刻苦严谨的学者,而在他学生眼中,他是既严格又亲切的导师。作为西南政法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导师,龙大轩教授对于自己所招收的学生十分谨慎。他特别看重学生的品质,他引用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给圣人、愚人、君子、小人下的定义来加以说明。“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司马光提出的选材标准是——“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龙教授认为要遇到德才兼备的“圣人”级学生是特别困难的,这要看师生彼此的缘分。只有退而求其次,德胜于才的“君子”级学生就是很理想的人选了。
龙教授在学术上对于学生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而在生活中却相对轻松,他跟学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他的一名学生提到龙大轩教授,激动地说:“龙教授对人太真诚了,他总是很认真地对待别人。”该学生说自己在大学本科期间就喜欢和龙教授交流,考研的时候也会经常“打扰”龙教授,向龙教授咨询一些问题,龙教授不管有多忙总会耐心地帮他回答每一个问题,在他的论文上还有龙教授详细的批注。
每次给学生上课龙教授是经过精心准备的,他会尽全力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他认为学生都是一块块等待雕琢的璞玉,而自己是一名雕刻师,只有用心用情去精心对待自己的作品,才能培养出有用的人才。
龙大轩教授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中自如转换,将自己的绝大部分精力都奉献给了法学教育这片天地,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培养一大批优秀人才。他正在用自己的身心言行,诠释着古往今来的教育理念:“三尺讲台洒甘露,四季耕耘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