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琨
(山东曹县人民医院,山东 菏泽 274400)
息肉是指在黏膜表面一直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没有确定病理的性质之前的统称。按其病理因素可分为炎性息肉、腺瘤样息肉;最为常见的就是腺瘤样息肉[1-2]。该病的病因包括感染、胚胎异常、年龄、生活习惯、遗传等因素,其临床表现为大便表面带血、腹部闷胀、隐痛等症状[3-4]。且结肠癌的病前症状一般为结肠息肉,如不及时对结肠息肉进行治疗,则很容易导致结肠癌发生。故本研究就针对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治疗的结肠息肉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25-70岁,平均(45.38±6.25)岁,其中根据息肉数量分为单发息肉29例,多发息肉21例;根据息肉形态分为亚蒂息肉12例,有蒂息肉22例,无蒂息肉16例;根据发生部位分为降结肠9例,乙状结肠息肉25例,横结肠4例,直肠息肉12例;对照组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26-71岁,平均(45.52±6.33)岁,其中根据息肉数量分为单发息肉27例,多发息肉23例;根据息肉形态分为亚蒂息肉10例,有蒂息肉20例,无蒂息肉20例;根据发生部位分为降结肠10例,乙状结肠息肉23例,横结肠6例,直肠息肉1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需进行常规检查,要确保患者的身体状态能够适应手术,以此确保手术顺利完成。在手术开始前,要使患者的肠道保持清洁,防止在手术当天因视野受限导致手术失败[5-6]。故在手术前1h应服用流食,且在手术当天需饮用大量的水,饮用2000mL最为合适。还需对患者服用常规的解痉药物,以此对肠道蠕动降低,并进行合理的营养补液,采用病理检查,以此确定息肉的位置与大小等基本情况,确定后根据息肉的具体情况再进行相应的治疗方案制定。如针对于亚蒂息肉则采用圈套器进行切除;广基息肉则采用活检钳进行切除,细蒂息肉则采用电凝电流进行切除[7-8]。
对照组采用手术切除治疗。其内容包括对患者进行开腹,将病变肠管进行切除,手术后应叮嘱患者禁食,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
观察组采用内镜下切除治疗。其内容包括,根据息肉的实际情况,通过尼龙绳套扎结合高频电凝切术治疗等方法对息肉进行切除,如患者出现手术后残蒂出血的症状,则采用钛夹止血[9-10]。
对比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焦虑评分、出血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手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禁食时间、花费情况等。
本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 23.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方式(±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中与手术后的情况。观察组出血量为(15.83±4.45)mL,卧床时间为(2.15±2.00)d,焦虑评分为(9.47±1.31)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20.44±3.71)分;对照组出血量为(50.72±5.81)mL,卧床时间为(6.47±2.61)d,焦虑评分为(30.77±4.93)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51.62±6.55)分;由此可见,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s)
组别 n 卧床时间(d)出血量(mL)焦虑评分(分)20.44±3.71 51.62±6.55 29.289 0.000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分)观察组对照组50 50 t P 2.15±2.00 6.47±2.61 9.290 0.000 15.83±4.45 50.72±5.81 33.711 0.000 9.47±1.31 30.77±4.93 29.526 0.000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观察组出现出血1例(2.00%),出现穿孔0例(0%),出现感染1例(2.00%),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例(4.00%);对照组出现出血5例(10.00%),出现穿孔6例(12.00%),出现感染5例(10.00%),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例(32.00%);由此可见,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n(%)]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禁食时间、花费情况。观察组住院时间为(5.74±3.75)d,术后禁食时间为(32.72±6.55)h,花费(2651.32±115.15)元;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1.16±6.71)d,术后禁食时间为(58.92±7.68)h,花费(6632.15±130.89)元;由此可见,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手术后的情况(±s)
表3 对比两组手术后的情况(±s)
组别 n 住院时间(d)手术后禁食时间(h) 花费(元)观察组对照组50 50 t P 5.74±3.75 11.16±6.71 32.185 0.000 32.72±6.55 58.92±7.68 18.354 0.000 2651.32±115.15 6632.15±130.89 161.466 0.000
息肉是指在黏膜表面一直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没有确定病理的性质之前的统称。按其病理因素可分为炎性息肉、腺瘤样息肉;最为常见的就是腺瘤样息肉。该病的病因包括感染、胚胎异常、年龄、生活习惯、遗传等因素,其临床表现为大便表面带血、腹部闷胀、隐痛等症状。其息肉越大,不典型的程度增加,发生癌变的概率会呈直线上升;如果息肉的表面出现糜烂、粗糙等情况,这也会导致癌变的几率升高[11-12]。故应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以此提高预后效果。
针对结肠息肉,大多数都是采用结肠镜进行检测。伴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很多技术不断用于诊断与治疗结肠息肉中,如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与尼龙绳套扎术等。患者出现息肉一般都会有大便表面带血、腹部闷胀、隐痛等症状,且结肠息肉可根据病理分为非肿瘤性息肉与肿瘤性息肉;根据组织性特征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与错构瘤息肉;在之前,因诊断技术不够完善,导致患者错过了治疗的黄金时期,造成癌变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3-14]。对结肠息肉的治疗,一般分为传统的外科手术切除治疗与内镜切除治疗;传统手术切除治疗有着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该治疗方式对患者的创伤较大,在手术中患者承受的痛苦较大,手术后患者的康复时间较长,花销的手术费用较多,且在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15-16]。而最近几年,内镜技术正在不断完善,结肠镜已基本普及,对于结肠息肉的检出率正在不断上升。其内镜的主要检测手段是放大电子内镜、色素内镜、窄带成像技术等。对于治疗结肠息肉,在内镜下也有注射、微波、冷冻等治疗方式,其手术创伤较小、住院时间短,手术结束后康复较快,医药费的开销较少。本研究就针对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对比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焦虑评分、出血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手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禁食时间、花费情况等,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例(4.00%);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例(32.00%);由此可见,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传统手术切除相比较,内镜下切除息肉对患者产生的痛苦较小、更加经济、安全性较高,可以防止手术出现穿孔、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情况。
综上所述,在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显著,且手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手术的花费较低,可以有效缩短手术后禁食的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该手术的创伤较小,安全性高,该治疗方式可以作为治疗结肠息肉的首选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1]何远琴,梁若玲,王丽萍,等.老年肠息肉高级别瘤变内镜下处理及其安全性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4):191-193.
[2]李喜俊.内镜下高频电凝刀电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12):74-75.
[3]刘鹏军,葛亚强,王晓燕,等.内镜下高频电凝刀电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240例的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33):87-89.
[4]李倩,李楠杉,劳月琼,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437例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7,23(6):34-39.
[5]耿莹莹.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1):22-23.
[6]李桂芹,黄曙,周爱军,等.胃肠息肉内镜下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的探讨[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7,29(1):43-44.
[7]许克伟.结肠息肉应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今日健康,2016,15(9):147.
[8]郭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广基息肉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3):134-135.
[9]闫玉洁,王海峰,张江华,等.内镜圈套息肉摘除术治疗结肠大息肉的临床疗效[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22):4302-4305.
[10]崔海山,崔喆旭,钱乌恩宝音,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胃肠道息肉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1):6001.
[11]Hassan C, Repici A, Sharma P,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ndoscopic resection of large colorectal polyp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Gut, 2016,65(5):806.
[12]Aslan F, Camci M, Alper E, et al. What is the most accurat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diminutive colonic polyps?:standard versus jumbo forceps polypectomy[J]. Medicine, 2015,94(15):621.
[13]Yong HL, Zhang L, Gastroenterology DO.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endoscopic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olonic polyps[J].World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ology, 2015,23(28):4585.
[14]Arezzo A, Passera R, Migliore M,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aparo-endoscopic resections of colorectal neoplasia:A systematic review[J]. United European Gastroenterol J, 2015,3(6):514-522.
[15]Ishii N, Fujita Y. Endoscopic Band Ligation For Treatment of a Colonic Polyp Extending Into the Colonic Diverticulum[J]. Acg Case Rep J, 2015,2(2):81-82.
[16]Huang E, Sarin A. Colonic Polyps: Treatment[J]. Clinics in Colon &Rectal Surgery,2016,29(4):306-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