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璐
(故宫博物院,北京 100009)
佛教于公元一世纪传入我国,很多佛教题材的文物流传至今。其中包括很多佛教造像和供奉它们的佛龛,它们是了解和研究我国佛教文化和历史发展的重要的实物依据。紫禁城作为藏传佛教的重地,藏有大量的佛教造像。造办处则选配设计出精美的佛龛(俗称龛室),用以供奉佛像。龛原指掘凿岩崖为空,以安置佛像之所。佛龛是供奉佛的用具,即供奉佛像的阁子,其造型深受我国的传统文化影响。故宫博物院的馆藏文物中,也汇集许多与其有关的精美藏品,丰富了馆藏内容。
乾隆时期,承做供龛的事项主要记录在《活计档》的“金玉作”“匣裱作”“油木作”“广木作”“珐琅作”及“如意馆”等档案中。目前,故宫中珍存的供龛多属乾隆时所作,样式和装饰内容融会满、蒙、汉、藏宗教和生活中众多艺术元素。佛堂内置佛龛(也称供龛)。这些佛龛造型多种多样,尺寸大小不一,有模拟宫殿式的龛,楼阁式的龛,塔式的龛,屏风式的龛,甚至西洋式的龛等等,各种名目的佛像供奉在龛中。佛龛有用紫檀等硬木制作,有用金属制作,都是按一定比例,缩微而成。
故宫藏品账目将这种佛屏称为“极乐世界屏”,而清宫档案中将其称为“漆泥子佛挂龛”。屏风式龛,灵感来自西藏唐卡的“漆泥子佛挂屏龛”,是独具清宫特色的装饰屏风。这种形式后来还被发展为全部以无量寿佛为主题的挂屏式龛。在清代宫廷的观念中,这是一种用来供奉佛教尊神的龛,而不是普通的装饰用的挂屏。另外这种挂龛供的是“漆泥子佛”。所谓漆泥子佛就是大家常说的藏传佛教中的“擦擦”,以净泥为胎,压膜成型,然后根据尊神的特徵绘画色彩,清宫许多的殿堂都供有这种形式的供龛,内容、大小不一。
图1 紫檀木雕花框极乐世界佛屏(来源:作者自摄)
紫檀木雕花框极乐世界佛屏(图1(a)),现暂存故宫博物院慈荫楼,系泥佛96件,每个里面都供奉一尊泥擦擦佛(图1(c)),每尊擦擦佛均有藏文提名,各龛照玻璃镜片,外贴绘绢本重彩画(图1(e))。佛屏以紫檀木为边框,杉木为心,木框部分均以精美七珍八宝云纹雕刻图案装饰。这件佛屏中主尊为西藏高僧打扮为乾隆皇帝(图1(b)),端坐在3层大宝楼下正中,形象高大,右手施说法印,左手施禅定印托法轮,左右肩头莲花上分别是佛经和剑,与文殊菩萨的特徵一致。坐垫下方有两行藏文诗,译作:睿智文殊人之主,游戏圣主法之王。金刚座上安奉足,意愿天成善福缘。上二层有格鲁派最为推崇的本尊神,如密集金刚、大威德金刚、胜乐金刚等。头上正中即是代表密法传承的最高本初佛大持金刚。大宝楼上方是前来供奉的伎乐天人形象和吉祥云彩。两边为青绿山水,世间风光,这一部分供龛中以祖师像为主。藏传佛教祖师像分为印度祖师、大成就者和西藏祖师。这些祖师均能反应教派的特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花园开始大规模装修,此佛屏即是其中萃赏楼的内部陈设之一,大致在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完成。
此件文物为清代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制,故字号198823,画心左边另有一贴黄签,编号葵字第165号。整体(含木框)长160 cm,宽92.5 cm,厚7 cm。此挂屏因年久失修,整体受灰尘严重污染,正面绢本重彩绘部分,有多处开裂、磨损并有部分的缺失和个别颜色脱落。佛龛中部有玻璃镜片缺失的现象。此外,存在5处佛像松动并与主体脱节的情况,有的佛像已滑落在后面的木格里,正面已经看不到佛像,还有一些佛像存在固定不牢的隐患。画体部分挖空嵌入小佛95龛,围绕中心一大佛龛均匀排列,龛口以玻璃片封严。木框背板以细密木格封背,背面以黄绫糊实。对此情况要进行以下处理,例如对画心和隔心层进行除尘处理,开裂处填补粘结剂,缺失处补绢全色,佛像脱离处进行回位加固,玻璃镜片去污,最后用黄色绫子在背部加固等(图2)。
图2 佛屏局部伤况(来源:作者自摄)
首先对文物的伤况进行修前拍照和文字记录。在修复前通过文字和图像、绘图的方式对作品的年代,质地损伤的情况进行记录,为修复工作提供相应的资料,对作品所使用的材料进行认真的调查,基本了解材料的质地特性和损伤的原因,同时也为以后制定修复计划和操作方案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首先检查画面重彩部分的掉色情况,如有失胶掉色的情况,要对重彩部分加固之后再清洗。检查背部保护品的破损程度,用柔软的羊毛刷轻轻掸去画面和背部保护品的尘土,用干面团或者橡皮粉去除残留在画面的污垢。用干面团和橡皮粉“干洗”画面不仅可消除因水洗对画面重色造成脱胶的危害,还可利用面团的黏性和柔软对画面较深层次的污垢清理干净,因此是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因文物正面镶嵌有很多个薄而易碎的玻璃镜面,所以在除尘的时候要格外小心,动作要轻柔,不要因为用力不当而造成玻璃损伤(图3)。
图3 佛屏正面画意除尘与背衬揭取(来源:作者自摄)
把松动和掉落的小佛像固定。要先把挂屏拆开,为了不破坏挂屏的美观和完整性,以最小干预为原则,将屏风式佛龛背部的保护织物用清水闷湿拆开,片刻后慢慢将其揭起,这样挂屏正面的绢本彩画和玻璃可以保持原状不动,从背后打开进行修复。因为考虑背部的保护织物(黄凌子)保存完好,决定原用,所以揭取时格外小心,尽量保持黄凌子的完整程度。揭开后露出了木框结构,主体是两层木格,由螺母固定。将揭取下来的黄凌子清洗后刷平,趁湿揭去原托纸,为了增强绫子的拉力和强度,在绫子托一层桑皮纸作为托纸,待晾干后回贴到原位。
拧开螺母后,将木格子背板取下,挂屏内部情况完全展现出来。屏风式佛龛主体共两层,木格用螺母加固,佛像按照自己的尺寸大小被镶嵌在第一层相应的木格子里,并用胶固定住,正面镶嵌一块玻璃镜片,用来防尘和观看,背后用火漆蜡封住,并写清楚名字,这样能清楚的看到每尊佛像的名字和位置。发现在众多的佛像中,有些已经松动,有些已经移位,取出后准备重新固定(图4)。
图4 背部细部特征(来源:作者自摄)
因多年来的尘土侵蚀,顺着挂屏缝隙钻入,佛龛内部被灰尘污染严重。为了清除这些灰垢,先用小型吸尘器弱风顺着木格走向吸取尘土颗粒物,使内部清洁干净。在修复中发现所有的小佛像用火漆蜡封在木格子里面,为了取出小佛像进行清理和加固,采用热熔的方法,用电吹风机融化佛像后面的封蜡,然后再把移位的小佛像取出,清理干净后,用粘结剂固定在原位,再热熔把蜡封住,冷却后达到加固目的。佛龛整体共有96尊佛像,每尊佛像的封蜡上都写清了佛像的名字和位置。待封蜡冷却之后,把背后的木格加固板回位,用原螺母加固,最后回贴黄绫子做背衬(图5)。
图5 具体操作步骤(来源:作者自摄)
对正面缺失的画意和底色进行全补颜色,对画面开裂部分进行加固。撬开裂口,用细毛笔在开裂处填浆糊,部分地方要用补绢加固,压平,再进行全色,通过全色使画面的整体一致,画面是绢本,又是以矿物颜料为主的重彩画,石青石绿均为矿物质颜料,采集于铜矿中的天然矿石,色重者为佳,碾压成细粉和黄明胶混合用作绘画。这些矿物质原料年久失修,经过岁月的风化,颜色脱胶,成颗粒状,易掉色,所以在全色的过程中,要格外小心,对于掉色部分,除了采用黄明胶进行固色外,在全色过程中,尽量使全色部分与原件保持一致,使其浑然一体,最后用酒精把镜片清洗干净(图6)。
图6 修复部分(来源:作者自摄)
故宫紫檀木雕花框极乐世界佛屏的修复,是重彩绘画与器物造像相结合的一件艺术品,内部结构复杂多变,是结合了拆装、背部清理、加固等综合类的修复案例。修复时除了保证佛龛表面的绘画得到圆满修复,同时要做到不伤及佛像和内部结构,清理加固后完整封护,为以后类似的修复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