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健红,吴 广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重庆 400015)
重庆抗战遗产资源丰富,目前研究成果丰富,主要是从遗产本体、保护利用以及相关历史事件等角度进行探讨,缺少日本大轰炸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国民政府采取响应措施设立相关区域安排政府相关机构进行应对,从而形成了重庆迁建区抗战遗产特有布局,以及在此基础上探讨这些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整体研究,故本文拟对迁建区域抗战遗产的历史、分布、现状以及保护与利用进行概要分析和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为应对日本的大轰炸,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及当时实际主持重庆及西南行政工作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着手部署重庆的人口疏散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征对轰炸的人口疏散和反轰炸政策,开始有准备地应对即将到来的侵华日军对以战时首都重庆为首西南大后方的轰炸。
国民政府中央机关迁建区范围以歌乐山老鹰岩为起点,沿成渝公路两侧3 km范围,经青木关直达北碚三峡乡村实验管理区署的南北30 km多的广大地区,它包括歌乐山、山洞、高店、西永、土主、陈家桥、兴隆、青木关、歇马、石桥、新发、井口、同兴、蔡家、凤凰、新丰以及北碚及所属二岩、澄江、文星、黄桷树等乡镇,作为国民政府中央党政机关指定疏建的特殊区域(图1)。迁建区自1939年2—3月开始动议建立,直到1946年国民政府返都南京时撤销,存在时间长约7年。当时制定迁建区的文件有这样的文字:
“沿成渝公路自老鹰岩至北碚一段,已指定为中央各机关迁建区域,市内住民之疏散不得向该区域内迁移……”①《巴县志》,四川省巴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重庆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
图1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中央迁建区范围略图②作者根据相关档案信息绘制。(来源:作者自绘)
迁建区范围最初只有巴县土主、高店、西永、歇马、凤凰、青木关、山洞、新发、兴隆、虎溪10个乡镇,外加嘉陵江三峡实验区署的北碚镇,共11个乡镇。1940年元月,为加强国民政府中央机关迁建区的防护工作,成立了重庆防空司令部直辖的歌乐山防护区团及北碚防护区团,并按照市县组织规程订立《中央迁建区健全防护组织办法》,负责辖区内的防空、救护、治安等项业务。中央迁建区歌乐山区团所辖范围在高店、青木关、山洞等原10个乡基础上,新增蔡家、同兴、井口、石桥、新丰共15个乡;中央迁建区北碚区团扩大到当时的北碚嘉陵江三峡实验区署全境,即北碚、二岩、澄江、黄桷树、文星镇5镇组成,这些乡镇各成立防护分团,分团正副团长均由重庆市防空司令部委任,设有警报、警备(兼理灯火交通)、救护(兼理避难、管制)、灯火管制、消防(兼理防毒)、担架、工务6个班。
当时制定的“中央迁建区健全防护组织办法”如下: 1940年1月6日
(1)本部为适应中央机关迁建区之实际需要,特参照各省市县□□组织规程订本办法。
(2)中央机关迁建区(以下简称迁建区)除所辖原有巴县、壁山、北碚所属之11乡镇外,应事实上之需要,特将巴县第一区之蔡家、同兴、井口、石桥、新发、新丰6乡镇及北碚实验区所属二岩、黄桷树、澄江、文星4镇划入该区组织。
(3)迁建区地域辽阔,按照该区实际情形及事实需要,组设两区团直属重庆防空司令部。
(4)区团名称订为“中央迁建区防护团歌乐山防护区团”及“中央迁建区防护团北碚防护区团”。
(5)歌乐山防护区团团部设于歌乐山,以境内山洞、高店、西永、土主、陈家桥、兴隆、青木关、歇马、石桥、新发、井口、同兴、蔡家、凤凰、新丰等组十五分团属之;北碚防护区团团部设于北碚,以境内北碚、二岩、澄江、文星、黄桷树等组设四分团属之……③重庆市档案馆、重庆市沙坪坝区地方志办公室编:《民国歌乐山档案文献》2004年版第381-384页。。
中央迁建区所包括的区域,以歌乐山、山洞及北碚五镇为核心区域,有成渝公路横贯穿迁建区全境,迁建区其他地方如土主、虎溪、青木关、西永等巴县、璧山所属乡镇,形成迁建区外围保护区域,而北碚经过多年的乡村建设实验,在治安、卫生等条件比较成熟。
为叙述方便,下文按中央迁建区歌乐山防护区团及北碚防护区团来进行分类和表述。
(1)歌乐山镇、山洞镇及高店乡分团。歌乐山原系巴县风景名胜区,1938年,四川教育学院高显鉴等44人成立歌乐山乡村建设实验区署,负责歌乐山的治安、规划、建设等事宜。1939年2—3月,国民政府行政院划定歌乐山地区为国民政府中央机关核心区域(图2),1940年底至1941年将此处由巴县划归重庆市政府,重庆市政府在此设立重庆市警察局第十三分局,以后又在十三分局基础上成立重庆市第十三区,即重庆市政府歌乐山郊区办公处,辖歌乐山、高店子、山洞等乡镇,负责此地的行政事务。
图2 重庆歌乐山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官邸
山洞镇位于成渝公路之侧,距歌乐山21 km余,1940年底划归重庆,设山洞镇,属第十三区。成渝公路通车后,是通往白市驿、成都的咽喉。山洞二郞关为重庆西部第二险关,二郞关与老鹰岩构成军事要地。高店乡位于成渝公路之东,歌乐山附近地区。1940年底从巴县划归重庆,设山洞镇,属重庆市第十三区。成渝公路通车后,是通往白市驿、成都的咽喉。歌乐山镇、山洞镇及高店乡是迁建区的核心区域。
1939年3月以后,特别是重庆5月3—4日大轰炸后,国民政府中央各党政机关即接令纷纷迁入歌乐山、山洞、新店子等指定地点,据1939年6月6日一份《歌乐山、高店子间各机关学校军队名称表》档案记载,迁入迁建区的机关计有:国府主席宿舍、考试院、内政部、经济部、教育部、铨叙部、保育院、中央训练委员会、歌乐山乡建社、华洋义赈救济总会、省立戒烟医院、宽仁医院、青年会、聚兴诚职员宿舍、重庆盐务局宿舍、难民管理所、上海致力公司业务处、晒光坪肥皂工业厂合作社办事处、中国茶叶公司、财政部警总队大队部共22处;民众学校两个、歌乐山小学校两个、仁德小学校、淑德小学校、花朝门小学校、中央助产学校共9处;另有宪兵三团一连人、新二十五师三建、军事委员会交通处通信营、军团联合办事处共4处④重庆市档案馆0340-0002-00486-0100-158-000。。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中央机关在歌乐山地区驻地不完全分布如(表1)。
表1 迁设歌乐山各机关调查表⑤重庆市档案馆0021-0002-00105-0000-008。
另外,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重庆市沙坪坝志》也对歌乐山、山洞等国民政府机关旧址有不完全统计⑥重庆市沙坪坝志纂委员会:《重庆市沙坪坝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79页。。
关于歌乐山和山洞等地的迁建区,诸多国民政府机关都有相关回顾和记载,如抗战时期迁至重庆的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
“中央党部秘书处于二十六年十一月迁移重庆(图3),假上清花园为办公处,迄三十四年十月起分批复员还都。……十二月五日正式开始办公。二十九年敌机狂炸重庆时期,在迁建区小湾乡间设办公处,移一部分公事在乡间办理,而重心仍在上清花园”⑦唐润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渝纪实》重庆出版社2012年版第12-13页。。
图3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移驻重庆宣言
抗战时期在重庆成立的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至二十七年一月间,又奉令西迁,遂由长沙转移到渝,择定巴县北碚之绍隆寺为会所,所有史料及档案均运往储藏。……二十七年五月间将秘书办公室及其他有关单位迁至山洞黑天池之宝光寺(即亚光寺),交以该寺附近之吴家大洞为安藏史料之所。惟总纂办(公)室,则仍停磐溪,从事抗战史料之编辑。至是年八月间,始由磐溪迁往宝光寺……”⑧唐润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渝纪实》重庆出版社2012年版第24、27页。。
抗战时期迁至重庆的资源委员会:“……二十七年陆续抵达重庆,租上清寺彭孝友堂住宅一幢,职员四十余人作息于此……武汉沦陷,重庆有空袭威胁之虞,爰又择西郊——新桥南去五里许,上桥镇双碑地方……”⑨刘建业:《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北京出版社1994年版第186页。。
抗战时期迁都重庆时的交通部:“部址迁移交通部西迁重庆后,部址系在上清寺街彭姓大厦。最初一部分人员曾在川盐大楼及左营街办公。……
中央因敌机滥炸重庆市区,积极疏散重庆各机关至附近四乡,交通部遂将一部分员工及不必居留市区之眷属疏迁至廖家店、南温泉两处,并设立办事处经办各该区之管理及设施事宜”⑩刘建业:《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北京出版社1994年版第299-300页。。
抗战时期迁都重庆的水利委员会⑪刘建业:《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北京出版社1994年版第437页。:“卅年六月行政院聘任薛笃氏为主任委员,筹备成立,所有经济部经管水利事业及其水利司全体司员均移归接管,会址勘定重庆歌乐山生机路……即于是年九月一日正式成立,积极展开工作……”⑫刘建业:《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北京出版社1994年版第437页。。
抗战时期迁都重庆的扬子江水利委员会:“七七事变,抗战军兴,本会于二十六年十一月随国府西迁……于二十七年四月迁抵重庆。最初办公地点在城内油市街4号……自二十八年五月三、四两日迭遭敌机惨烈轰炸,以后为避免精神不安影响公务进行,乃迁至市郊高滩岩凤鸣山左家院子办公……”⑬刘建业:《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北京出版社1994年版第438页。。
(2)永兴乡分团。该乡位于成渝公路之西7.5 km,抗战时期属巴县政府。永兴场迁移有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
(3)虎溪乡分团。该乡位于西永乡之西北,距永兴场约7.5 km,抗战时期属巴县政府。
(4)陈家桥分团(表2)。陈家桥位于虎溪场之东4 km,近公路,系虎溪乡之一保。迁入本乡有内政部(驻虎溪乡陈家桥傅家院子)、内政部警二中队(驻虎溪乡陈家桥)、内政部警二中队虎溪分队(驻虎溪乡南华宫)、禁烟委员会(驻虎溪乡黑石子)。另有华西、同济两医院。
表2 迁设陈家桥各机关调查表⑭重庆市档案馆0021-0002-00105-0000-008。
抗战时期迁都重庆的内政部⑮刘建业:《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北京出版社1994年版第41-42页。“本部于廿六年十一月奉命迁渝办公,遵照积极筹划,所有全部人员及公文等,分由津浦路车及长江轮运至汉口集中,再由汉口转运长沙,复由长沙经湘黔公路过贵阳达重庆,时为民国廿七年一月……部西迁员工人数不多,公文箱堆积如山,非有巨大之办公室足以容纳此多数之人与物,乃于渝市赁中一路义林医院为部址。自廿八年五月起,日寇大轰炸渝市,本部奉令疏散,乃迁往巴县虎溪陈家桥,并设部址于傅家院子……”。
(5)土主乡分团,抗战时期属巴县政府。该乡位于成渝公路之东十里,境内有政治部医务所及卫生署医务所。迁入此乡的中央机关计有政治部(驻土主乡毛铁匠)、总务厅(驻土主乡三圣宫)、第一厅(驻土主乡杨家院子)、第四厅(驻土主乡廖家院子)、 文化研究班(驻土主乡五根黄桷树)、党义研究班(驻土主乡杨家院子)、政治部特务营(驻土主乡三圣宫)、第一连(驻土主乡三圣宫)、第二连(驻土主乡药皇观)、第三连(驻土主乡)、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驻土主乡盐井河)、三圣宫卫生站(驻土主乡三圣宫)、警总队第一中队(驻土主乡万寿宫)、国际问题研究所(驻驻土主乡李家花园)。
(6)兴隆乡分团。该乡位于土主乡之东北,距土主场10 km,抗战时期属巴县政府。警卫力量则系本总队派有长警一班驻守。入驻该乡的中央机关有:战时青年训导团(驻兴隆乡五云山)、卫生团兴隆场公路卫生站(驻兴隆乡兰家庙)、内政部警中队一大队十六中队二分队兴隆场勤务班(驻兴隆乡街上)、军政部荣管处(驻兴隆乡五志山和兴隆乡正觉寺)。
(7)歇马乡分团。该乡位于青北公路之侧,距兴隆场10 km,抗战时期属巴县政府。入驻该乡的中央机关计有:司法院驻歇马乡莲池湾、立法院驻歇马乡独石桥、最高法院驻歇马乡塗家、司法行政部驻歇马乡小湾、最高法院检察署驻歇马乡刘家沟、中央公务员惩戒委员会驻歇马乡高台垃、行政法院驻歇马乡盐井坝、行政院水利委员会高坑岩水力发电厂驻歇马乡高坑岩、内政部警察18中队驻歇马乡赵家堡等数家单位。
抗战时期迁都重庆的行政法院⑯刘建业:《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北京出版社1994年版第503页。“本院于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奉令西迁,所有人员及卷宗分3路出动:……借湖南高等法院第三分院,开始办公。继又奉令迅速迁川,遂于二十七年二月间,陆续移动,同年五月全部抵渝,择定重庆市中山路107号为院舍,继续办公。迨二十八年三月,复奉令疏散各机关下乡,遂暂移南温泉,赁房办公。同年九月,复奉令迁赴成渝公路附近,即择定巴县歇马乡大石盘何家大院为办公之所,居住约计三年。因距歇马场太远,诸务不便,于三十二年五月,移至盐井坝杨家院内继续办公”。
(8)凤凰乡分团。该乡位于歇马乡之西南,距青木关约7.5 km,抗战时期属巴县政府。
(9)青木关分团。该关位于青北、成渝两公路之间,为巴、壁两县分管之区。关于防护业务,前曾由教育部指导,组有防护团境内有卫生事务所济生医院、中医救护医院,医师护士均有。警卫力量则有本总队长警一班,十八军一营。该乡有迁渝期间的教育部(驻青木关),该部在重庆城内也设有办事处。
(10)蔡家乡分团。抗战时期属巴县政府,1940年后划入迁建区。该乡入驻中央机关计有:中央组织部党籍登记处(驻蔡家乡赵家塆)、军需学校(驻蔡家乡洪家塝)、海外部(驻蔡家乡胡家岩)、中央农垦班(驻蔡家乡龙车寺)等机关。
(11)新发乡分团。农林部、农林部巴县指导处、农林部农村经济改进处、农林部经济农场、农林部垦务局、农林部淡水养殖场驻新发乡。
(12)井口乡分团。抗战时期属巴县政府,1940年划为迁建区。该乡入驻中央机关计有:军政部植物油总厂(驻井口乡大堡)、源委员会资渝炼钢厂(驻井口乡甘家背)、扬子江水利委员会嘉陵江工程处(驻井口乡南溪口)。
(13)石桥乡分团。抗战时期属巴县政府,1940年划为迁建区。
(14)新丰乡分团。抗战时期属巴县政府,1940年划为迁建区。
(15)同兴乡分团。抗战时期属巴县政府(图4),1940年划为迁建区。该乡有军政部荣誉军人管理处第二农场(驻同兴乡天台寺)。
图4 民国33年中央机关及所属单位驻巴县各乡调查分布图 ⑰作者根据相关档案信息绘制。(来源:作者自绘)
北碚迁建区部分抗战时期包括北碚镇分团、二岩镇分团、黄桷树镇分团、澄江镇分团、文星镇分团(表3)。抗战时期迁入北碚迁建区的中央机关及所属单位有国府统计局等20多家。
北碚原属巴县北碚场。1936年4月1日,北碚成立嘉陵江乡村建设实验区署,辖北碚、文星、黄桷树、二岩、澄江五镇。1939年3月划为国民政府中央机关迁建区域。1942年3月1日,北碚三峡乡村实验区署奉命改为北碚管理局,管理局照一等县设置,组织和权责与一般县政府相同,受四川第三行政专员公署监督,设荐任局长一人,由卢子英担任⑱周振鹤:《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华民国卷. 中华民国时期地方行政区划.沿革.第七章 四川省.行政督察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34页。。卢子英对当时的北碚,有这样一段话:
“窥自抗战军兴以来,省外人士及各事业机关,以职区位于嘉陵江畔,水陆交通均极便利,而治安亦有保障,故纷纷移来区居住。北碚市廛因而繁荣,各镇人口随之激增……。
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区长卢子英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四月十七日”⑲重庆市档案馆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署关于扩大北碚住宅区办法并绘就草图上重庆疏建委员会呈0081-0004-03702-0000-028-000。
在抗战时期的重庆迁建区中,中央研究院是值得注意的科研单位。中央研究院西迁之经过如下:“二十六年十一月,战事日益紧急,是月中旬本院奉命西迁。原在京沪两地之各所处,遂全部迁入内地,除气象研究所迁至汉口外,其余各所处均迁至湖南长沙及衡阳之南岳。续又将动植物、社会、心理三研究所迁至阳朔。地质、物理两研究所迁至桂林,历史、语言、工程、化学、天文四研究所迁至昆明。
本院最初迁入重庆市者为气象研究所,该所于二十七年一月中旬由汉口到达渝城,初在通远门兴隆街设办公处,二月中旬迁至曾家岩石之隐庐。二十八年五月迁至北碚,直至抗战胜利。
表3 迁放北碚各机关调查表⑳重庆市档案馆《迁放北碚各机关调查表》0021-0002-00105-0000-015。
二十九年十二月,动植物研究所自阳朔迁至重庆北碚……
三十三年桂林沦陷,本院物理、心理、地质三研究所先后迁渝,物理、心理研究所设于北碚……
抗战时间,本院组织亦有扩充。……三十三年将动植物研究所分为动物及植物两研究所(图5),均设于北碚。同年又增设医学研究所筹备处于歌乐山龙洞湾上海医学院内……
图5 重庆北碚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旧址(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旧址
直至抗战胜利时,本院各单位分设于重庆、北碚、李庄、贤明四区。上述四区,为本院习用之称谓。实则设于北碚及重庆者,均可称为重庆区,计有总办事处、地质研究所、医学研究所筹备处、心理研究所、物理研究所、气象研究所、动物研究所筹备处、植物研究所筹备处等八单位……”㉑刘建业:《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北京出版社1994年版第570-572页。。
国民政府还都后,曾给重庆留下诸如上清寺、抗战胜利纪功碑、南岸抗战遗产群、中央迁建区抗战遗产等珍贵的抗战文化遗产,科学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珍贵抗战文化遗产是我们义不容推辞的责任和使命。
重庆现存抗战遗址遗迹395个,是目前中国大陆保存抗战遗址遗迹最多,类型最丰富多样的城市。而迁建区内现存抗战遗存97处,占重庆抗战遗存总数的25%左右(表4、表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庆市的抗战遗产保护工作即开始启动。但由于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影响,重庆最初的抗战遗产保护多以革命文物和革命纪念建筑物为主。
1977年以后,重庆的抗战遗产保护逐步步入正轨。经过数10年的努力,重庆抗战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已经取得已取得相当成效,保护类型,从单一的强调意识形态价值的革命文物保护扩展到抗战时期重要史迹和重要机构旧址(图6、图7)、军事建筑及设施、名人故(旧)居、名人墓及纪念设施(图8)、交通道路设施、文化教育卫生建筑及附属物、石刻题记等各种类型,保护方式从单一的个体遗址遗迹保护发展到《重庆抗战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的抗战遗产片区保护。
表4 迁建区歌乐山片区、林园片区、山洞片区现存抗战遗址遗迹表㉒作者根据重庆市政府公布的395处抗战遗址整理。
续表4
表5 迁建区缙云山片区、夏坝片区现存抗战遗址遗迹表㉓作者根据重庆市政府公布的395处抗战遗址整理。
图6 重庆沙坪坝区赖家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郭沫若旧居
图7 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永镇的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旧址
图8 北碚东阳镇夏坝国立复旦大学旧址之登辉堂旧址
2010年,重庆启动的“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重庆抗战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的出台,这是重庆抗战遗产保护里程碑式的事件,对重庆抗战遗产遗迹保护产生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
《重庆抗战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将重庆市抗战遗产划为15个特色抗战遗产片区即“一岛”“三山”“三坝”。
重庆中央迁建区范围内抗战遗产正好分布在现重庆市沙坪坝和北碚两个行政区内,集中了15个片区里的5个抗战遗产片区,即重庆抗战遗产规划工程中除一岛之外的两个重要片区:“三山”之歌乐山抗战遗产片区包括歌乐山片区、林园片区、山洞片区;“三山”之缙云山抗战遗产片区包括缙云山(北温泉)片区;“三坝”之夏坝即夏坝(文星湾)抗战遗产片区。
2013年5月3日,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央迁建区所在的沙坪坝和北碚两区内的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共22处,其中抗战遗产有19处,迁建区的北碚有两处,即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旧址群和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旧址,加上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现北碚共有3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抗战遗产。
沙坪坝迁建区范围内现有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抗战遗址遗迹,有国民政府立法院、司法院及蒙藏委员会旧址中的西永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旧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旧址、林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沙坪坝部分)、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里面的沙坪坝兵工署二十四厂旧址共6处㉔来源于重庆市政府网http://www.gov.cn/gzdt/2013-05/03/content_2395234.htm.。
3.2.1 迁建区抗战遗产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迁建区抗战遗产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抗日战争重要历史事件与人物密切相关,是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反抗侵略、御辱图强、复兴民族的实物见证。抗战时期重庆迁建区抗战遗产与近代以来的中国国家记忆深度契合,是全中国、全人类共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国内方面,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上唯一一次取得全面胜利的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重庆是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内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及外交的中心。在1939年5月3—4日大轰炸后,迁建区成为了大轰炸背景下的国民政府中央机关所在地,这一时期诸多国策的制定大多在迁建区内发生或完成,关系众多的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见证了战争因素下重庆这个普通的内陆工商业城市从长江沿岸最西端通商口岸向战时首都地位转变的重大历史进程。
在国际方面,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作为战时首都肩负了全中国的责任和使命,指挥取得了远东战场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作出了中国的贡献,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世界格局中占有重要席位,是与华盛顿、伦敦、莫斯科齐名的国际名城。重庆迁建区内所存国民政府中央机关旧址,正是中国反抗侵略、追求和平、公正、正义、民族独立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物证,对后世影响深远。
3.2.2 迁建区抗战遗产保护的现状、不足与思考
在中央、重庆两级政府的重视之下,目前在重庆抗战遗产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十分显著。特别是编制完成了《重庆抗战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 “对于15个抗战遗址片区,通过划定遗址保护范围与紫线,确立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范围,实施登录保护措施,建立文物数据库,按照科学规划、分级保护的原则,形成重点突出、梯度分明的保护手段,确保范围以内重要建筑物、构筑物、反映主题特色的街巷及空间环境不受破坏,如需改动须严格按照具体保护规划控制要求执行,并按照法定程序审批”㉕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雅凯斯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编制:《重庆抗战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2010年6月。。有效确保了对抗战遗产的保护。
但受限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目前对迁建区抗战遗产的重视程度仍较为薄弱,特别是歌乐山、山洞区域内的遗产价值被严重低估。战时,歌乐山等地区有“小陪都”之称,但就目前歌乐山抗战遗产片区和山洞抗战遗产片区现存的遗存名录中以名人旧居居多,迁建区国民政府机关遗存不多,尤其是国民政府一府五院等重要机关遗存相对缺失。北碚迁建区内国民政府中央机关旧址虽基本保存完整,但保护级别不高。在研究方面,与国民政府中央机关抗战遗存的挖掘和清理不成体系、不够深入。
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重新定义迁建区抗战遗产范围与内涵:
在范围上,迁建区抗战遗产应包括位于今重庆市沙坪坝区、北碚区的两大抗战遗产群,在整体上,依托歌乐山(沙坪坝)至缙云山(北碚)一线自然地理,从歌乐山老鹰岩沿成渝公路旧线抵达北碚,南北长35 km左右、东西宽约3 km。
在内涵上,应包含以上区域内以国民政府中央机关遗产群为主的抗战遗存,现有国保8处、重庆市级文保单位30处。境内的抗战遗产与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形态多样,遗产价值十分突出。
3.2.3 迁建区抗战遗产整体保护利用建议
建议在历史文献研究和纵横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将国际遗产保护理念运用于重庆迁建区抗战遗产的保护,梳理重庆迁建区内抗战遗产及其他自然文化景观的分布状况和结构形态,构建重庆迁建区抗战遗产及其自然文化景观整体保护利用框架。
(1)重庆迁建区抗战遗产体系,首先以国民政府中央机关迁建区内的遗存为主,它是战时首都国家机器在战争状态下正常运转的保障。建议将歌乐山抗战遗产保护片区和北碚抗战遗产保护片区连成一线,形成迁建区抗战遗产整体,统一划为抗战时期重庆迁建区抗战遗产历史风貌区。在深入调查、挖掘、整理可能尚存的国民政府中央机关旧址史料基础上,补充完善相关机构遗产名录,升级已登录的抗战遗产保护等级,还原重庆迁建区国民政府中央机关旧址的历史原貌。
(2)重庆迁建区抗战遗产体系同时应包括与国民政府中央机关迁建区息息相关的战时生活、生产等基础设施,如战时防空防御设施、城镇道路、学校、医院等,深入挖掘整理重庆迁建区战时生活状况和生存环境历史文献资料,还原重庆迁建区内多元化抗战遗存。
(3)重庆迁建区抗战遗产体系还应该包括以北碚缙云山及沙坪坝歌乐山自然文化景观价值以及他们与迁建区之间的交互影响,清理和重新发现重庆迁建区自然文化景观的多样性、多元化遗产价值,完成重庆迁建区自然文化景观遗产框架的梳理。
综上所述,重新命名重庆迁建区抗战文化遗产,将歌乐山抗战遗产保护片区和北碚抗战遗产保护片区连成一线,形成重庆迁建区抗战遗产整体,构建重庆迁建区抗战遗产及其自然文化景观整体保护利用框架,并将其纳入重庆市可持续文化发展战略,在原有保护、利用基础上,重新制定重庆迁建区抗战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利用规划,探索具有重庆特色的抗战遗产保护方式,形成具有中国——重庆特色的国家遗产保护模式。
用2017年12月ICOMOS第十九届大会通过的《德里宣言》结束本文:
“保护我们所继承的多元文化的、多种层面的遗产价值并将其传承给后代子孙,是我们的责任。对年轻一代进行培训,使得他们理解并保护我们所继承的‘活的和共享的遗产’价值,这将使历史遗留下来的多元遗产得以传承延续”㉖《关于遗产与民主的德里宣言》中文版译自“Delhi Declaration on Heritage and Democracy (DRAFT 2017-12-14)”,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