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杰?封蕾
(一)“備内容”
体育教师在课前应针对季节和气候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针对学生情况、特点等,设计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事件设计预案。
(二)“备学生”
教师不但要熟知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还要细致了解有病史学生的状况。在开学之出,让学生认真填写“学生健康调查表”;在大型活动之前,要发给家长告知书,确切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以便合理安排同学的活动,防止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当而导致病症出现,引发事故。身体有病的学生想上体育课,要请医务室医生开证明,并请家长签字后再来上课,并安排适合该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及活动,以防止因体育课安排不当导致病症加重,引发事故。如果学生确实不能上体育课就让该学生申请免修体育课。这样才能减少和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备场地”
课前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单杠,双杠是否牢固,跳箱、山羊是否会滑动,沙子是否松软等,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组织教学。
在教学中,良好的课堂常规是安全的保障。体育教学形式多样,空间广阔,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纪律性,就难以控制教学的全过程,也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忽视纪律性的组织教学,也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在课上教师应严禁学生有语言刺激、开玩笑、小打小闹等行为,如有应迅速制止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及其可能发生的不良的后果,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再次的发生。在器械练习时,要强调安全使用器械的步骤后再组织学生练习,从而保证教学练习有序进行。所以,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应该狠抓纪律规范,抓住细节,反复训练,培养学生的安全习惯和良好自律能力。
体育教师应该提高学生在运动中自我保护的意识。例如,身体失去平衡时,要立即向前或后跨出一步,以保持身体平衡;当人要快要跌倒时,应立即低头、屈肘团身、顺势滚翻,不可直臂撑地;从高出跳下,用前脚掌先着地后屈膝,以增强缓冲作用等。教师还应该教给学生如何预防和处理伤害事故,比如,教育学生在相互追逐、戏耍、打闹时要掌握分寸和方式方法; 鞋和服装要合适;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运动后进行整理放松,及一些自救的简单方法等常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等。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有些教师为了突出“以学生为本”,出现了准备活动由学生自己来组织的现象。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是很安全。充分的准备活动是顺利完成一节体育课的保障。准备活动内容要针对全身各关节以及教学中负担较大和易伤的部位,适当地做一些力量性、伸展性练习,既要有一般性准备活动又要有专项准备活动,例如,跳的练习中下肢的肌肉群和膝、踝关节容易损伤;投掷练习中腰部、肩部及手指手腕易受损;前滚翻、后滚翻练习中颈部易受损等。准备活动的量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运动能力水平、运动项目、气象条件等而定。一般认为,对于年龄稍大、运动水平较高、运动持续时间较短或天气寒冷时,准备活动的强度可稍大些;相反,时间短些。准备活动的量,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身心存在差异,教师就要通过新颖的准备活动来吸引全部学生积极地投入的练习,以便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然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程感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因此教师应不断接受新鲜事物,拓宽视野,多角度地去研究先进的教学方法,只有突破和创新才会产生强大的生命力,才会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有活力。
教学内容要合理,动作难易程度要得当。难度过小对学生没有挑战,也不利于帮助他们的身体发展和意志品质的培养,难度过大对他们既难掌握又会失去自信,心理会产生障碍也容易发生事故。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要求并引导教育学生。在学习新动作时,要注意正确示范,做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的教学。
教师要把控好运动负荷,负荷过小学生不能起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可能会给学生的身体带来伤害。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量,避免单一的练习方法,防止引起局部负担量过大而疲劳受损。对于活泼爱动的青少年,即使身体出现疲劳时,仍表现出对体育活动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对此要适当加以调整或抑制,要遵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等教学原则,运动负荷要逐渐增加,切不可无目的加大或减小运动负荷,这样才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进行体操项目教学时,我把北京中小学资源平台的资源展示中有关课件拷贝下来,组织学生观看,通过动作的反复播放和技术讲解,使学生建立了正确的动作概念的同时,学会正确的保护与帮助的手法,减少了因动作混淆或保护不到位造成的不安全隐患,为顺利完成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异常的情形。如有的孩子生气或心情不好就发脾气、情绪表现极不稳定,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既要合理的批评,同时也要善于引导,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再如在体育课中有些孩子由于对身体的认识不足或缺乏言语表达等因素,有时身体不适他也不知告诉老师,如果教师不留心往往就容易发生事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