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群众观是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关于人民群众的总的看法和观点,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针和根本宗旨。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要求,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掌握与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并将其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才能真正做到执政为民,立党为公。
【关键词】 群众观 党员领导干部 理论知识 工作实践
人民群众是一切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社会生产方式的主体,因而也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遵循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发展规律,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确立科学的目标和发展方向;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因此,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终身使命。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内涵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这是我们在分析问题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就是对待群众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由群众的概念、群众的构成、群众的地位作用以及对待群众的态度等方面构成。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以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和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为根本宗旨,坚持把群众利益和要求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要站在党和人民利益一致的基础上认识和处理与群众的关系。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他曾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逐渐深入,将会促进群众队伍不断壮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马克思群众观的理论基础。另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要求要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利益需求,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群众观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能否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源泉和思想基础;也是规范和指导着群众工作的理论方法。群众观的核心是“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只有将这个问题想清楚,想明白,才能用其指导我们的实践与工作。因此,群众观不仅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同时也是方法论。
二、党员领导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重要性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历史无数次证明:党的群众路线执行的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会很顺利的发展;反之,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所以,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重要性。
(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内在要求。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和灵魂。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强调: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与社会进步的主体和决定性力量。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讲到:“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要求我们党要看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更加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首先,要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无论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还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建设事业,都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因此,只有相信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才能最终取得事业的胜利。其次,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利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再次,要坚持向人民群众负责。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利益,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应是党的一切言行的最高标准。因此,要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最后,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人民群众在自己创造历史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主张和意见都是人民群众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因此,无产阶级政党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遇事同人民群众商量。
(二)中国特色社會主义建设实践的迫切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促进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这里的以人为本的“人”就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因此,以人为本就意味着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以人为本的价值标准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标准,要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各项工作的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众观的指引。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将群众观摆在最根本的位置上。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他第一次将党的群众路线表述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认为人民群众是改革的靠山,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这一路线的支持和拥护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此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这一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改革开放的新成就。今天,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继续发展和完善党的群众观,高度重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习近平指出“一个政党,只有顺民意、得民心、为民谋利,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作为执政党,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就是公仆和主人的关系。离开了人民,我们将一无所有、一事无成;背离了人民的利益,我们这些公仆就会被历史所淘汰。”针对党内出现的问题,党中央领导集体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八项规定”、“三严三实”以及坚决反对“四风”推进“四个全面”,这都有助于改善党的作风问题,加强党与群众,干部与群众的密切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党员干部提高自身修养与觉悟的必然选择。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始终坚守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的观点。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党员干部,就必须履行好党的宗旨,始终坚持好党的群众观点,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指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民的创造力量;党的全部执政活动,离不开强有力的群众工作。”因此,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支持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不管任何时候,党员干部都应该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干部要勇于奉献,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要想群众之所忧,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需,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关系入手,真真正正为群众办好事。执政为民,就是要求党的一切执政活动从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出发,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和目标。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是决定我们事业前途和命运的最终因素、最根本的力量,因此,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群众的作用,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三、党员领导干部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途径
群众观点是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观点。要想我们的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必须要采取适当有力的措施与方法,保证党员领导干部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观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学习。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同时又指导着实践。因此,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实践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党的群众观点如果长期不提不重视,就会使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淡化,精神懈怠。所以,要保证党员领导干部能够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将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深化于心,就必须通过不断的宣传教育与学习,强化群众观念,提高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无产阶级政党自从登上历史舞台,就十分重视理论的宣传工作。马克思讲到“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表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因此,良好的理论宣传不仅可以使党员领导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心灵的感染和情操的陶冶,也能使党员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群众观的作用,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转变自己的行为方式,真正做到执政为民。习近平多次强调,我们党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成长、发展和壮大起来的。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和智慧之根。没有人民的支持,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就一事无成。当前,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群众观和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活动,督促党员领导干部学理论学知识,这对于全体深刻理解和践行党的群众观和群众路线具有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二)提高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能力和水平。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的作用,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党员领导干部不仅需要学习科学群众观理论,还应该将这种理论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在长期的工作和实践中不断践行群众路线,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经常要与人民群众打交道,因此,如何發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部既要尊重客观的历史规律,也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做到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尊重人民群众。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基本工作方法之一。任何事物、任何矛盾都是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因此,坚持调查研究是各级领导干部努力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从而进行科学决策的必经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提出“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强调“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只有调查研究,才能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才能真正做到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三)建立健全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体制机制。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之下,党的群众工作更应该建立在健全的规章制度基础之上,首先,减少权利运行的滥用和随意必须健全群众的监督制度。例如,我们要坚持完善和推行各种基层代表大会制度,真正做到财务公开、政务公开,群众评议领导干部制度,群众代表质询听证制度,群众监督员制度以及群众监督奖励制度等等。其次,在党员领导干部组织内部,也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证其工作的有效进行。要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基层的制度,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式。要健全体现民意的民主科学决策机制,凡涉及重大利益、重大事项的决策,都可以让群众参与其中,表达自己的意愿。要健全服务人民群众制度,联系人民群众制度和信访制度,保障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最后,在健全各种制度的同时,也要加强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改进工作,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从而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
总而言之,今天我们要面对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任务,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将群众观贯彻于自己工作的始终,只有与人民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做到为民执政,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巨大作用,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6.
[5]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6.
[6] 王立新.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历史经验[J].滨州学院学报,2013,(2).
作者简介:李希君(1992—),女,汉族,河南省洛阳人,硕士,法学硕士,学校: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