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霖
摘 要:和平中学旧址俗称文庙,坐南向北,四合院布局,1946年地下党在此创办,1947年至1949年11月为中共武隆县临委所在地,1984年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武隆县拨款10万元维修。2009年升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加固前正殿及厢房屋面瓦作残损严重,多处漏雨,檩、椽、枋等木质构件多有腐烂遭朽,急需修缮,经工程概算总投资215.89万元对该址进行抢险加固。于2010年委托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进行勘探设计,经严格的方案设计、招标等工作历时6个月。2011年武隆县文物管理所作为建设单位,对其进行公开招标,确定了抢险加固工程监理单位,重庆渝海建筑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单位,重庆市山地园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12年3月1日正式施工。
关键词:古建筑;和平中学;抢险加固工程
1 “和平中学”旧址抢险加固工程施工
文庙始建于清同治11年(1872年)。坐南向北,四合院布局,二进,中间以四条屋檐连成一正方形天井,占地面积约2.5亩。分正殿、下殿、厢房及戏楼,正殿为悬山式房顶,穿逗式木梁架,四穿四柱,面阔5间,进深2间,三级阶梯踏道。穿柱均有镂空雕塑,雕刻有戏图、花草、狮子等,施工中甲方驻现场代表、工程监理、乙方项目经理、施工员在和平中学抢险加固工程工地现场办公共同研讨合理施工,确保抢险加固工程质量。
1.1 梁架、屋面结构加固
施工准备工作:工程甲方要求监理责成乙方对古建筑现状进行认真观察分析,内外满堂管架搭建确保施工安全是前提。梁架结构加固及屋面维修是该工程的重点。
首先是按照施工设计技术要求全部拆卸的瓦件(残损占60%)及屋面椽子(残损占50%左右),要彻底解决文物建筑屋面漏雨,消除构件受潮糟朽、霉变、剥落等现象。其次对古建筑大架校正,因年久失修,部分建筑构件损毁缺失、部分承重柱空鼓等情况,使得梁架产生了倾斜角,在全部拆除了瓦、椽后搭建好管架,用轱辘牵引校正。再次是全面检修椽袱、柱架、穿枋等结构件,糟朽断裂的椽袱,以不影响整体美观效果为原则,尽量采用附加钢、木制加固构件,增强原构件受力状况,补充缺失的椽袱、柱枋等构件;修复屋顶,检修屋面木基层,采取满铺屋面板形式,在屋面板之上铺SBS冷贴防水层,更换糟朽腐烂的椽时尽量使用旧椽,搭设柏木椽子断面为长方形,按照原规格尺寸铺设望瓦,加盖小青瓦,采用传统工艺修复垮塌的脊饰构件,对柱子糟朽不超过原直径2/5,劈裂深度不超过直径1∕2,长度不超过2∕3的進行墩接处理再利用,墩接采用交盘榫再用两次扁铁抱箍固定。
1.2 附属建筑构件增补
首先是戏楼、左右厢房、正殿的柏木木装壁,用俗称“印盒田”装,以站枋和落堂枋组合成矩形框为基本单元,四周下槽口,再装上木装板。戏楼、左右厢房楼板以榫卯合缝,竹编墙用竹编制骨架,罩草筋泥后,发筋白灰沙浆抹面;其次是花板、雀替、翘角、卷棚、撑拱等均按传统木作工艺制作安装;其三是传统灰塑鳌鱼、宝顶、脊饰(起三落四)、戏楼正脊吻及其彩绘雕刻,先配料石灰膏、草筋经过发酵待用,用钢钉、钢丝、铜线捆杂成所需要的灰塑骨架形状及大小,固定在灰塑的位置后,以草筋灰打底,灰塑定型,半干状进行雕刻“仙人牌”等图案,接着用传统颜料彩绘。
1.3 石质构件修补及防风化处理
按照设计要求,旧址地面、天井等用青石墁地,先是将地而做找平,再装青石板,然后天井青石板地人工钻毛面处理;对风化的石构件,采用岩石增强剂KSE 300和硅酸乙脂修复砂浆,作为加固保护的主要材料。表面封护用有机硅岩石憎水剂。
1.4 木构件防腐、防虫处理
该工程,对所有大小木作材料,无论是原有的还是新增加的均进行防腐、防虫处理。首先是把好进料关,对新增木材原才必须是旧木材(干料),确保结构效果;再次是所有木材成品构件防腐、防虫、作旧处理,施工时不能不得污染、损毁构件彩绘,再其次是部分柱子进行木纹本色做旧,两次打砂刮灰,以红漆底色,再用桐油罩面。
2 “和平中学”旧址抢险加固工程体会
(1)尊重设计,按要求施工,体现文物抢险加固修旧如旧的原则,该建筑在历经百年,因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宗教信仰、文化教育等多种原因,也留下了多种历史信息,特别是儒家文化和“和平中学”红色文化等考虑增加工程量给予保留,在保护范围内和旧址内部,拆除清理与文物建筑不协调的添建、改建和临时搭建建筑物和构筑物。
(2)尽管甲方和设计单位在查阅大量相关史料的同时,也进行了对当地老居民的走访,再到现场进行勘探测绘,但在实际施工中存在着隐蔽的不可预见因素,土墙包柱隐藏柱头或因吸潮而糟朽,霉烂、剥落或早年截脚垫土等情况,甲方、乙方几次邀请设计单位派分管领导带领专业技术人员到施工现场指导,坚持最小干预原则下的设计变更。
(3)和平中学旧址俗称文庙,而文庙(即孔庙)是官办祭祀孔子,推广儒家文化供学子学习,县以上官府标配,是“庙学合一”之地,“二月二日祀文昌帝君,各村塾俱宴会”[1],文昌宫民间建造较普遍,平桥为涪州辖地不曾设县,应为文昌宫更准确。
3 小结
“和平中学”旧址抢险加固工程施工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变更和施工规范施工。房屋部分分项检查验收都按照规定执行。屋面防水,建筑防雷接地,木材防虫、防腐、含水率等经检查验收都符合设计要求。首先通过对该址抢险加固,排除了安全隐患,无论从整体布局,还是建筑构件都达到了文物单位本体寿命及价值延续的目的;其次在抢险加固施工过程中,于脊檩两端头首次发现“大清同治十有一年”款题记,弄清了该建筑的修建年代。再次该旧址既是古建筑又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承载了武隆地区诸多文化元素,该古建筑无论是整体布局,还是建筑构件为渝东南地区现存古建筑的艺术典范。其石雕、木雕、彩绘等具有巴渝地方特色,是一座难得的民间艺术宝库,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2013年重庆市文物局对全市文保单位维修工程进行测评,“和平中学”旧址抢险加固维修项目被评为“优秀工程”。
参考文献
[1]清·道光二十五年·德恩《涪州志》 卷之五 节序 第六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