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发挥学校体育的资源优势,构建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共享关系,形成新型有效的互动运行机制,有利于带动其所在社区体育事业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高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良性互动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昌大学社会科学校研究基金项目课题“基于SWOT视域分析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的模型架构”(项目编号:15XTY01)最终成果。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强身健体的风气持续盛行,同时生活和工作压力也对身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锻炼身体的意识持续高涨。当前,我国城市化加速,人口高度密集,土地资源异常紧张,在开发过程中,重楼盘商宅,轻体育场馆现象突出,因此社区的公共体育场馆设施与体育专业人才普遍短缺,同时社区的体育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诸多问题,已影响到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
1 高校体育资源现状分析
据调查,我国人均可用的体育场地不足 0.2平方米,而有 38%左右的人常年是在商场门口和广场空地等非体育场所进行锻炼的,既达不到锻炼效果,也极易引发各种纠纷。以此同时,我国高校体育资源相对充裕,学校拥有 313590 个体育场地,占我国体育场地的 59.56%,这些场地除用于日常教学和比赛外大多处于闲置状态。这就出现了日益增加的体育活动人口与资源有限的体育场地的矛盾。社区体育资源相对短缺,极大地束缚了全民健身的发展速度。高校体育可以连接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重要纽带。高校可以发挥充足的体育人才与场地器材设备等体育信息资源等优势,与社区建立一种互动的发展模式,将能更好地发挥高校体育对于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助推作用,促进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 高校体育服务社区可行性分析
高校体育服务社区可行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一是社区群众对体育服务的需求量,二是高校拥有可开放的体育服务资源。三是国家体育政策。据笔者调查发现,城市社区居民对体育存在大量的需求与我国多数城市的体育场馆设施匮乏之间存在严重矛盾,社区体育场馆缺乏,设施简陋,基础建设落后,已无法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另外,城市社区体育人才资源严重不足,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体育锻炼都是自发行为,社区中极少配备专职社区体育指导员,体育指导员都是兼职的,他们的体育指导能力有待提高。当前社区体育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社区群众对体育的实际需要,严重制约着全民健身的顺利开展。再者,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社区管理以方便群众生活为主,较少关注体育建设,体育在社区管理中边缘化,甚至一片空白。当前,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改善,群众对体育锻炼的热情高涨,国家政策也鼓励大力发展群众性体育事业与高校体育资源的融合。另外,从高校来看,高校体育资源丰富,不但具有人才、场地、教育等方面的资源优势,而且还在专业种类、实践技能等方面有专业优势,这些是社区发展体育的极佳因素。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服务社区既是应该的,同时又是可行的。
3 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共享的的路径选择
根据高校体育服务社区的现状与可行性分析的情况来看,可从以下方面构建高校体育为社区提供体育服务的模式。
3.1 鼓励高校建立体育服务社区机构
高校与社区资源的融合,构建融合的机构势在必行。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服务社区的常设机构,作为服务社会,提高全民健身的重要举措。这种常设机构应设置在高校的体育学院,由院领导亲自挂帅,成员主要由能服务社区的体育老师组成,同时,吸收街道办事处热心体育事业的人士参加,考虑安排学校有体育特长及一定的组织活动能力的学生参加。高校应大力支持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完善,不断提高机构服务社会的观念与意识,并且在资源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建立相应的办公条件,有相应的场地、设施与设备。
3.2 完善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共享内容
建立高校体育和街道社区体育共同参加的体育资源共享协调会,实施共同规划和管理。制定共享的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明确各自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建立制度和组织,使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共享工作规范化,保证共享网络的正常运行。制定共享章程内容主要包括宗旨、目标、工作制度、服务内容与形式、服务流程等。服务组织机构的宗旨可以这样定位:全民健身、服务社区。目标为:提高社区居民身体素质,营造和諧运动氛围,创造生机盎然的社区。工作制度主要包括服务组织机构内部人员的岗位分工与职责、业绩考评、奖惩制度等。
3.3 健全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共享项目管理
高校体育服务社区项目内容包括:一是利用高校的场地、设施和器械为社区群众提供满足比赛、健身方面的需求,二是高校体育服务组织为社区群众提供体育培训、指导、训练等方面的服务。高校体育服务组织应加强管理和协调工作,确保提供给社区的体育服务的规范性、可信性、实效性,满足群众的强身健体的需求。
3.4 提高高校服务社区体育的水平
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是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合作的基础。高校应发挥其体育场馆、设施和人才优势,把服务社区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做好服务工作,高校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首先加大宣传工作,通过当地媒体及传单等方式或渠道将服务组织有关服务项目内容、服务方式等信息传递给社区公众。其次与意向单位沟通、洽谈乃至签订相关协议,如果是为个人提供服务需办理相关手续。最后,根据双方达成的条件或协议,组织开展相应的服务活动,组织人员提供相应的服务。建立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资源共享模式,平衡了社区缺少活动场地和体育指导员的特殊情况,发挥了高校体育的资源优势,实现了高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并且充分利用了高校体育教师的指导作用,带动了社区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曲宗湖.21 世纪中国社区体育 [M].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
[2]从群,吕伟.构建学校与社区体育俱乐部新模式[J].体育文化导刊,2007(8)
[3]李兴昌.整合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区体育的可行性探讨[J].安徽体育科技,2010
作者简介
李辉(1977—),男,江西南昌人, 南昌市二十六中,中教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