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小芹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针对这5年期间排球运动训练方面研究的主要领域和方向进行整理分析,旨在为中国排球运动训练文献进行总结,为中国排球运动训练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排球 训练 综述
排球运动创始于1895年,至今已经历过无数次的变革,在竞技比赛中,排球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运动智能都对比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排球的运动训练方法一直是排球界探讨的课题,而怎样提高排球运动的竞技能力也是每一位教练关注的热点。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近5年发表在中国知网的核心期刊上有关排球运动训练方面的文献进行总结。以排球训练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以文献主题以及研究内容与排球运动员训练内容相关为查阅条件,最终检索得出45篇文献,具体分布情况见图1。
一、排球运动训练科研成果现状
对检索出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发现目前国内对中国排球训练的研究主要分布在身体素质训练,技术训练及设备,运动损伤与预防,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心理训练方向上,具体见表1。
二、国内排球运动训练研究现状
(一)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
排球运动员按照年龄分类,简单分为青少年与成年排球运动员两类。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方面的研究主要身体素质特征分析以及身体素质训练方面。一名优秀的排球运动员成长的关键阶段是青少年时期,青少年运动员身体条件、运动素质的优劣程度,与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前景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时,运动员早期在身体素质训练中出现的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不均衡性是排球运动员成年以后技战术发展的制约因素。
身体素质分析方面,汪俊峰在《我国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特征》中发现,青少年男子排球队的队员整体的身高和体重个别差异较大,各个位置上还是缺乏高大运动员。部分教练在身体形态与专项身体素质选材上不能均衡考虑。在早期选材过程中,部分教练比较重视身体形态,如身高、臂长等,忽视专项身体素质发展空间。青少年女子方面,通过孟国正等人对训练年限、身高、年龄的研究发现,青少年女子运动员开始训练的年龄是不同的,在身高形态的指标方面,有些运动员已经基本达到成年队的水平,但其弹跳、移动等专项身体素质的发展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身体素质训练方面,已有研究证实,一名优秀的排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发展到高水平阶段最少要8年以上的时间,而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以及技战术的发展还处于训练早期,青少年排球训练阶段既是一名优秀运动员成长基石,也是教练难以把握的敏感期,如何在此阶段科学、系统、合理的制定训练方案,是排球界共同探讨的课题。近年来,核心力量训练在我国竞技体育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李静通过实验发现,核心稳定性训练与常规教学训练两者结合的训练方式可提高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专项运动能力及核心稳定性,但如何结合,如何调整训练方案,仍然是排球运动训练的研究热点。
成年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方面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项的体能训练,尹洪满等人在《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核心要素》中研究排球运动员的弹跳、移动、手臂挥击能力等专项运动能力的决定因素,论证了排球运动员三项能力的核心构成要素,并发现决定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的核心构成因素和训练内容。另一类就是个项化,即只针对一项素质或者一种训练方法进行实验研究。
(二)技术训练理论方法与设备
在激烈的排球竞技比赛中,排球的技术水平在比赛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技术训练方面研究也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技术的研究。在技术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发球、扣球、拦网等技术分析,由于扣球进攻作为得分的重要手段,因此对扣球技术分析的研究成果较多一些。张海斌等人研究女排队员4号位扣球时的速度与协调性,发现扣球的助跑速度与最大起跳高度相关。除此之外,技术训练的设备很重要,李尚滨等人针对扣球训练设备设计过于简单,无法综合模拟运动员扣球的真实场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流体力学原理的排球扣球训练设备。已有研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排球技术的完善,尤其是技术设备,不仅有流体动力泵的训练设计,还具有计算机化的趋势,以其独特的处理功能帮助教练员提高训练的效率。但其方面还存在一些缺点,(1)技术研究不够全面,(2)技术训练方法的创新较少。
(三)运动损伤及预防
现阶段球队的发展主要定位于全面、速度、高度、力量、变化5个方面。为了提高排球竞技水平,达到训练目的和效果,常常需要运动员不断突破个人的常规极限完成训练任务,长期高强度的训练给运动员的身体带来了负面影响,即身体损伤。张越红研究女子排球运动员在训练中骸骨软骨损伤的原因,分析得出的原因是与排球运动技术动作以及身体训练动作有关。除了从整体训练的角度探索损伤原因之外,另一类文献是从技术动作来对身体局部损伤的研究,卓倪针对排球运动中鱼跃垫球导致的肘关节损伤,进行了预防分析以及康复训练分析。排球运动技术发展到高水平阶段的成熟,需要通过队员自身勤奋刻苦的训练来获得,而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长期训练必然会导致许多运动伤病的出现,如何减少伤病的损害,需要教练及其训练团队的系统合理的制定训练计划,以及科学的体能监控。
(四)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排球竞技比赛过程中,运动技术的完美表现和成功运用不但能赢得领先的比分优势,还能极大的鼓励队友的信心,使本队占据比赛的主动优势,然而这些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训练。排球的相关研究主要是针对排球运动过程中的急停起跳环节以及扣球起跳期下肢技术动作生物力学特征分析。运动生物力学揭示了运动中人体机械运动的规律,如果对排球每一项运动环节都能进行科学的生物力学分析,那么教练员以及运动员在训练方法和内容上能很好的结合排球比赛特点来进行训练,改进运动技术。
(五)心理训练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现代排球比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心理素质能够保证运动员在赛场把身体优势和技战术水平得到充分发挥的保证。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有思维力以及预判能力方面,已有研究结果表明了运动思维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智能和技、战术决策能力。关于心理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排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对比赛的影响以及运动员观察力、思维力、情绪方面的研究,而對比赛中如何实施心理战术方面的研究较少。
三、小结
综上所述,身体素质训练一直是排球研究中的重点,身体素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成果最多,尤其是核心体能的训练,且专项体能训练以及个项素质的探讨也呈现多样化,但现有研究中青少年运动员所占比例较少,而青少年时期是运动员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后续可往本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技术训练的理论与方法较多,研究内容与方法有一定的创新,但总的来说重复研究较多,技术研究不够全面,技术训练方法的创新较少。运动损伤及预防、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心理训练理论方面呈现多样化,不同的领域都有涉及,但具体的深入较少,研究的全面化不足。排球方面的研究成果呈现的交叉学科研究较少,应运用其他学科先进的理论,结合排球实际,进行交叉研究。总体来说,排球训练理论以及方法的研究成果较多,并引用了国外的训练理论,训练方法上有了一定的创新,但关于排球技术研究较多的侧重于扣球方面,其他技术方面也应加强,提高全面性以及创新性。
参考文献:
[1]汪俊峰.我国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8).
[2]孟国正,岳晓燕.我国U16,U14女子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特征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
[3]尹洪满,孙平,古松,等.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核心要素[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11).
[4]张海斌,葛春林,王锋.中国排球运动员扣球环节的速度特征及协调性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
[5]李尚滨,姜张,赵培禹,来佳书.基于流体动力泵的排球扣球训练设备的设计[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5).
[6]张越红.女子排球运动员训练中髌骨软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4).
[7]卓倪.排球运动中鱼跃垫球肘关节损伤预防研究[J].科技通报,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