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三遂平妖传》之贾清风与《红楼梦》之贾瑞,二者在经历、结局、道教背景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即便在姓氏隐喻方面,二者也有一些共同点。然《平妖传》与《红楼梦》创作时间有先后之别,背景也有所不同,从继承性方面看,《红楼梦》对《平妖传》有颇多借鉴和吸收。其突破之处在于曹雪芹对贾瑞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关键词:《红楼梦》;《三遂平妖传》;贾清风 ;贾瑞
明代的《三遂平妖传》(以下简称《平妖传》)与清代的《红楼梦》为我国的两部经典文学著作,一直流传至今。《红楼梦》的影响力与关注度远远超越了《平妖传》。正像研究《红楼梦》而专门出现了“红学”。《平妖传》作为我国的一部经典小说,虽然流传度没有《红楼梦》广泛,但其经典地位不容小觑。《三遂平妖传》继承了宋元以来说书人的叙事技巧,行文活泼,极富表现力而且充满了市井气息。塑造了众多的具有神异色彩的人物,如王则、胡媚儿、三遂等。小说中的人物也不是传统的冷酷无趣的神仙鬼怪,而是血肉丰满、充满人情味的活人。贾清风便是其中一位。而《红楼梦》以其宏阔的场面描述了一场家族发展衰败史,叙事与行文皆为上乘,所描述的人物也颇有特点。贾瑞在《红楼梦》中虽然只出现了四回,但从贾瑞其人可以看出其与贾清风的相似性,不同处也有贾清风之“神”影。
一、贾瑞形象对贾清风之借鉴
在通读两本著作之后,可以发现虽然两本书创作的年代不同,但是《红楼梦》中的贾瑞与《平妖传》中的道士贾清风之间有着较多的共同点,姓氏方面的隐喻、极其相似的经历、畸形的情感态度等。详析如下:
(一)深刻文化背景下的“姓氏”
在《平妖传》第五回介绍了一个叫贾清风的道士:“虽是羽流,平生有些毛病,专好的是花酒①”。这句话便点出了该道士之“假”。因道家强调自身的修炼,应当“常无欲,乐清净”,但是他却专好花酒,“花”说明贾道士其实本性淫俗,并没有清心寡欲,好酒便容易醉酒,在道教经典《太平经》②中明令禁酒,认为酒的害处甚多,政府对违反者责罚等,作为道士的贾清风本就需要保持内心的清净、饮食的清淡,显然花、酒都和他的修炼相悖。另《平妖传》现通行本为成书于明光宗泰昌元年的冯梦龙增补四十回本,在原二十回本中没有贾清风这一人物的出现,推测作者增加贾道士主要是为了讽刺当时社会中道士世俗化现象之故。明初对于道士管教严厉,还实行“度牒”制度。但是自嘉靖年间起,明世宗追求长生,对道士宠信有加,大大提高了道士的地位,造成了道教内部的腐败。加上明末社会混乱,国家为了弥补经济,取消了度牒制度,民间道士大大增加,大量的道士早已忘记自身的修炼,变得世俗化,腐败化。显然贾清风的行为是当时道士众生相的折射。因此是“假”清风,“假”道士。
而这种姓氏隐喻的写法在《红楼梦》一书中也被大肆运用。如贾(假)雨(语)村(存),甄(真)士(事)隐等。每一个人物名字都有深层含义,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暗示人物命运遭遇类型的,像香菱原名甄英莲,即“应怜”之意;第二种是表明作者褒贬态度的如秦可卿即“情可轻”。第三种是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像贾雨村与甄士隐,全书就是以这两人起结,而贾瑞应当也是属于第三种类型。贾瑞,姓贾名瑞,号天祥,即有天赐之福,祥瑞的寓意。如《论衡·指瑞》中的“世间谓之圣王之瑞,为圣母来矣。”比喻吉祥的事物。相信贾瑞的父母、祖辈在为他取这个名字的时候是带有满心的期望,希望他是有福之人。不过在《红楼梦》第九回一中贾瑞出场,开始便说道贾瑞只是这贾府的穷亲戚,跟随爷爷贾代儒处理一些学堂事务,对于他的为人,作者介绍道贾瑞是个图便宜没行止,以公报私,任着薛蟠等少爷公子在学堂中横行霸道,助纣为虐的人。从这些描写便可以得知,贾瑞并没有贾府其他少爷公子的尊贵地位,他只能依靠自己卖弄小聪明去依附薛蟠这样的有钱少爷,且品行极端恶劣。所以贾瑞并没有得到他的名字所希望的福气。虽然贾瑞只在文中只出现了几个章节,是一个作者着墨不多的人物,却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像第十二回中贾瑞和风月宝鉴对于全书的人物便有着很大的象征性,其意义在于《红楼梦》中的每个人物的存在与其人物的生命状态,就像贾瑞在选择风月宝鉴正反面时处于的一种矛盾状态。无论如何选择,最终都会走向一个极端,一个悲剧的结局。贾府中的人最后都是死的死,散的散,而贾瑞是贾府中第一个死亡的人,作者其实就是用贾瑞的结局象征贾府这个大家庭的悲剧结局。贾瑞即“假瑞”,是一种繁华的假象而已。
(二)相似的经历
《平妖传》写贾道士专好花酒,因此在他见到狐妖胡媚儿的时候的表现是:“两只眼睛骨碌碌,觑定背后的小牝狐,魂不附体。”同样,《红楼梦》中贾瑞见到凤姐时说,“也是合该我与嫂子有缘。我方才偷出了席,在这里清静地方略散一散,不想就遇见嫂子,这不是有缘么?”,“一面说着,一面拿眼睛不住的观看凤姐”。③可以说贾清风与贾瑞都是因为对女人多看了那一眼,而奠定了他们日后悲剧的结局。
两个人不仅连情所起之时的情形表现类似,而且在被算计时的遭遇也类似。《三遂平妖传》第六回写胡媚儿戏弄贾道士与乜道两人对自己的调戏,先是假意同意贾道士晚上的邀约,在被乜道听去之后,又假意与乜道约会,最后却让这两人抱做一头睡了一觉。《红楼梦》中贾瑞也遭遇了类似之事况。贾瑞赴凤姐之约,王熙凤设计让贾瑞以为所躺之人贾蓉其实是凤姐,不分青红皂白便亲上去,而被贾蓉贾蔷两兄弟合伙勒索。两本书所创造的时代不同,但是却有两个经历如此类似的人物,从这些便可以看出来曹雪芹创作对于前代优秀作品的汲取。
而且二贾在两本小说里都是次要人物,但皆具有烘云托月之功效。贾瑞的存在衬托出了凤姐的心计与狠毒,正是因为贾瑞最后的遭遇,才让读者见识到了凤姐的狠毒。作者通过贾瑞被凤姐多次玩弄,最后遭致死亡的经历,揭开了凤姐表面的温情脉脉的面纱。《红楼梦》在开始给读者展示的其实是一个八面玲珑,会迎合人的“凤辣子”的形象。在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时候凤姐说林黛玉“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这句话不仅夸赞了林黛玉的美貌,还把贾母也一并夸了,这就显示出来了王熙凤性格的善于逢迎,八面玲珑。而《三遂平妖传》中贾清风也衬托出了胡媚儿的聪慧以及她的狐妖本質。从胡媚儿面对贾清风与乜道的计谋与色心时,她机智的应对方法和戏弄,既让自己脱身,同时惩罚了贾清风与乜道的不尊重行为。不过从贾清风与胡媚儿的互动过程来看,其实胡媚儿也并非本性纯良之辈,在庙中经常与贾清风眉来眼去,而且有意勾引贾清风和乜道用以戏弄他们,这些都和她的狐妖本质有关,因此与王则两人最后因生活过于淫乱而遭天谴。
(三)不合常理之“情”
贾清风的身份是关王庙的道士,他显然没有遵从自己的身份,虽是个羽流,但是专好花酒;周围只有卧病在床的道主和一个乜道,他的情欲很难得到满足。直到胡媚儿出现,只道她:“不瘦不肥,不细不粗。芙蓉为面雪为肤。”这极大激发了他内心的淫秽心思。他绞尽脑汁勾引胡媚儿,走进胡媚儿的计谋当中。另外在文中还特地提到贾清风在才进庙的时候就被老道弄过,很有经验。因此在贾道士约会胡媚儿失败后,即使发现床上之人不是胡媚儿而是庙中的乜道,他也同样和乜道两人互相解决了一番。修道之人不仅好花酒,还近男色,本就与世俗有悖,与修道冲突。
而贾瑞,家境单薄,一直由爷爷贾代儒抚养,对他管教严厉,生怕他在外面吃酒赌钱。从这些便可以推测,贾瑞其实和贾府那些成天走街访柳,调戏丫头的少爷们生活不同,因为身份背景之故,他应该是很少接触异性的,贾府的丫头小姐们也不屑与他交往,所以在看见情场高手王熙凤之后才会身子都软了半截。书中写凤姐有一双丹凤眼,应该是比较魅惑、迷人的,而且凤姐发现了贾瑞的花花心思也不拒绝,而是特地站着看了贾瑞好几眼,心里想的是“几时叫他死在我手里才好呢”。所以在感情上相对空白的他才会一步步走进凤姐的圈套,即使一次次被凤姐玩弄、欺骗,也心甘情愿陷入她的计谋当中。直到最后跛足道人给他风月宝鉴治病,已经告诉他了只能看反面,他也还是看了正面。正面正是凤姐在镜中对他招手,他便失了魂魄,跟随凤姐进去,如此三番两次的云雨导致自己的死亡。其实在这件事上贾瑞是可怜的,因为他从一开始就走进了一个圈套,但是不能忽略凤姐是贾瑞的嫂子,嫂子与侄儿两人相通的这种行为已经违背了伦理道德,而且是贾瑞自己先盯着凤姐看,让凤姐了解到了他的心思,才会导致死亡的结局。贾清风的道士好色、生活的淫乱与贾瑞的和嫂子的私通,两人的情都与常规世俗不合,所以也就是为何两人结局惨败的原因。
二、贾瑞形象之深化
《红楼梦》中的贾瑞与《平妖传》中的道士贾清风有太多的共同之处,不过细读之后能发现贾瑞在贾清风形象上的再升华。《三遂平妖传》是以宋代的王则起义为背景,一部以神怪故事的形式演述北宋仁宗时镇压胡永儿、王则夫妇所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神魔小说。以起义和魔幻为主,所以人物以王则、胡媚儿以及当中的神异色彩人物为主。而《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一部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以及大观园中的日常生活为主线,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没落的历史为副线,展现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的世情小说。所以《红楼梦》中的每个人物都赋予了深层次的意义,而贾瑞在吸收贾清风之基础上,也进行了再创造和深化。
(一)同而不同的经历
《三遂平妖传》中贾清风的身份为关王庙道士,而且在人物一出场就已经说明老道主卧病在床,所以庙中的负责人其实就是贾清风。胡媚儿一家刚好需要在庙中借住几日暂避风雪有求于贾清风,所以胡媚儿在面对贾清风的勾引与调戏的时候是半推半就的,只是带有狐妖本身的狡猾和魅惑的特质玩弄贾清风,也没有联合旁人做出过分的事情。尽管贾清风最后的死亡是因为她,但是胡媚儿是没有抱有杀心的。而贾瑞作为贾府的穷亲戚,本就对贾府以及贾府的人没有任何的帮助和利用价值,只知道依附薛蟠他们那种公子哥为非作歹,他得不到任何人对他的重视与尊重。在贾瑞对王熙凤产生幻想之后,已经引起了凤姐与平儿极大的鄙夷与厌恶。在第十一回面对贾瑞的不自量力,凤姐心里暗忖道:“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那里有这样禽兽的人呢。他如果如此,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凤姐在一开始就已经对贾瑞抱有了报复心理,所以贾瑞才会被凤姐三番两次欺骗,联合贾蓉、贾蔷兄弟勒索他,还在寒冷的夜里被泼一身的大粪,导致身体和心灵的摧残,导致身体日益虚弱,但是他还是没有怀疑凤姐,仍然有着幻想,即使在生命垂危之际,还是相信了镜中的凤姐在招手,落下滑精的病而死亡。
(二)对人物、情节的深化
贾清风这一人物在《三遂平妖传》中自始至终都是围绕胡媚儿服务的,贾清风在文中出现的情节不多,且都是围绕胡媚儿。由在庙中对贾清风的半推半就,到贾清风病中胡媚儿幻象的勾引,主要是衬托胡媚儿的狐妖特质。作者从贾清风开始还只是写出胡媚儿狐妖本质的皮毛,在此胡媚儿还是半主动半被动地应对贾清风的勾搭,而后来在文中的第十五回写胡媚儿听了妲己故事后主动迷惑太子便完全暴露出来了她妖的本质,以及媚儿投身于胡永儿之后在宫中淫乱最后天震而死,这些都是对她魅性的书写,而贾清风只是她魅性开端的一个衬托人物。
而贾瑞这一人物除了对凤姐的精明狠毒有所衬托之外,对于凤姐的淫乱的生活和贾府的悲剧的结局都有所揭露。文中描写焦大在醉酒后说“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一幕,这其实是针对凤姐的。文中并没有直接描写凤姐生活的淫乱,只是在凤姐与贾瑞的对话中有所暗示,凤姐对贾瑞说“果然你是个明白人,比贾蓉两个强远了。我看他那样清秀,只当他们心里明白,谁知竟是两个糊涂虫,一点不知人心”。这句话就道出了凤姐与贾蓉贾蔷关系的不一般。凤姐明明已经嫁与贾琏为妻,怎么会抱怨贾蓉、贾蔷兄弟不知人心?而且在戏弄贾瑞的时候,也是贾蓉贾蔷两个从中帮忙。凤姐是怎么和两人说要他们帮忙的我们没法知道,但是当时秦可卿卧病在床,而贾蓉是秦可卿的丈夫,凤姐又和秦可卿关系极其亲密,却能叫上贾蓉来参与这出计谋,可以看出凤姐与贾蓉贾蔷关系非同一般。除此之外,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和篇幅描写贾瑞,但是自贾瑞死后,贾府中的很多人都接继死亡,那就说明贾瑞对贾府有着一种象征性。虽然贾瑞虽是一个贾府的穷亲戚,但也属于贾府那些公子哥中的一员,贾瑞的悲剧,就预示着贾府那些少爷们的悲剧结局。而且贾瑞之死是自己嫂子促成,那就正好应对了贾探春后来所说的:“一个个不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深刻揭示了貴族大家庭内部之间的矛盾,兄弟之间、夫妻之间各自为了自身利益而相互伤害、自相残杀。虽然表面看着融洽,但是内部早已腐烂。因此贾瑞的死亡正是对贾府未来的衰落起暗示作用。因此相比贾清风单纯对胡媚儿的衬托作用,贾瑞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与意义,不仅对人物而且对全文的感情走向都奠定了方向。
(三)道教背景下的社会现实
《平妖传》描写乜道“头上裹着破唐巾,身穿百补褐袄,腰系黄绳,脚曳草履”。“唐巾”也称纯阳巾,在明朝的《三才图会》写道:“纯阳巾,一名乐天巾,颇类汉唐之巾……曰纯阳者以仙名,而乐天则以人名也。”通过这段描写可以知道纯阳巾名字意义的由来,一是因为道教神仙吕纯阳,二是因为唐代白居易。道教传说,吕纯阳祖师在成道前有佩戴此巾,元代全真教兴起,奉吕纯阳为全真五祖之一,所以全真教徒的服饰大都模仿吕纯阳。至于褐袄、黄绳以及草履一类为全真教道士的日常服饰④。另外在圣姑姑叫儿子胡黜儿拜贾清风为师的时候谎说:“去年一个全真先生,会麻衣法相,说他是出家之相”。圣姑姑特地提出全真先生对自己儿子的话语应就是为了配合贾清风是全真教道士的身份。另外圣姑姑一家为了寻师访道原意是先去往西岳华山,而华山当时为全真教“七真派”宗郝大通华山派的修行之地。圣姑姑一家只是因中途遇大雪才只好改道,去往剑门山找个庵庙安身遇见了贾清风。以上种种表明贾清风应为全真教道士。
《红楼梦》全书对于道教描写用了大量的笔墨,先是女娲补天,遗落下了一个石头,接着有一个空空道人把“石头记”抄下来传到人间,然后是宝玉梦见太虚幻境中的警幻仙子等。像仙子,太虚幻境等这些都与道教的神仙观有着深刻的关系。而在文章的关键之处总会出现跛足道人对于人物的点化作用,像甄士隐、林黛玉、薛宝钗、柳湘莲这些人都有接受过跛足道人的点化,以及在第二十五回“红楼梦通灵遇双真”中在贾宝玉和凤姐生命出现威胁的时候及时施救。而贾瑞在生命垂危之际,也出现了一个跛足道士给了他一面镜子,叫做“风月宝鉴”。跛足道士对贾瑞说:“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由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从这里便可以知道风月宝鉴与道教有着深厚的渊源。而镜子本就与道教修炼有着很深的联系,这种具有神异性的宝镜源于我国古代的巫术,在《中國巫术史》一书中就有说过:“有时也跳到病人的面前,向病人喷仙气(塔林),还用一面带有魔术力的铜镜抹擦病人的患处,并向病人摇鼓与煽鼓,意思是驱走鬼魂。”因为道教人士注重修炼,追求长生不老,强调法器的重要性,所以这种具有神异性的宝镜便成为了道教使用镜子这一道物的重要来源。成为了道家运用的法器之一。加之在《红楼梦》第十二回中,贾瑞死去之后,跛足道人说了句“谁毁‘风月宝鉴,吾来救也!”说着,直入中堂,抢入手内,飘然去了。可以看出宝镜对于跛道的重要性。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风月宝鉴有其正反两面,一面是骷髅,一面是凤姐的幻象,跛足道士要贾瑞看骷髅这面,方可保命,但是最终贾瑞选择了另外一面,看见镜中凤姐的幻象终导致死亡。风月宝鉴上面的骷髅,一方面与道教的养生观有联系,认为美女的本质其实就是一具骷髅,男人过于接近她们会折损寿命与身体健康,所以不要沉迷其中。另一方面与道教特别是全真教有关,骷髅意象最早出现于庄子《至乐篇》中的“庄子叹骷髅”,写庄子在去往楚国途中遇见一具骷髅,与其对话,以及夜晚骷髅入梦回答了庄子要帮他复生的想法,他觉得死后至乐,不愿复生。这则寓言其实是表明了庄子自己的生死观。而后这个寓言故事一直民间演化,成为了元明清戏曲当中常用的故事,以此来感叹人生苦短。受此影响,全真教的创始人王重阳也用骷髅悟道,并且题诗《自画骷髅》“任你骷髅郊野外,逍遥一性月明中”,骷髅代表着死亡,即以死来感悟生命。这首诗旨在说明,名利到头都是空,表示出王重阳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以及悟道后精神达到的一种自由状态。王重阳除了用骷髅悟道之外,还常借用骷髅的意象传道,在对弟子的点化中就多次运用了骷髅说教。像《画骷髅警马珏》告诉马珏要摆脱父子之情、夫妻之情这些困扰,不要等到死亡才开始明白、解脱。除此之外,对弟子郝大通也曾用骷髅点化,在弟子郝大通打破了随身携带的瓦罐的时候,王重阳赠诗绝句二首,其中一首便是:“欲要心不乱,般般都打断。子午卯寅时,须作骷髅关。”用来告诫郝大通放下执念,保持心定才能悟道。全真教后世弟子在创作上也多用骷髅意象,谭处端的《骷髅歌》“骷髅骷髅颜貌丑,只为生前恋花酒”告诫人要去除贪欲,远离社会中的各种诱惑,等等。而在风月宝鉴正反面的选择上,贾瑞选择了骷髅的反面,追求幻象那就证明他最终没有对生命进行思考,感悟,被俗世所累,终至死亡。
《平妖传》贾道士是作者用来讽刺当时社会中道士之假象,而曹雪芹之所以要写出贾瑞即使有道士的指点,最后也不免死亡,其实就是他已经看出来了即使是宗教信仰,也无法拯救即将没落的大家族。虽然贾瑞与全真教之间有着联系,但是贾府上下更多的应该是信奉正一教,如贾敬喜爱炼丹服药,秦可卿死的时候公公找来和尚道士进行打蘸等。炼丹和打蘸其实都是正一教的行为。而当时道教的两大教派便是全真教和正一教。但是无论是全真教还是正一教都无法改变当时的社会现实,信奉炼丹烧药的贾敬最后因此“升仙”了。像文中所写“腹中坚硬似铁,面皮嘴唇烧的紫绛皱裂”。而利用打蘸行为想为秦可卿和自己消除罪孽的公公贾珍怎么可能会消除呢?“擅风情”是败家的根本,“宿孽”总因情。除这些外还有马道婆为赵姨娘作法,赵姨娘结局不是死的更惨吗?无论是信奉全真教还是正一教,结局都是可悲的。曹雪芹就是深刻认识到了当时王朝和家族衰败无法挽救的状况,将当时民间用以信奉的道教信仰,放在贾府这个大家庭下,但是最后也不免落得白茫茫一片。其实就是借贾瑞之事表明社会、家族倾颓无法挽救之象。
(四)悲剧与警示
道士贾清风自胡媚儿离去之后,天天等待她的再次出现,在文中写道:“自从去年二月中旬与胡媚儿分别之后,眠思梦想,如醉如呆”。而且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看着骨瘦如柴,神志不清,骨痛身热,最后梦见与胡媚儿行云雨之事而身亡。从贾清风的症状来看,可能是得了“狐魅疾”。因为民间传说“精魄已为妖媚所夺”无药可医,持续发展下去便会病发身亡。胡媚儿本身就是狐妖,而且有心戏弄贾清风,正如文中所述:“一腔媚意三分笑,双眼迷魂两朵花”。所以贾道士最终因自己的色心而身亡。而《红楼梦》中贾瑞因对凤姐有所觊觎,在凤姐三番四次的玩弄之后依然日日想着见到凤姐,对于凤姐的话深信不疑,一步步走向她的计谋当中。像书中第十二回所述:“心中到底不足,又翻过正面来,只见凤姐还招手叫他,他又进去:如此三四次。到了这次,刚要出镜子来,只见两个人走来,拿铁锁把他套住,拉了就走。”即使知道风月宝鉴中的凤姐是虚幻的,贾瑞也泥足深陷,无法自拔。以致自己最终精尽人亡。两人的死法是何其的相似,都是因为自己的一时色心而被玩弄,最后只能在幻想,在梦中去满足自己的想法。
吕纯阳曾写过一首《警世》诗“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大意是劝戒男人不要贪恋女人的身体与美貌,她们的身体如同致命的武器,会把男人置之死地。而此诗也见于《金瓶梅》第七十九回“西门庆贪欲丧命,吴月娘失偶生儿”。西门庆因为服食了过多的春药,与潘金莲纵欲过度死亡。另在《喻世明言》第三卷“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当中也有出现此诗。如此多的小说著作都有出现此诗主要就是为了警示世人,尤其是男性,不要耽溺于女色,同样地,《三遂平妖传》中的贾清风与《红楼梦》中的贾瑞其实也是对世人的警戒与规劝。因为二贾最后的结局都是沉迷风月之事,泥足深陷导致死亡。而“风月宝鉴”本就是用来去除因“风月”导致的疾病,不就是奉劝世俗男女不要沉迷风月吗?《红楼梦》书中还借甄士隐之口说出“只这情字沾染不得”。而且《红楼梦》有过几次改名,其中有一名便是《风月宝鉴》,后来被曹雪芹否决了,不也正是作者表明风月应舍弃之意。所以曹雪芹正是借前代作品中贾清风之事,进行进一步的锤炼,联系社会现实加工,赋予更大的意义,用以警示世人在风月上悬崖勒马。
三、余论
《三遂平妖传》与《红楼梦》作为明清两代的巅峰之作,代表了小说創作的高度成就,而《红楼梦》中的贾瑞竟然有着《平妖传》中贾清风的“身影”,从贾瑞与贾清风的分析,可以看出曹雪芹创作的贾瑞对贾清风的借鉴与突破。如贾清风在《平妖传》一书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衬托妖狐胡媚儿,但是贾瑞在《红楼梦》一书中,除了对凤姐的阴险、她混乱的私生活有所衬托之外,还寄予了贾瑞以深刻的象征意义,利用贾瑞的死亡揭开了贾府少爷们的堕落与贾府衰落的冰山一角。而在姓氏隐喻上面,由贾清风个体,拓展到了贾府中的每个人物,用以揭示更深刻的社会现实。就像贾雨村、甄士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都有其深厚的内在含义。《红楼梦》之所以能被后世誉为四大名著之首,就是因为其中所创造的每一个情节,每一个人物都没有一处闲笔。《三遂平妖传》中创作的神怪与平凡人物都活灵活现,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曹雪芹在创作贾瑞形象时正是以道士贾清风为原版加以突破与创新,给人物注入作者更深的感情和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行深化加工。周汝昌先生也曾说过《红楼梦》其实就是一部集大成之作。正是曹雪芹利用其敏锐的眼光和高度的艺术才华吸收前代优秀的作品,才创作出了伟大的《红楼梦》。
注释:
①按,下文引用《三遂平妖传》原文的语句将不再注释。
②按,在《太平经·丁部》列出饮酒的五大危害:浪费粮食;损害身体健康;影响工作;危害家庭;影响社会。所以明令禁酒,违者处罚。
③按,下文出现《红楼梦》原文的语句将不再注释。
④按,田诚阳的《道教的服饰》和刘科的《道教仙真服饰研究——以吕洞宾为例》两文中都有说明。
参考文献:
[1]罗贯中编次,冯梦龙补改.三遂平妖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王明.太平经合校[M].北京:中华书局,1960.
[3]卿希泰.中国道教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4]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5]王圻.三才图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6]田诚阳.道教的服饰(一)[J].中国道教,1994,(01):40-41.
[7]田诚阳.道教的服饰(二)[J].中国道教,1994,(02):31-34.
[8]刘科.道教仙真服饰研究——以吕洞宾为例[J].装饰,2012,(05):100-101.
[9]高国藩.中国巫术史[M].上海:三联书店,1999:676.
[10]王嚞.重阳教化集[M].《道藏》第25册.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11]李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作者简介:
周美,四川外国语大学古代文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