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数学课堂中设问“度”的思考

2018-07-09 08:42叶景艳
读写算 2018年3期
关键词:思维课堂教师

叶景艳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体现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课堂设问就是一种常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通过设问,启迪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认知矛盾,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渐由已知导向未知,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飞跃。要使“设问”成为一种课堂艺术,则必须正确、灵活地把握设问的“度”,本文主要从角度、时度、难度、梯度、密度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学数学课堂设问的特点及原则

1.课堂设问的特点

(1)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人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教师应通过质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些问题面前自求自得,探索思悟。他们或用提问法,直接将问题摆到学生面前;或用激情法,间接激发学生探建师福大二附中朱振荣论由。课学数堂设翩四求问题的热情;或用演示法,使学生因惊叹结果的微妙而去推论其原因所在;或用故错法,让学生在笑过之后再反思其中的乖谬等等。

(2)讲究“布白”艺术,追求启发思维的实效。“布白”艺术,即指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让学生在利用想象填补空白的过程中,迫求启发思维的艺术效果。因此,这种“布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一般地说来,教学中过于“实”,往往只能使学生记住条条框框,生搬硬套。惟有化实为虚,使教学中有问题可供学生思考、探索,才能形成无穷的意味、幽远的意境。

2.课堂设问应注意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适时适度原则。实践证明,教师准确地把握好教学时机,有利于在思维的最佳突破口点拨学生,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所谓“不愤不启,不徘不发”,即是要求教师当学生心愤求通、口徘难达,急需教师启示开导的时候,适时而教,便如“时雨化之”,可收到良好效果。同时,教师启发思维的问题深度的难易要适中,速度的快慢要适宜,广度的大小要恰当,量度的多少要相应,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跳一跳,摘桃子”,使学生的思维提高到“最近发展区”的水平。

(2)因人循序原则。课堂设问应注意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启发思维的重点难点、方式方法等必须因人而异。

教师启发思维的这种个别追求,正是课堂教学与因材施教紧密结合,增强其针对性的关键措施。另外课堂设问还应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学生思维发展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师循其“序”而导引,可以使课堂思维活动富有节奏感和逻辑性。

不过,有时故意打破顺序,使学生超越知识空白而踊跃前进,大胆设想猜疑,然后小心求证,也是发展学生直觉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必需。

二、把握好设问的时度

要想使一节数学课取得成功,问题设置的时机应该恰到好处。现代教育心理学和统计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課堂思维活动的水平是随时间的改变而变化的,因此,只有把握好设问时机,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何谓好的时机,主要表现在:当学生正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当学生受旧知识的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的时候;当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当学生心情振奋,学习热情高涨时;当讲到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时;当讲到知识的规律处时;当讲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处时。这时候如果及时质疑发问,可牵一而动全身,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设计好设问的难度

设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知识智力的双重飞跃,实现由“现有水平”向“未来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设置的问题应该有恰当的难度,如果问题过浅过易,虽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是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如果问题太难,学生答不出,就不会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设计的问题要深浅适度,所提问题应该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紧扣;体现出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从而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通常以中等学生经过思考后能回答的难易程度为主,掌握让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跳一跳,摘得到”的原则,而且问题的设置应该具体一些。

四、设置好设问的梯度

《学记》曰:“善问者如攻坚术:先其易者,后其节目”,问题的设置应该符合学生的由感性到理性认知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注意应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推进,层层深入,逐渐接近问题的本质看,这样才能使学生做好心理准备。而不应该是突兀的,硬逼的随口便问。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设置一些辅垫性的问题,搭“桥”、铺“路”,帮助学生起跳,层层地加深以至完全理解掌握,从而激发起钻研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同时也教给学生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考方法。

五、安排好设问的密度

课堂提问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启发式教学的推进,大部分是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或对问题做出反映来实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提问越多越好,有的老师的课堂提问象连珠炮似的一个接一个,有的一节课多达30多个设问,这样高密度的提问,不仅设问的质量难以保证,就连思考的时间也谈不上,更不用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了。所以课堂提问的次数要适度,不能太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当然,如果一节课没有提问或提问过少,也同样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

只有将“设问”进行得恰到好处才能成为一种课堂艺术,才有利于学生以主体眼光审视课堂学习、以主体精神参与课堂学习,最为深邃的真理之门才会在不经意间为之自动敞开!

参考文献:

[1]李士錡.PME:数学教育心理.2001(6).

[2]郑兆顺.新课程中学数学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2005(8).

[3]冯光庭.数学新课程高效创新教学法.2008(4).

猜你喜欢
思维课堂教师
欢乐的课堂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