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治
儿时家住城南南樱桃园,村里的人大部分是以种菜谋生的菜農。1950年菜地被五四一厂占用盖职工宿舍,厂方拆迁办对被占地户还是比较照顾的,厂方明文规定:凡是本人历史清白、身体健康适龄的中青年,均可以申请自愿转入五四一厂当印刷工人。那时我13岁,父亲60岁,不符合条件。区政府与拆迁办为照顾我家的生活,征求意见后,为我家办了一张营业执照,允许在家里或在路口摆摊卖烟酒杂货。
父母商议后,决定在南樱桃园十字路口西南角摆摊卖烟酒杂货。开始因那时是土马路路面又窄,来往行人稀少,生意不景气。几个月以后,从南方调来大批的建筑工人,援建五四一厂盖职工宿舍,小摊的生意开始红火,由原来每天卖一两条香烟、一二斤酒,上升到每天能卖十来条香烟、七八斤白酒。生意忙家里的人谁也闲不住了,节假日我步入协助父母看摊照管酒铺的行列。
通过几年看摊的实践与观察,我发现买烟的顾客大致分为三类群体:一是蹬三轮的车夫、赶马车的车把式、沿街串巷叫卖的小商贩,收入不稳定,一般买一角五分一盒的福字牌香烟,或一角二分的绿叶牌香烟,或八分一盒的蜜蜂、金鱼牌香烟;二是收入不高但稳定的普通的印刷工人与建筑工人,一般买一角八分一盒的大婴孩、大象、万象牌香烟;三是印刷厂与建筑工地有头有脸的头头们,一般买二角九分一盒的前门牌香烟,或二角四分一盒的恒大、哈德门牌香烟。
酒是八分一两,喝酒顾客对酒类的喜好形态各异:有的人一块糖喝二两,有位卖菜的小商贩从筐里掏出根黄瓜或胡萝卜也来二两,我听过胡萝卜就酒嘎嘣脆的声响。最逗人的要数赶马车的车把式,把马车赶到摊位前,“掌柜的来二两!”端过酒碗一扬脖,走人。
说到看摊,得提一下当年我在十五中最好的同学、住宿舍的刘靖。每逢节假日为了开心,他常去我家玩儿,赶上我看摊便帮我一起看。1953年秋一个星期日,上午我俩看完摊,午饭后父亲给了我一元钱,让我陪他玩儿。我带他去了天桥,先到宝三跤场看张狗子摔跤,后看大金牙的拉洋片,转圈儿看各个艺场的杂耍……
傍晚我俩遛到珠市口南大街路东,在一家饭馆吃了顿饺子,随后在附近的永尧照相馆合影,留下这张中学时代珍贵的照片(左为刘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