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畅
摘 要:文章分析了李贺诗歌中阴冷之色、艳丽之色和奇诡之色的运用情况,阐释出了不同色彩的运用和李贺生命意识之间的关联:阴冷之色展现出李贺对于对生命的渴望与对死亡的焦虑;艳丽之色展现出李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奇诡之色展现出李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挣扎。以此来作为解读李贺诗歌的一个新思路。
关键词:李贺诗歌;色彩;生命意识
在唐代诗人中,人们称李贺为“诗鬼”,他的诗歌风格秾丽奇艳、诡谲峭拔。李贺的诗歌创作会呈现出這样异于常人并能震撼人心的奇谲之美,原因就在于李贺的生命体验不同寻常,因而他对于生命意识的认知也异于常人。千百年来,文学作品中一直致力于探索人类的生命意识,在《庄子·外篇·智北游》中庄子发出了“人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的感慨,在《将进酒》中李白有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情壮志,中国文人的笔下一直都在探索着生命意识。虽然是皇室贵胄,李贺的家道却早已沦落;虽然有着远大的抱负,但却仕途蹭蹬,现实世界一次次把李贺打入到了深渊;李贺对生命有着无比的渴望和眷恋,但却体弱多病,最终早逝。死亡时刻在威胁着他,这让他比常人更能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因而,他将现实世界中的悲苦和不平都转变为了阴冷凄迷的诗句,所以诗歌就成为了李贺生命意识的重要载体。李贺诗歌中的生命意识主要是对生存的忧患和对死亡的焦灼以及在这二者之间的苦苦挣扎。色彩是最能展现一个人内心情感的工具。在先秦时期我国诗人就开始在其诗歌创作中不同程度地使用色彩,可以说《诗经》就是我国诗歌创作中的一种色彩艺术娴熟运用的集合体,到了楚辞中,色彩的运用更是蔚为大观,南朝时期宫体诗中也大量运用了艳丽之色,这些对于李贺诗歌创作中的色彩运用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盛唐诗人习惯用清丽之色,到了中唐诗歌风格开始偏向奇崛诡异,李贺诗歌中对于色彩的使用是具有独创性的。他对于色彩的选择集冷、艳和奇于一体,带给人视觉上强烈的冲击力以及巨大的情感张力。李贺的诗歌创作“工于发端”,在开始往往就呈现出大量瑰丽色彩的意象,他还常常在句尾用颜色的字眼,从而让整个诗篇显得余韵悠长。目前对于李贺的研究尽管都关注到了其诗歌中的色彩使用和生命意识,但在色彩作为反映生命意识的载体和作用方面的关注还不是很多。本文分析李贺诗歌中对于不同色彩的运用,来阐释其不同的生命意识,以期为李贺的诗歌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一、阴冷之色——对生命的渴望与对死亡的焦虑
在李贺诗歌中,有一种情感基调贯穿了其全诗,或者也可以说是其诗歌的主色调,这就是“阴冷”。在李贺诗歌中,白色是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色彩词。在他的诗歌中,白色往往是和神秘象征相关联的。比如《感讽五首 ·其三》中的“月午树无影,一山唯白晓”,运用这个“白”字就突显出月光十分明亮,也更加反衬出山岗的阴森孤寂,从而营造出了一种令人诡异的气氛。在李贺诗歌中也经常出现黑色,黑色通常会带给人一种凄迷阴森的感觉,它往往是象征着鬼蜮。比如《南山田中行》中的“鬼灯如漆点松花”,带有一点漆黑的磷火让人感觉到一种凄清幽冷,从而衬托出诗人内心中的孤愤与哀伤。在李贺诗歌中还经常使用青色,青色象征着悲凉、寒冷以及苦涩之感。如《感讽五首·其三》中的“低迷黄昏径,袅袅青栎道”,《伤心行》中的“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诗歌给人一种幽微凄凉的感觉,而这种意境和感觉就是通过使用青色营造出的,从而传达出诗人内心中的悲凉与深沉之感。李贺诗歌中所构建出来的鬼蜮世界,实际上表现的是人在生命消逝后的另一种寄托与留存的方式,这也充分体现出了李贺对于生命的执著与眷恋。此外,李贺诗歌中还经常出现许多凄清阴冷的意象,比如“月”“霜”“雨”“露”等,诸如《秋来》中的“凉风啼雁天在水”、《帝子歌》中的“雨冷香魂吊书客”等,利用以物代色的方法,通过大量阴冷意象的运用,就很自然地能让人联想到冷色调,从而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气氛,传达出自己内心的一片伤感。在李贺的诗歌中,他所描写的那些死后的幽魂往往都有着远大的抱负和善良的品质以及坚韧的信念,而这些恰恰和那些凄迷的意象之间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反差,从而使人感到一种极强的悲剧色彩:就算像草芥一样的渺小卑微,成为孤魂野鬼也还是向往与追求光明。这也正是李贺尽管有对生存的焦虑,但在其中也突显出了他对于生命的眷恋。
二、艳丽之色——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在李贺诗歌中还有不少艳丽的色彩,这些艳丽之色大多是用来描写仙界,这和鬼蜮世界的阴冷色调完全不同。比如,《天上谣》中的“粉霞红绶藕丝裙,青州步拾兰苕春”,在这里,无论是粉色、红色还是绿色,都不再是阴冷色调,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仙界的仕女图,这也是希望和生机的象征。由于李贺体弱多病,他一直憧憬着生命能长久一些,而这些艳丽之色也正是他对于生命色彩的渴望。所以,他在诗歌中耗费精力构建起一座座的华丽宫殿,这里是逍遥快乐的神仙世界,通过仙界的逍遥快乐可以抚慰他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种种烦恼与痛苦。此外,李贺还描写了许多关于女性的诗歌。李贺的外貌长得很古怪,身体也是体弱多病,再加上生活状况困顿不堪,很少有女性青睐于他,现实中的这种失望之情激起了他的诗情,李贺在诗歌中通过艳丽的色彩描绘出了女性的美貌与青春,如《恼公》中的“月分蛾黛破,花合靥朱融”、《贵主征行乐》中的“春营骑将如红玉”,这些诗歌可以看作是对他现实中情感困顿的一种慰藉和补偿。此外,李贺也写了不少描写贵族的诗歌,比如《嘲少年》中的“青骢马肥金鞍光”,《酬答二首》中的“金鱼公子夹衫长”,《贵主征行乐》中的“奚骑黄铜连锁甲”,诗歌中李贺运用黄色和金色来描绘了贵族生活的纸醉金迷,表现出他对于贵族奢华生活的憧憬。李贺之所以会有这种心理上的向往,源于他“唐诸王孙”的贵胄身份,如此显赫的身份却家道中落,他无法拥有本应属于的东西,因而他心理上就会有一种失落和不平。李贺的诗歌中还涉及到了一些英雄主题。比如《秦王饮酒》中的“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这里的“碧”字表现出秦王气势如虹的雄风,展示出了一幅雄伟恢宏的景象。《雁门太守行》中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通过“金色”这种瑰丽的色彩描绘出了一种豪迈的气魄。黑色作为一种背景色,它是反衬金色的,好像使人看到金光撕裂了一片乌云,倾泻而下的阳光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壮美。李贺作为贵族的后裔却无法建功立业,这让他产生了一种挫败感,进而使他更加憧憬要实现生命的价值,因此这些诗歌不只是对英雄的歌咏,更是他内心世界渴望建功显荣的真实反映。对于困顿不堪的现实生活,李贺的心里早就厌倦了,所以他在诗歌中营造了许多超越了时空界限的景象,希望能在这种理想世界中慰藉自己的心灵。
三、奇诡之色——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挣扎
到了中唐时期,诗人们对色彩的选择由盛唐时期的清丽自然变为了奇诡怪异,再加上李贺天生有一颗敏感的心灵,他在色彩的选择上表现出一种创造性。比如,绿色原本代表了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但在李贺的诗歌中,却出现了很多诸如“幽绿”“寒绿”“空绿”“凝绿”“颓绿”等带有忧伤色彩的词,都属于绿色,但却有了这么多的内涵,这是李贺独创的色彩,其中饱含了他独特的意境和情感。此外,对于那些暖色调的词,李贺很擅于对其进行冷处理。比如,金色和红色这两种颜色原本是暖色调,李贺却通过“冷”“碎”“泪”“暗”“死”等带有忧伤色彩的字眼来对其进行修饰,从而传达出自己内心的伤感。比如《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正月》中的“暗黄著柳宫漏迟”,《感讽六首·其一》中的“粉随泪色黄”,本来黄色象征着光明和高贵,但在这里却给人一种晚景凄凉的感觉。《题苏小小墓》中的“冷翠烛,劳光彩。油壁车,夕相待”,原本“翠”是十分美丽的颜色,但是在她苦苦等待情人而情人未能来的时候,这种美丽的颜色也就变得十分黯淡了。李贺同情苏小小的悲凉命运,其实也折射出了他自己的悲苦命运。再如《将进酒》中的“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原本桃花非常艳丽,但一个“雨”字却使那种亮色削减了不少,有一种美人迟暮的悲凉感。通过逆向表达情感,李贺展现出了想留住青春而不得的忧伤。在现实中,李贺挣扎于困顿不堪的生活中,他所构建的理想世界也不能实现他的愿望,所以他只有將诗歌作为他生命中不能舍弃的一部分,把对生命质量的憧憬转变为对诗歌创作质量的追求,他通过“苦吟”的方式最大程度地调动起了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在诗歌创作风格上实现了突破与创新。
四、结语
李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开创了诗歌史上的一副盛景,他的诗歌创作五彩斑斓,诗歌中出现了大量的色彩词,进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色彩语言,这也是李贺独创的一种叙述方式,通过娴熟地使用色彩以及多种艺术手法,李贺把他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理想和抱负以及对生命的感悟都凝结在他的诗歌中。通过使用阴冷之色表现出李贺对现实世界的苦闷以及对死亡的焦灼;通过使用艳丽之色表现出李贺对建功立业的追求以及对仙界和贵族生活的憧憬;通过使用奇诡之色表现出李贺在理想和现实世界中的苦苦找寻和挣扎。作为一种带有极强主观性的选择,色彩能够很细腻地传达出个人的内心情感,色彩在诗歌中的运用更是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内涵。内心情境不同,个人选择的色彩也会不同,通过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运用的不同色彩可以挖掘出其内心的情感世界及价值取向,从而展现出其不同的生命意识。通过探讨李贺诗歌创作中的色彩运用情况来解读其不同的生命意识,这是一个研究的新视野,希望能为李贺的诗歌研究提供有建设性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吕树政.李贺诗歌奇特荒诞意象蕴含的悲剧色彩[J].安徽文学,2014,(03):7-8.
[2]关建妮.李贺诗歌的色彩意义[J].山西师大学报,2014,(s1):36-38.
[3]刘卫华.李贺诗歌的色彩世界[J].名作欣赏,2013,(11):40-41.
[4]刘宁.浅谈色彩艺术在李贺诗歌中的体现[J].语文建设,2012,(1x):23-25.
作者单位: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