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康复护理策略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2018-07-09 13:26:34安琦殷军波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多维度精神分裂症康复

安琦,殷军波

青岛精神卫生中心,山东青岛 266000

精神分裂症属于迁延性疾病,病因难以确定,且随着社会节奏加速和生活压力升高发病率逐渐上升。精神分裂症的特点是伤害大、难治疗且易复发,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带来了较大的伤害[1]。因此,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不止是应用药物控制其发作症状,还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措施帮助患者恢复重建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会功能。该文通过对该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观察多维度康复护理策略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标准。按照电脑产生随机数的方法随机分为各有52例患者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5例,平均年龄(45.8±18.6)岁;对照组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4例,平均年龄(46.1±19.2)。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干预前的生活及社会功能、生活质量情况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给予两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实施多维度康复护理策略进行干预。

1.2.1 精神分裂症多维度康复护理策略的制定 首先成立精神分裂症多维度康复护理小组,组长有护士长担任,小组成员为全体护理人员[2]。在组长组织领导下,全体组员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相关的参考文献进行广泛查阅,初步护理策略根据证据等级评价选择出级别高的研究成果作为依据,并在小组内进行集中讨论,结合以往经验,最终制定精神分裂症患者多维度康复护理策略:首先确定对患者进行干预的范围为其日常生活、学习行为、精神娱乐、社会交际以及职业发展等领域,对护理内容、频率、时间长短以及具体护理方式进行具体化、规范化制定,要求计划措施具有实际可行性。

1.2.2 精神分裂症多维度康复护理策略的实施 ①日常生活技能:护理人员指导并督促患者完成日常的铺床、清洗衣物、物品归纳、身体清洁、服药、修剪指甲、刮胡子、领餐具以及餐后归还碗筷等日常生活基本技能。分别在上午和下午2次/d进行干预,30 min/次;②学习行为技能:组织患者每天收看2 h合适的图书、报纸、电视节目等。护理人员经过精心的备课后在每周周三下午患者午休结束后讲课30 min,主要内容是基本的精神卫生知识,另外对患者用药、病情发展、出院后自行护理方面的疑问做出解答[3];③精神娱乐技能:根据患者自身爱好及特征的不同组织建立体育、书画和文娱等兴趣小组,并积极引导患者加入其中,每日参与小组活动1 h。组织患者每天进行15 min的广播体操锻炼,可适当组织时长2 h之内的文娱比赛,并给予优胜者合适的奖励措施;④社会交际技能:每周一在患者午休结束后进行一次30 min的课程,帮助患者学习社交场合中适宜的交往和相处方式等,并在每周五下午组织90 min以内的情景模拟表演;⑤职业发展技能:每周二下午在患者午休结束后指导其学习制作手工艺品,时间为1 h,并适时举办手工艺品展览比赛。

1.3 观察指标

1.3.1 康复效果 采用FAQ (功能活动调查表)、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价患者在干预前后的生活技能变化情况,评分高者生活技能较低;采用SD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价患者在干预前后的社会功能变化,评分高者社会功能缺陷程度高[4]。

1.3.2 生活质量 采用COOP/WONCA(社区人群功能测定量表)、QL-index(生命质量评价量表)和KPS(卡氏评分)评价患者在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评分高者生活质量较高[5]。

1.4 统计方法

研究通过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治疗前后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康复效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的FAQ、ADL 及 SDSS 评分均明显较低(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技能及社会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技能及社会功能评分比较[(±s),分]

组别FAQ ADL SDSS观察组(n=52)对照组(n=52)2.05±0.20 3.24±0.28 15.01±1.17 18.12±1.35 3.44±0.27 4.83±0.39

2.2 生活质量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COOP/WONCA、QL-index以及 KPS 评分分别为(24.61±1.57)分、(5.76±0.41)分和 (58.23±3.52)分;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 COOP/WONCA、QL-index以及 KPS 评分分别为(20.44±2.08)分、(5.20±0.31)分和(54.75±3.15)分。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的COOP/WONCA、QL-index以及 KPS评分明显较高(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能够通过正确合理的药物治疗缓解控制,而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治疗最大目标是使其回归社会,因此,对其采取全面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措施十分必要。该次研究的出发点是患者在日常生活、学习行为、精神娱乐、社会交际以及职业发展5个领域的能力,对其采用多维度康复护理策略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的 FAQ、ADL 及 SDSS 评分均明显较低 (P<0.05),COOP/WONCA、QL-index以及KPS评分则明显较高(P<0.05),效果理想。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的第一层目标是采用药物干预控制其症状,第二层目标是完成患者的社会回归,第三层目标则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全面细致、切实可行的康复护理措施对于完成第三层目标必不可少,这也正是常规康复护理难以做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同时存在多种功能障碍,常规康复护理措施很难对其做出全面化、规范化的护理措施,片面无序的特点导致其护理干预效果不理想。而多维度康复护理策略的制定建立于广泛的资料查阅、证据级别评定、集体讨论以及标准量化处理基础之上,明确患者需要进行护理干预的领域,并对护理内容、频率、时间长短以及具体护理方式进行具体化、规范化制定,因此取得了更为有效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多维度康复护理策略的应用效果良好,对患者的生活技能、社会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等均有明显提升作用。

[1] 吴振欢.康复护理管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症伴有躯体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124-126.

[2] 吕灯兰,朱培荣.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12):1654-1656.

[3] 于新红,于新萍.多维度深度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4):9-10.

[4] 于新萍,于新红.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4):13,27.

[5] 李琳琳.康复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J].当代护士,2018,25(1中旬刊):73-74.

猜你喜欢
多维度精神分裂症康复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14
“多维度评改”方法初探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4
多维度市南
商周刊(2017年7期)2017-08-22 03:36:22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食管疾病(2015年3期)2015-12-05 01:45:09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0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体育师友(2012年4期)2012-03-20 15: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