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舞蹈文化伴随其人种的诞生而发生,每一个民族的舞蹈文化都有它传承、保护和发展的内部和外在因素。随着历史的演变、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舞蹈文化意识的提高、非遗的保护和历史遗产的复现,在这一背景下,促使了舞蹈原生性、次生性、再生性舞蹈文化的交融与发展,成為当下舞蹈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原生性;次生性;再生性
一、原生性舞蹈在现代化冲击下的发展现状
1.原生性舞蹈的特点
原生性舞蹈是指一个种群、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最初的舞蹈文化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但仍然保持其独特的本质特征和原始的基本状态具有象征性的地域文化。原生性舞蹈是与特定环境相适应的产物,体现着一个民族、地域的乡土生活、传统文化和历史发展的真实缩影,通过活灵活现的肢体语言展现着该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带给观众自然纯朴、真实客观的审美感受。这类文化艺术不仅是社会历史的丰厚积淀,更是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遗产。
2.原生性舞蹈的价值性
从历史层面看,原生性舞蹈受特定社会制度、经济、文化水平的制约存活于一定社会形态中发展、传衍。从现实层面看,它们经久不息存活于当下是历史遗存的踪迹,更是我们寻找这一部分历史的锁钥。舞蹈文化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舞蹈文化蕴含着民族精神,体现着一个民族精神的内涵。原生性舞蹈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与特点,如若忽视这一问题势必导致民族精神的消褪甚至灭亡。
3.当今视野下的原生性舞蹈
(1)非遗与原生性舞蹈。“原生性舞蹈文化”是一个新概念,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世,原生性舞蹈成为了舞蹈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成为了舞蹈学术界研究的一把枷锁。但究其本质而言,原生性舞蹈作为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众多非遗文化的熏陶下恰恰是民间舞蹈文化遗产原生性与再生性的交织和纠缠。原生性舞蹈是非遗的重点保护对象,也是众多舞蹈编导追求的创作题材,逐渐成为了人们审美的新时尚。
(2)现代化冲击。在现代化冲击下,很多青年人追随现代化潮流,享受现代化生活,对充满乡土气息、原汁原味、古朴自然的本土传统舞蹈文化丧失了原有的民族认同感,原生性舞蹈的次生性和再生性出现了严峻的断层现象。在现代化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原生性舞蹈文化的繁荣、发展与保护,改变人们对原生性文化精髓的审美再认识。研究舞蹈的原生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教育背景下的舞蹈次生性
关于“次生性舞蹈文化”,是缘于人们发展的需要谋求原生性舞蹈文化资源作为中介来进行的自我创造,它在本质上是当代人们适应社会转型进行的一种文化生产现象。舞蹈艺术家在田野采风以舞蹈原生性为基础,依据其节奏的类型来提取特征,确定舞蹈形态的基础单位,构成舞蹈的内在韵律,加工、创造用于舞蹈教学,从而实现舞蹈次生性的教育目的,促进了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周代用《六代舞》和《六小舞》作为教育的课程,我们可以看出舞蹈自远古就开始作为教育的手段,实现人们的发展需求。
三、舞蹈再生性——以《丝路花雨》为例
中国舞剧里程碑——《丝路花雨》,令我们迁思回虑和惊赞。它是敦煌舞的再现,也可以说是《西凉乐》的再现。它采用敦煌舞姿和壁画元素,显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舞剧编导们把瑰丽多彩的敦煌壁画搬上了舞台,让我们看到了活的敦煌壁画。
试想在《丝路花雨》未上演之前,谁又知道敦煌舞的存在呢?这种舞蹈艺术的复现与再现,让我们回味了历史。虽然一些传统的舞蹈艺术已经荡然无存,给我们留下的只是残缺的壁画和画像砖,但是舞蹈中静止姿态对于舞蹈形态的构成,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设想拥有这种零舞动何尝又不是一种幸运呢?面对少许的舞蹈历史遗迹,如果我们没有做好舞蹈复现与再生性的工作,很难想象几个世纪以后它还是否存活,我们要用可操作的方法来构建舞蹈语言。历史留给我们的都是财富,在面对逝去的舞蹈艺术,做好复现与再现、濒危舞种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是我们舞蹈界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且刻不容缓。
四、舞蹈原生性、次生性、再生性的交织
1.交织与纠缠
舞蹈的次生性和再生性,都离不开舞蹈的原生性,“原生性”保持传统舞蹈形式,留存其根基,“次生性”系统化、目的化、规范化、目的化、美化,而“再生性”成为延续舞蹈文化传统的活力。从原生到次生再到再生体现着舞蹈艺术的发生、发展与轮回的过程,同时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社会作用。没有舞蹈的原生性,我们无法完成舞蹈的次生性和再生性,再生性的舞台艺术品与植根于民间自然传衍的原生性舞蹈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总之,舞蹈艺术无论怎么样创新,只要淡化、游离其民族属性的原生性面貌,都难逃失败的命运,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2.根
艺术的命脉离不开根的滋养,舞蹈艺术也不例外,舞蹈原生性就是掌控舞蹈艺术命脉的关键,是舞蹈艺术的根基、生命力的源泉。原生性舞蹈积淀了人类原始自然的特征,也存贮了人类进化的印记。我们在进行民族民间舞创作中无论我们想要达到什么样的高度,都必须从原生性的“根”出发,在借鉴外来舞蹈文化,唯我所用的同时也要牢牢把握住这个“根”,不能失去原有的味道,更不能变质。
五、结语
舞蹈必须适应环境的功能要求才能生存和发展,但舞蹈的一切适应性功能都脱离不了它的表意与审美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化的冲击、外来舞蹈文化的影响、人们审美趣味的改变、历史遗存原生性舞蹈资源的匮乏,阻碍了舞蹈艺术的发展。但是我们清晰的认识到了历史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保护和传承原生性舞蹈,优化舞蹈次生性的质量和水平,强化创作者的“舞蹈生态意识”,提升民族自觉,加强和完善舞蹈再生性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努力做好舞蹈复现性的捕捉与挖掘,以此促进原生性、次生性、再生性的舞蹈艺术在交融与发展中前行。
参考文献:
[1] 郭佳琪. 布依族舞蹈的原生性与现代化传承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 2014.
[2]方墨涵. 原生与再生[D].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9.
[3]刘宗碧. “原生态文化”问题及其研究的理论辨析[D].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09.
作者简介:杨洁(1996-),女,汉族,山东菏泽,新疆艺术学院舞蹈系研究生,研究方向:新疆舞蹈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