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以及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大,很多高校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以创业为出路,因此高校学生的创业教育渐渐成为了教育的重点和社会的热点。推动高校创业教育更好地发展,要在理解创业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深刻分析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进步和不足,在创业教育的实践中进行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创业; 教育发展与实践
高校创业教育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学生主体意识的教育; 二是学生创业意识的教育; 三是学生创业精神的教育; 四是学生创业品质的教育; 五是学生创业能力的教育。当前世界已经步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我国高校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必须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在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高校需要创新教育机制,转变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模式。
一、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具有的模式和现状
随着教育经验和实践的积累,我国的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形成了一些模式,对于创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种模式是把素质的提高作为创业的基础,结合创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两大教育理念,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第二种模式是把创新作为创业的基础,通过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来推动其创业能力的提高。具体来说,这一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和资金的支持来鼓励学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第三种模式是通过强化学生的创业技能来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为学生搭建了更加优秀的创业实践平台,除了讲授专门的创业知识,还通过各项训练来强化创业技能,培养学生创业的兴趣和意识。学校还与校外各知名企业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由企业家来对学生进行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二、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创业教育知识与资源的缺乏
目前大部分学生虽然具有自主创业的愿望和热情,但是缺乏自主创业的知识与资源。创业不仅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科学的智能结构,还需要容纳多学科。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健全与相关信息的不对称影响了学生创业的目标与具体的创业操作实施。再者,大部分学生存在因循守旧的思想,紧紧束缚了创新的思维意识与能力的提升。如何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创业知识面与提供广阔适用的资源是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一个主要问题。
2.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
创业就业教育培养模式重学科划分、专业技能培训和卷面考核,课程划分、学科积累、具体实践与应用和教学组织分配缺乏弹性和适用性,这直接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高。值得关注的是,创业教育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课程体系和非课程体系。单纯把课程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根本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创业教育的本质就是提升学生本身创业知识面与具体的实践能力,洞察社会发展的关键点与现实机遇,通过自身知识的发挥,提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际成效。而目前,国内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基本停留在書本的传授当中,不注重学生的具体实践能力提升,鉴于此, 如何进一步完善创业教育体系是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三、推动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创新的改革措施
我国很多高校借鉴了国外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但是没有注重消化吸收,没有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导致教育模式僵化,减缓了创业人才的培养进度。因此,进行创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要改革理论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创业教育最基本和最初的环节就是基础理论课程,抓好这一环节,能够牢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创业技能。要改革以往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消化和技能的培养,注重情境教学的运用,活化知识,让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创业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
2.要加强创业案例研究的引入
将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因为案例学习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研究成功的案例能够激发学生创业的信心和勇气,研究失败的案例能够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创业之路中,有人失败,有人成功,研究他们的案例能够获得经验,吸取教训。高校教师要注重案例的搜集和选择,选取典型的案例作为教学材料,一方面帮助学生深化对创业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对创业的直观认识。
3.要增加实践项目,强化实践效果
创业实践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要更多地进行实践项目的开发,同时要注重实践的效果,不能浮于表面。要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创业活动的所有环节,切身体验创业的每个过程。创业教育的发展之路还很漫长,需要高校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找到更适合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高校自身要努力改革创业教育的模式,创新教育思路和方法。同时政府和社会要给予创业者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为创业者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作者简介:杨婧妤(1992-11-19—)女,籍贯 贵州,单位,武汉工商学院,学位:学士,研究方向,会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