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探索高等教育全方位育人机制,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是高等教育院校的首要工作。顺应时代要求,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用好课堂教育这一主渠道,构建高等院校全员参与的全方位育人机制,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中,努力把当今大学生培养成为新一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等教育 全方位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
1.高等教育全方位育人的内涵及实施意义
1.1高等教育全方位育人的内涵
高等教育全方位育人即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包括学校制度建设、学校教职员工队伍建设、学生组织的建设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等,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中,探索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型育人方法和育人机制,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育人工作的实效性,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發展的人才。
1.2实施高等教育全方位育人的依据和意义
教育兴则人才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高等教育教学活动及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构建科学的高等教育全方位的育人模式,是符合国家政策要求,顺应时代要求培养新一代高素质人才的出发点和归宿。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等教育育人工作是一项全方位、全员性质的工作,各高校要自觉运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努力探索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使高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只有如此才能促进大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一方面可以提高高等院校的竞争力和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对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2.当前高等教育育人现状
2.1教书与育人脱节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要做好育人工作。然而在高等教育院校教师师德问题已然成为制约全方位育人工作的重要障碍。
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自身人生观、世界观有待提高,表现在:部分教师不分场合在课堂中或日常生活中使用不文明语言;部分教师课上照本宣科,课后与学生称兄道弟;部分教师对本学科课堂教学任务尽职尽责,但不渗透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毫不关心;部分教师不注意和同事之间的团结协作,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个人的工作,与己无关,在职称评审过程中为获得竞争力恶意贬低其他同事,或在工作中互相推卸责任。以上这些状况都有损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与教书育人的使命背道而驰,违背高等教育全方位育人的工作理念。
2.2管理与育人脱节
目前,很多高等教育院校仍延续多年前落后的管理制度,管理理念有待革新。旧的管理制度,仅仅把学生看作是管理的对象,缺乏变通性和灵活性。只有在学校管理中纳入学生,使学生参与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中来,不仅有助于保障学生权利,便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和谐友爱的管理团队,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等教育院校的教务、团党委等部门的管理人员往往素质不高且育人意识淡薄,对学生的思想问题实行不管不问的态度,对于在本部门范围内发生的问题也是推给辅导员去做。
2.3服务与育人脱离
服务与育人,主要是指高校后勤工作在育人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后勤工作中往往将宿舍、餐厅、卫生室、超市等服务性工作交给社会人员去办,这些人员学历层次多数偏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和自身素质条件的限制,往往只讲服务不讲育人,甚至既不讲服务又不讲育人,只顾盈利,无法将服务与育人挂勾,因此服务育人功能无法发挥出来。比如,某高校超市出售过期食品;某高校复印社为学生考试提供考试要点、小抄、作业代写等服务;高校内设网吧,学生通宵打游戏。这些不良风气,不仅对学生身心健康不益,更助长了学校的学风、校风中的不正之风,与“学校是育人场所”这一概念脱离。
3.构建全面育人方案
3.1用好课堂教育这一主渠道
《礼记》中记载:“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我国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把教师的职务概括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把学生的任务概括为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高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应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高等教育育人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通识课程的有机结合,通过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活动,整合课程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
规范高校各学科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引导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把知识教育和价值教育能力培养结合起,确保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教师既要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工作,更要体现“为人师表”的模范作用。倡导高等教育教师施言传、巧引导、重身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观念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中,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和人格魅力启迪学生。
通过开展各项活动,比如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和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定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比如主题班会、法制教育报告会等,让学生学法、知法、懂法,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2构建全员育人体系
高校全方位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全员育人体系,形成教育合力,实现教育主体最大化,提高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整体效能。
加强高等教育院校全体教职员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明确高校各类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职员工都负有育人职责,提高全员育人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来,构建高校教育院校全员育人体系。通过学生代表,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和主流思想,搭建学校与学生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让学生适当参与学校管理制度的起草及修订工作,使学校管理制度更具人性化。与特殊学生家庭(比如:家庭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建立动态联络机制,以便随时调整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对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提供帮助和指导。
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形成产学研关系,建立教育教学实习基地,把教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素质培养与人才需求对接起来,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3.3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弘扬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人、塑造人。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索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新路径。加强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宣传,通过对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习惯等相关信息的传播,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加强高等教育院校特色文化建设,将学校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对学校历史文化资源的感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陶冶情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面墙都说话。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当让每一个角落都能使学生受到文化和艺术的熏陶和渲染,使高校全方位育人工作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比如:西安交通大学采取的本科生书院制育人模式,该校成立了八大书院,打破专业划分、学生自主选择书院,本科新生入学后,学籍上隶属专业学院,同时也加入一个书院,将教师办公室搬进学生宿舍,形成一支以辅导员为主的专职学生管理队伍,并设置健身房、信息室、心理咨询室等公共活动场所,通过设计制作各具特色的院徽、院旗,宿舍文化长廊建设,构建便捷和谐的生活学习服务空间,促进学生学业和素质的提升,与专业学院的第一课堂育人工作形成互补,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3.4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
推动高等教育全方位育人与新媒体新技术融合发展,增强育人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努力使网络传播成为高等教育全方位育人新阵地。
在海量的新媒体信息中,教育并教导学生能够有意识地选取内容健康、政治思想鲜明的信息,使学生远离垃圾信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及时对网络热传的话题和学生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热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宣传解读,利用学校网站、微信、微博、贴吧等大学生活跃的平台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引导,有效促进学生间的正能量传播。
高等教育全方位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全员共同参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结合高等教育院校实际情况,制定具有本院校特色的全方位育人方案,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培养新一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赵立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书育人新思路的探讨”[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
[2]张兴唐:《教书育人 全方位为大学生的成人成才服务》[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4期。
[3]秦川:“论高校大学生实践育人机制的反思与重构”[D],2009年。
[4]闻忠禧:“构建高校全方位育人的方略研究”[D],2010年。
(作者简介:谭夏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讲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育理論与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