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倩
[摘 要]语文是一门感性想象要求很强的课程,它不像数学有很多的概念理论,这给了学生很大的自我发挥的空间。在八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将学生的思维限定在死板的界限中,相反,教师应当发觉发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并且适当引导学生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语文学习 ;发掘学生潜能 ;教师的引导
一、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想将一门课程学好,都需要拥有浓厚的兴趣。有些兴趣是学生天生具备的,这与父母的遗传有一定关联,例如有的学生的家长是语文老师,于是一开始接触语文时就有浓厚的兴趣,很多知识老师一点就通,这也可以被称为天赋。但是在生活中,大多数学生并不拥有这种天赋,于是很多学生以对该门课程没有兴趣为借口不认真学习。应当注意的是,兴趣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培养起来的,而且通常大多数人都是靠这种后天培养起来的兴趣去学习的,而培养起对语文的兴趣就需要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以及学生的悟性去实现。
语文课程不像数学,不是通过短时间的努力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语文这种学习持久性的特点允许教师将课堂生动化以及趣味化。例如,教师在上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这一课时,可以将学生的思绪引出课本,可以用ppt给学生播放云南西双版纳的旅游视频,让学生对那里的景色有更为深刻的了解,紧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自己曾到过哪些景致优美的地方,组织自己的语言来口头描述那些地方的风光景色以及风土人情,同时说出自己去到那里有什么深刻的感想。教师的这一系列做法都会引起学生强烈的思考与讨论,勾起学生浓烈的兴趣,同时,通过学生诉说自己真实的旅游经历可以让他们在理解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时更为容易,学生的思想一旦与课本中的内容产生了共鸣,就达到了将语文学好的基本点了。教师切忌为了完成教学目的而将目光禁锢在书本中,教师必须善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成功生动。
二、教师应当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要让学生主动自发地获取语文知识,教师就要将教学形式丰富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给学生充足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以适当加入学生朗读,话剧表演,练习书法,习作培训,做读书笔记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到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和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认为这些做法一方面会分散学生学习课文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会拖慢教学进度,所以不去尝试这些方法,他们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他们一味将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的做法会让更多学生对语文课产生抵触感。例如,在上“晏子使楚”这篇文言文课文时,教师若一味将文言文的句式和词语解释传授给学生,就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教师不妨要求学生提前对照着参考资料将整篇文章翻译成现代文,并且自行分组将文本内容用话剧的形式展现出来,组员共同商议由谁来饰演晏子,谁来饰演楚王。在上课时,教师让学生小组自愿到讲台上表演话剧,这样做一方面极大地增加了语文课堂的趣味生动性,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自学以及分工合作的能力。教师若经常将语文课堂的多样性展现给学生,就能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教师也可以适当为学生设置几节自由读书的课堂,要求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并且做好读书笔记,这样会使学生形成做摘抄笔记的习惯,学生就是在对知识的日积月累过程中学好语文的。
三、教师应当多去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要将语文学好,学生就要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敏锐的生活洞察力。教师应当意识到语文课程的特色,并且将这种特色做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语文课上,教师不能将学生的思维限定在書本内容中,不能让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在语文学习中,这种目的性很强的学习计划往往效果不佳,学生要通过平时的积累,以及多多去感受生活才能建立起扎实的基础。语文课文实际上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创作出来的文学篇章,学生如果希望对其有准确的理解,就不仅仅需要逐字逐句去朗读理解,还需要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只有善于从生活中的经历得到感触和总结,才能在理解课文时做到有的放矢。教师要将教学重心的一部分放在激发学生内心世界上,让他们养成贴近生活,多多思考的习惯,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写周记的家庭作业,题目自定。通常,此类开发自由性的作业不仅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有一部分学生还会乐意去完成此类作业。写周记这项作业一方面能使学生主动贴近生活,感受自然之美,从而能抒发出真挚的内心感情,另一方面,教师也能通过阅读学生上交的周记对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加了解,在批改时,教师应当增加赞美鼓励之辞,才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更为大胆地展示丰富的内心世界。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多多向学生提问一些开放性问题,尤其对于感情不太丰富的学生,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增加他们发言的机会,鼓励他们描述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感想,这样才能让他们培养出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
四、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科特色,并且尝试各种不同的教学形式将其展示给学生,才能让学生看到语文的趣味性,从而在老师的引导下培养出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作为教学重心,才能让学生创作出成果的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1]林国成.浅谈当代中学教育.[M]教学与管理2016(15).
[2]孔春.论如何实现语文课堂的开放性特点.[M]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