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商业票据和商业票据评级的概念、现状,阐述了构建商业票据评级体系对票据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产生的重要意义,即在票据市场的参与主体、票据交易量、推动融资性票据的增长、利率的市场化及我国票据市场的国际化方面都有很大的好处,然后说明了构建票据评级体系应该包含的内容,进一步在评级机构、法制建设、评级主体、客体等方面提出了对我国票据评级体系构建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票据 评级体系 票据市场
一、定义及现状
商业票据是指由金融公司或某些信用较高的企业开出的有确定的金额及到期日且无担保短期票据。商业票据的可靠程度依赖于发行企业的信用程度,可以背书转让,可以承兑,也可以贴现,是筹措流动资金的工具。因此,商业票据既是一种结算工具和支付手段,也是企业短期融资的工具。
商业票据评级是指对商业票据的质量进行评价,并按质量高低分成等级。商业票据是信用性票据,直接反映了发行者的商业信用状况。
近年来,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步伐己经明显加快。在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依法保护企业和个人信息安全。对于票据市场领域信用建设,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的通知》提出,要求加大对金融欺诈,披露虚假信息等金融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规范金融市场秩序。
从规模上看,到2014年上半年,全国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11万亿元,承兑余额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同期全国金融机构累计贴现己达25.6万亿元,同比增長14.7%,其中票据贴现在各项贷款中的占比为2.84%.庞大的市场背景下,由于缺少相关评级中介机构,导致中心银行银票和商票规模难以扩大,票据的签发和流通受到真实贸易背景审查的条件限制,票据的融资功能难以发挥作用等。
作为灵活的汇兑工具,尽管票据市场规模日益庞大,但在实际业务展开中,仍主要依赖于经验判断信用水平,票据行业存在大量信息不对称现状,市场上缺乏一个专业全面的商业票据评级体系。因此,构建商业票据评级体系对票据市场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构建商业票据信用评级的意义
商业票据是信用性票据,直接反应了发行者的商业信用状况,也就是说,票据当事人主体的信用状况直接决定了票据的信用质量。高质量的票据,是票据市场稳定繁荣发展的基础因素。因此,构建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对商业票据市场的运转及稳健发展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其意义如下:
(1)有助于遴选合格主体进入市场,有效降低遭遇信用风险的可能。不能取得评级或评级不合格的企业自然被阻止在票据市场之外,起到了降低市场的非系统风险、保护票据投资者利益的作用。即便是进入票据市场发行票据的企业,其经营状况及发行票据的用途和目的不尽相同,而通过票据信用评级,向风险偏好程度不同的投资者提供了不同的风险信息,供其选择。而且,应用评级系统,投资对象的评级一目了然,也有助于投资者选择投资对象,这些优点都会最大限度的吸引投资,活跃交易并从根本上保持票据市场的稳定并促进其发展。
(2)有助于利率的形成机制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在真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由资金的供求双方决定,发行人希望票据以较低的利率发行以减少资金成本,而投资人则希望以较高利率发行以获得更多的利息收入。票据的不同等级反映了不同的信用溢价,一般而言,等级越高利率越低,等级越低利率越高。商业票据评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均衡利率水平。而市场化的利率水平,是票据市场繁荣稳定的基础因素之一。
(3)有利于票据发行者筹集资金。对于那些初次进入票据市场且不为投资者所熟悉的发行人,通过对其发行的票据进行评级,其资金实力、信誉及还本付息的可靠性等情况能被准确有效地传递给众多投资者,使其他经济主体能够以资信等级做依据进行投资选择,也从而决定了其能否从其他主体那里得到资金融通和得到多大的资金融通。从长远看,评级良好的发行人,其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发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国票据市场主体不足的问题。
(4)为融资性票据的大量发行提供了必要保证。健全且先进的商业票据评级体系,从投资主体到票源方面都丰盈了票据市场,促进票据业务的稳健发展的同时便会推动融资性票据的发展,提高其在票据市场中的占比,由此可见,统一规范的信用评级标准,有利于信用约束机制形成,为融资性票据的大量发行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促进了票据市场功能的全面发展。
(5)有利于提高我国票据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对商业票据评级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在中国票据评级体系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应该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可以吸收借鉴国外经验教训并结合中国社会经济及票据业务发展状况加以具体运用。同时,商业票据评级体系的建立健全,也会吸引外国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票据市场。因此健全的票据评级体系,可以使我国票据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融入国际金融体系。
三、商业票据信用评级的内容
商业承兑汇票信用分析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产业、企业素质、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偿债能力、商业承兑汇票的票项分析等六个方面。其中因商业票据属于短期债务,其偿债能力和财务状况是最主要的分析内容。
(1)产业:产业分析的目的是评估付款人所在产业风险、产业景气性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以及在该产业属性下企业信用分析的重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看:对企业进行产业划分、产业地位与特征、产业政策、产业景气性、产业竞争程度。
(2)企业素质:企业素质分析的目的是评估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与同业竞争的优势与不足等。主要可以从领导素质、职工素质、技术素质、企业规模和外部支持几方面来考察。
(3)经营管理:经营分析的目的是评估企业的经营稳定性、核心竞争力、主要经营风险和未来经营发展趋势。管理分析的目的是评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管理素质。
(4)财务状况:财务状况包括财务概况、会计政策、财务政策、资产构成、负债构成、盈利能力、现金流、债务预测等方面。财务分析的目的是评估企业会计、财务政策的风险取向,财务数据的真实性,资产质量,负债水平,盈利水平,现金流量等。
(5)偿债能力:①短期偿债能力,即流动性:首先应对营运资金分析,营运资金为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是衡量总体流动性状况的主要指标。其次,可进行比率分析。衡量流动性的几个主要比率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②长期偿债能力:实践中,重点评价的是资本结构,即企业自有资金与借入资金的比重。若比重较高,则说明资本结构健全,长期偿债能力较强;反之则弱。常用比率有债务比率、长期负债与资本化净资产的比率、流动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等。③近3年信用记录,包括借款、应付票据、应付款、其他应付款、应交税金等偿还、付款或上缴情况;④备用信用支持:应考察商业票据的发行是否得到了额外的信用支持,以及支持的方式及支持者本身的信用状况。比如,有些企业发行的商业票据,有银行通过备用信用证或提供不可撤销的循环信贷额度等的支持,在进行评级的时候均应予以考虑。
(6)票项分析:主要是对企业目前签发的承兑汇票总量、历年签发总量与承兑总量的对比关系、签发商业票据的用途和目的等来分析,如果所筹集资金用于季节性流动资金的需求,级别就可以评高一些。
四、商业票据评级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全国性的权威评级机构
我国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权威信用评级机构,是我国票据评级体系构建缓慢的重要原因。央行以其广泛性和权威性,在全国性的评级机构的构建方面将发挥主导作用,而且央行己出台了《关于促进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提高企业结算效率,调整商业汇票种类结构,引导和鼓励商业信用发展,发挥商业承兑汇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久的将来,希望针对信用评级建立专门的评级机构,由其来推动汇票的出票人、承兑人进行信用评级,并将评级结果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依法接受查询,将极大的推动票据市场的稳定繁荣。
另一方面,一些商业性民间机构,如票据宝等,也在推动收费型票据评级体系的建立,在票据评级体系的构建上开了先河,为全国性的评级体系的构建起了示范作用。
(二)法律和制度的修订和完善
商业票据信用评级体系的构建,应依据《票据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银行支付结算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促进商业承兑汇票发展的指导意见》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但是,相比较于国际票据市场,我国票据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我们应尽快修订和完善票据相关法律,作为商业票据信用评级体系的制度保障。
(三)针对评级参与主体的不同角色,设定评级标准和框架
在票据市场中,参与者涉及银行、企业,作为发行人、承兑人、贴现人和担保人等不同角色,针对参与主体在票据流通中的而不同角色,在评级的要求上也不尽相同。同时,应针对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企业进行不同框架的评级,使评级更贴合实际应用。
(四)针对商业票据票项的評级
作为信用评级的客体,商业票据票项的因素,如票据的用途、票面金额的大小,期限的长短等,应作为评级的考虑因素,结合票据发行人进行综合分析。
(五)可以依托现有企业评级体系,针对商业票据的特殊性,建立商业票据信用评级体系,并进行追踪
现在已有的企业信用评级已相对完善,涉及企业的长期信用评级和短期信用评价等,要想快速的建立票据评级体系,可以在其基础上考虑票据业务的特殊性来进行改良。对企业已建立的商业票据评级,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追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