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撰:徐代泉
徐代泉先生作学术报告
对黄梅戏传统声腔进行音乐形态学研究,可概括为六个字,即“四板”、“三腔”、“杂调”。
[平词]
[平词]的基本结构,不论男腔或女腔,都是由四个不等长的乐句构成。即起板句、下句、上句、落板句,形成了起、承、转、合的结构。
女[平词 ]:
男[平词 ]:
上下句结构的女[平词]与男[平词]:
[平词]的补充腔句:
迈腔:
女迈腔:(《春香闹学》春香唱)
男迈腔:(《蓝桥会》魏魁元唱)
切板(或截板)
女切板:(《天仙配》七仙女唱)
男切板:(《天仙配》董永唱)
哭介:
哭介分为单哭介与双哭介:
女单哭介:(《山伯访友》祝英台唱)
男单哭介:
女双哭介:(《鸡血记》陈氏唱)
男双哭介:(《桂花树》曹振榜唱)
平词对板
[对板]不光在[花腔]、[彩腔]里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平词]里也有风格各异的[对板]。它不仅可以保持在一个调高里演唱,也可以进行同主音不同宫系的调性、调式的转换演唱。演唱的形式可以男先唱,也可以女先唱;可以一人唱一句,也可以一人唱两句或者半句,甚至也有一人唱的[对板]。
A.一人唱的对板
B.生唱各唱一句的对板
这种形式在传统戏中出现较多,变化也较丰富。
a.生唱上句的对板
b.旦唱上句的对板
c.旦唱上句带滚唱的转调对板
C.生、旦各唱两句不转调的对板
D.生、旦各唱两句转调的对板
E.生、旦各唱半句的对板
[二行]
[二行]是对称结构的双句体,单板眼(2/4),多在弱拍开口,适于表现叙事、回忆和不安的情绪。该腔一般不独立,多与[平词]、[火攻]等腔联用,多从下句接腔,并有越唱越快的现象。
女[二行]上下句基本结构:
男[二行]上下句基本结构:
[三行]
[三行]有上下句双句体结构,也有四句体。有板无眼,多为一字一音。适于表现情绪激动、紧张的叙述。不独立使用,常与[火攻]、[二行]、[平词]联用。
女[三行]上下句结构:
也可以连在一起:
女[三行]四句结构:
男[三行]上下句结构:
也可以连在一起:
[火攻]
[火攻]速度较快,慢些的叫[八板]。由于每句唱腔是八拍,锣鼓伴奏也是八拍而得名。在黄梅戏中,使用率较高,仅次于[平词]。可以独立使用,常与[平词]、[二行]、[三行]联用。该腔字多腔少,快速适于表现惊慌、愤怒、训斥、恼恨等情绪,慢速适于表现苦闷、失望、焦愁等情绪。
女[火攻]上下句结构:
四句结构:
男[火攻]上下句结构:
四句结构:
[彩腔]
[彩腔]是起、承、转、合四句一反复的单段体,可塑性较强,并逐渐男女分腔。
[彩腔]在基本结构基础上,变化多端,并出现了几种板腔化的腔句,如加滚唱的[彩腔]、减字[彩腔]、长短句[彩腔]等。还有行腔、迈腔、切板等,都是从[平词]的同名补充腔句借用过来。特别是具有戏曲化板式意义的对板、数板、流水板,作用非凡。
“对板”(又称“数板”):
五字句对板:
七字句对板:
[仙腔]
[仙腔]又名“道腔”、“道情”,多用在神仙登场时演唱,曲调优美、动听。该腔来自青阳腔,与[彩腔]、[阴司腔]关系密切,已形成一组不同情趣的姊妹腔。
[仙腔]四句结构:
[仙腔]数板:
女[仙腔]数板:
男[仙腔]数板:
[阴司腔]
[阴司腔]又名“还魂腔”,多用作魂灵出场,或当人物处在病中垂危、情绪绝望时泣唱。曲调哀怨悲凉、缠绵、低沉。多与“数板”、“哭介”、“迈腔”、[平词]等腔联用。
[阴词腔]上下句结构:
[阴词腔]数板:
[阴词腔]的补充腔句只有“哭介”和“迈腔”。
杂调传统中叫“花腔”。
1.用于小戏的“花腔”:
“花腔”一般专曲专用。用在小戏中的“花腔”,有的因戏得名,如:“打猪草调”、“闹花灯调”、“打豆腐调”等。
《夫妻观灯》中有“花腔”:“开门调”、“开门调对板”、“观灯调一、二”等。
《打猪草》中有“打猪草调”、“对花调”。
《点大麦》中有“五月龙船调”。
《蓝桥汲水》中有“汲水调”。
2.用于串戏的“花腔”:
黄梅戏传统剧目中,由数目不等的单折小戏串在一起构成大戏。这些小戏都有自己的“戏名”。如:《大辞店》中的小戏《张三求子》,有个“点兵调”,很有特色。
3.用于正本戏的“花腔”:
正本戏中常用插曲性的“花腔”。如《天仙配》中的“五更织绢调”。再如《珍珠塔》中方卿唱的“道情”,即是插曲“花腔”。
注:资料来源于时白林先生著《黄梅戏音乐概论》。
安庆市蔡山雅苑韵艺术团《打猪草》
吴月霞饰金小毛 周芸饰陶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