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震海
【摘 要】教学过程不能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我们需要改变教师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长处,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培养他们的活动意识,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社会课堂;互动;师生关系;积极性
在互动教学模式中,更要突出学生的“动”。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动”起来呢?
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不在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
现行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互动”从狭义上来讲,指在一定社会背景和具体情况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在教学中,互动存在着师生间的互动和生生间的互动之分。笔者认为,在互动教学模式中,更要突出学生的“动”。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动”起来呢?
一、改变教师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我们要想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地“动”起来,教师的角色必须发生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观察时,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二、创设情景,鼓励质疑
古今中外的哲人是很重视发现提出问题的。费尔巴哈说:“新知识从怀疑中产生。”我国宋代的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李政道博士说:“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学会提问,否则将来就做不好第一流的工作”。而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这种状况,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善于思考的能力,不妨把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转变为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动”起来。如:我在讲“石油给阿拉伯人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时,让学生先阅读教材内容,然后让学生充当“小老师”提出问题,再由其他学生帮助解决问题、寻找答案。这样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同时他们的问题意识也觉醒了,有的同学提出:“石油给阿拉伯人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也有的同学提出了:“西亚国家是靠石油带来财富的,如果有朝一日石油开采完了,他们将如何生存和发展呢?”等等,这些问题引发了学生开放的思索,许多学生大胆设想,畅所欲言,将整节课推向了高潮。
三、引导互教互学,学会协作求知
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呢?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在讲“不同地形的影响”时,如果让学生独自解决好这一问题显然是比较困难的,因此需要小组共同讨论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分别代表生活在五类地形区的居民,结合课本中的介绍,并利用日常生活的积累,讨论不同地形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學习、农业生产、交通等方面的影响。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行动”起来,我在小组学习的要求上补充了一条:进行全班性的反馈时,可以分别答题,也可以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回答,看哪一组回答最好、表现最积极。学生在组长带领下,更加主动地学习,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却有条不紊,因为在互学时,每一个学生都行动起来了,为了小组获得成功和鼓励,他们互相补充,以求答案完整、具体,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培养了他们的协作求知精神。
四、挖掘学生的特长,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尤其是初中学生,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区别于他人,自己拥有的特长。的确,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或擅长歌唱,或擅长绘画,或擅长表演,或思维敏捷……教师若能根据学习的内容挖掘学生的特长,让他们在课堂表现自己,学生就会通过参与,体验到参与教学的快乐、成功的快乐,不仅能让学生“动”起来,还能让他们一展自己的才能,从中学到知识。如:在讲《国家和地区》时,我让学生通过绘画、舞蹈、唱歌、小品等不同形式来介绍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小组汇报时,学生的能力大大出于我的意料。有的同学介绍丹麦时,讲了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有的同学介绍印度时,表演了印度舞蹈;在介绍英国时,有的同学还唱了刚学的英文歌曲;一些同学上网下载了一些国家的景观图;还有的同学在黑板上画了一些国家的国旗……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每一个同学的特长,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表现自己和参与教学的机会,而且也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取了知识,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动”起来。
五、调动学生,培养学生的活动意识
如果说,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体验性。那么,这里的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性和意识,它要求学习不仅要用自己大脑进行思考,而且还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做等。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调动学生,让学生整个“身心”动起来,让他们在活动中解读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这时的教师应是一名组织者、管理者。
(一)在动手中求知
如“纬线和经线”教学时,我就让学生在乒乓球或排球等上面定出北极和南极,画出经线和纬线,分辨出东、西和南、北半球等;学生这样一“动”,对经线和纬线这一抽象知识,就理解得深刻透彻,教学效率非常高。
(二)辩论中求知
如,在教“傍水而居”时,我出了这样一个题目:“水对水乡人们的生活有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哪一方面是主要的”?让学生进行一次小型的辩论,结果班级中马上分成两派,一派说正面影响是主要的,有理有据;另一派说负面影响是主要的,针锋相对。通过辩论学生把他们的想法说了出来,“动”了起来,也逐渐了解了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