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质疑引发数学学习需要探研

2018-07-07 08:06严巧芬
成才之路 2018年17期
关键词:心理特点质疑小学数学

严巧芬

摘 要: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是人的行为最原始的内在力量。数学教师要利用竞赛活动、抓主放次和尝试练习等方式把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出来,清楚地了解学生内心学习的需要,以便有效地引导学生实现并满足这种需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需要;质疑;心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7-0076-01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是人的行为最原始的内在力量。所以,数学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藏在心里的学习需要引出来,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内心学习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实现并满足这种需要。

一、赛中激趣,质疑引需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学生就会产生争第一,得到教师表扬的心理需要,同时也会表现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知识的需要。例如,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时,教师组织全班学生按四个小组分两轮展开读数竞赛。第一轮每组派出一名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出三个万以内的数,由于是学过的知识,几个小组基本打成了平手。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也为下一轮读万位以上数的读数竞赛做好了铺垫,更为读万位以上中间带“0”的数,做了一次很好的复习。第二轮竞赛同样也要在规定时间内,读出三个万以上的数,其中中间带“0”的有两道。在竞赛之前,可以允许小组的其他成员参与讨论,形成共识后,派一名选手来读数。这次的结果有很大差异,教师归纳总结后,得出有以下几种读法:1)八零四八二零零;2)八百万零万四万八千二百;3)八百零四万八千二百。教师让持有这几种读法的同学,当着全班同学再读一遍,而后展开讨论并思考,说出心中的困惑。一时间,小小的问号飘满整个教室。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生1:你用了什么方法,能把这么大的数读得又对又快呢?生2:我刚才读了三个万,你为什么只读了一个万呢?生3:今天学的这些大数的读法与以前学的万以内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生4:有“0”的數中,“0”该怎么读?

竞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营造了竞争的氛围,开发了学生内在的潜能,点燃了质疑问难的智慧火花,让学生藏在心中的学习需要脱口而出,为课堂依需定教指明了方向。这样,就会真正将教的重心指向学生学习的需要处。

二、抓主放次,质疑引需

传统的教学中,在教学新知时,教师也会让学生进行质疑问难,可是因为不分主次,所以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随意,五花八门,有的甚至与学习新知毫无关系,这样就出现什么都问的情况。面面俱到则反而面面不到,什么都疑等于什么都没问,也不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分清主次,把一些简单的、容易的、次要的新知放到课前预习中让学生自行去解决,而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新知的重难点,进行质疑、探究,分析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并在教学时间上予以合理安排。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首先,要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就会有一定的了解,如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怎样验证这些简单的、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就可以解决内化。教师要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有关知识和困惑,在课堂上提出来,这样就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去关注和学习新知的重难点。其次,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并进行验证,确认结论的正确性,让学生体验到自学成功的喜悦,更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求知的欲望。最后,针对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这个重点知识,提出问题和疑惑,把学生求知的目光锁定在学习的重难点上,既迎合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又切中了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特点。

紧扣新知重难点,激励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大胆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其学习的最需要处。这样,在质疑引需的过程中,顺利地把握了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后面的顺需而导、自主探疑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尝试练习,质疑引需

人的能力并不是“听”会的,而是“做”会的。在有限的课堂上,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手又动脑,不能做“看客”和“听客”,教师教的重心要指向学生的疑难处,指向学生学习的需要处。学习的需要来自学生,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先尝试练习,然后发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从而产生质疑,学习的需要很自然地就被引发出来。例如,教学“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这一课时,课程开始,教师出示课本中的例题,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学生有了解决问题的愿望,个个跃跃欲试,接着教师就顺水推舟,让学生们再与课本中的解题过程进行对照,发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

学生通过“试误”,建立起了情境与反应之间的链接,从而提出自己的眼前需要,就产生了急于找到正确解答的心理需要,也就有了集中注意力进入后续学习的高涨情绪,从而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数学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和激发出来,并把握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以高涨的学习情绪去关注、落实、满足自己的学习需要,求得生动活泼的发展,求得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雷晶,靖国平.小学数学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策略探析[J].教学研究,2017(09).

[2]谭劲,李光树.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2014(08).

猜你喜欢
心理特点质疑小学数学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