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定向观课”模式的校本教研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2018-07-07 08:03梁德华
广东教育·综合 2018年6期
关键词:定向校本教研

梁德华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学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从理念走向实践,从效益预测走向效果评价。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效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益等,最终都将体现在“课堂教学”上。

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所有的教育教学改革最终都需要体现在课堂、落实在课堂,教育教学的目标追求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质量不仅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也影响着师生和学校生命活动的质量。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需要研究课堂、改进课堂,实施有效教学。

一、课堂教学教研活动的现状

目前,课堂的研究一般方式是教研组听课评课,让教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对其他教师的授课进行观摩和研究。课堂观摩是目前研究课堂的主要方式,听课评课是教师进行课堂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2012学年开始,旗峰初级中学就开展了基于教学情景的,以教师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为主要特征的反思性校本教研“同课异构”活动,其目的是实现教师之间的课堂教学优势互补,促进教师之间互相启发、共享智慧;增强科组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优化教学的反思和实践,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

经过两个学年的实践,上述教研方式的弊端开始浮现:一是只听课、不评议。不少教师忽视听课评议的重要性,为了完成任务而被动地听课,大大降低了评课效果。二是评议内容表面化。评课教师只是罗列出备课充分、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组织合理、语言生动流畅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语言,对于授课教师的缺点和不足,或只字不提,或轻描淡写。

二、对策:基于“定向观课”模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实践

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听课教师只为完成听课任务,不理解听课的目的,不清楚要研究的问题。要判断听课评课活动是否有效,主要是看其是否对教学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深度。用教师接受的方式,围绕他们更容易认同的内容和问题进行讨论,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应该聚焦于研究主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观察,应当在聚焦主题的过程中建立主题思考的思维方式。但是,一次性的、单独的、基于某一问题的课堂观察,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判断和评价往往具有片段性、局限性,不足以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基于以上认识,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变随意听课评课为定向听课评课,聚焦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提升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实施有效教学,学校决定开展基于“定向观课”模式的校本教研活动。

1. 确定课堂教学的聚焦问题

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包括:如何设计教学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提出教学问题,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何设置学习训练,以优化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如何实施即时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如何表达,以较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如何进行有效的例题评讲,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教学目标的合理设置等。各科组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制定学科教学的定向观察问题。

2. 课前分工与定向听课

科组长把组员分成几个“定向问题观察组”,每组负责不同的观察任务,组员就任务内容详细记录授课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和学习表现,并对活动表现进行点评。每组任务每月变更一次,以利于授课教师就同一个问题进行持续研究。

3. 课后研讨与总结归纳

每个观察小组成员以研究者身份在课后花15分钟时间进行意见反馈,形成共识,挖掘授课教师的优点和创新之处,亦对其提出改进的建议。全科组集中,各组交流观察的结果和观点,并对教学过程中具有研究和推广价值的案例、困惑和问题进行记录。各科组建立定向观课档案,记录课堂中即时生成的实践问题,将其作为教学研究的一手资源。

4. 开展课题研究、建立资源包

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优秀“记录”的交流学习,教师对课堂教学做反思笔记。科组长组织收集和建立“学科教研资源包”,学校对各科组“定向观课”生成的资源进行定期检查,在全校开展以“定向观课”为主题的课题研究,教师通过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审报各级有关“定向观课”内容的课题,并开展研究活动。

三、基于“定向观课”模式的校本教研活动的成效与思考

1. 成效

活动开展一个学期以来,效果良好。教师提高了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明确了教学研究的目标,逐渐懂得在教研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实践。教师根据自己所观察的课堂教学内容发现问题,形成了研究小课题;积累了课堂教学研究的经验素材,撰写了质量较高的论文。

2. 思考

核心问题——教师“问题意识”不强。教育研究是对教育问题的一种认真、系统、持续的探究活动,是针对问题有系统地收集资料、寻求答案的过程。目前,阻碍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最核心原因,是教师自身“问题即課题”的意识不强,教师难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围绕问题开展研究。

基于“定向观课”模式校本教研活动的深入理解和深化操作。“定向观课”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的行为构成。“定向观课”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的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的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通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定向观课”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从课前会议的讨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察与记录,到课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

“定向观课”是听课评课的一种范式,是教师研究课堂的一种方式,但它不是唯一的方式,它不是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全部。它主要完成三项任务:一是描述教与学的行为、诊断教学问题,二是帮助教师改进课堂中具体的教学问题,三是改变教师日常的课堂研究行为。然而,课堂观察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课堂观察只能观察可视、可感的现象与行为,如教师言语、学生的课堂反应、课堂活动等。从现象理解本质,是一种归纳的方法,所以,确立或建构较为科学的课堂观察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3. 深化研究的內容,指向深度思考

通过“定向观课”课堂观察分析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确立指向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课堂观察的目标,建构指向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课堂观察的内容,探索指向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课堂观察的具体操作方式,探索指向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评价方式。

4. 深化研究的意义,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效

引导教师从事“定向观课”课堂观察研究,有利于使课堂观察方法、技术从专家和教科研人员的专业知识转变为教师的实践行为,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丰富课堂观察研究的实践。引导教师从事“定向观课”课堂观察研究,有利于教师更有意识地获取“情境性知识”,加深教师对课堂、课堂教学行为的理解,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利用成果,提高自我反思力,增进教师实践智慧,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引导教师从事“定向观课”课堂观察研究,有利于探索校本研修的新路径、新策略。

实践研究是立足校本,在教育实践中、行动中、教学中根据形势发展制定行为方针和方式而进行的研究;是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研究的起点,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问题的解决;基于“定向观课”模式的校本教研活动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和“促进教师和学校发展”的研究,不是观光而是观察,是一种智力活动,它有合理的主题,采用多元并存的观察方法,目的是改进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实施真正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向明. 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04-112.

[2]鲍同梅. 教师自主:一种审视教师发展的视角[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97-100.

[3]李列、华应龙. 主题研究课:走进大课堂,拓展大视野[J] . 中小学管理,2013(06):30-32.

猜你喜欢
定向校本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偏序集上的相对定向集及其应用
定向越野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定向驯化筛选耐毒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