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 炜
(个旧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云南 个旧 661000)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大多是由于其他病引起的并发症,也可能是由于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或发生异常而引起的,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种症状。当发生此病时若不能及时治疗,还会引起更加严重的并发症,严重时威胁其生命,对于冠心病应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治疗,以减轻对其身体的影响,提高治疗的效果。有研究显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有着较好的效果,本文就此情况进行研究,内容总结如下。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的患者78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气为两组,治疗组39例,男18例,女21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59.2±2.8)岁,病程2~10个月,平均病程(4.5±2.5)个月;对照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60.2±2.7)岁,病程3~12个月,平均病程(5.5±2.5)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给予患者地高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断剂和利尿剂进行治疗,在用药的过程中则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对用药情况进行调整,从而合理用药[1]。
治疗组则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首先术前指导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同时给予5000U肝素进行皮下注射,然后选择患者的股动脉或者桡动脉进行冠脉介入治疗,术中则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2]。
对其治疗效果和心功能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
通过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治疗组对比对照组的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n(%)]
治疗后,治疗组的心功能指标对比对照组的改善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心功能指标变化进行分析(±s)
表2 对心功能指标变化进行分析(±s)
项目 观察组 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LVEDD(mm) 68±8 61±5 67±6 64±3 LVESD(mm) 57±6 45±4 58±6 53±4 LVPW(mm) 9.6±1.3 9.9±1.7 9.5±1.2 9.6±1.6 IVS(mm) 10.8±1.7 11.6±1.4 10.3±1.6 10.5±1.8 LVEF(%) 36±8 48±6 37±5 40±7
冠心病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使得患者的心血流量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其死亡率较高。有相关研究显示,LVEF<20%的患者其3年内的存活率较低,仅仅为21.7%,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着较大的威胁[3]。同时冠心病还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心衰等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对于此种疾病应尽早选择合适的方式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血运重建措施,并且在冠心病伴有左心功能功能不全时的治疗效果显著,并且已经经过临床的研究证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恢复梗死的组织,使得心肌存活,从而预防心衰的出现,有效减轻其临床症状,并且显著改善其生存质量[4]。经本文研究显示,给予此方法治疗后,患者的有效率为97.35%,对照组为82.05%,且心功能指标改善显著,对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于冠心病的患者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心功能,效果显著。
[1] 卢辉耀.试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8,39(02):259-260.
[2] 张晓萍,马 琳,周桂玲,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9(07):848-850+853.
[3] 刘满睿,于 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研究[J].蛇志,2017,29(04):417-418.
[4] 吴玉塘.探讨压力导丝测定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心病弥漫性长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24):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