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晓燕
30年前,我从无锡师范学校的幼师教材里,第一次知道了“杜威”这个名字,但那时的“杜威”是一个“知识点”。30年来,在各类文章、讲座、报告中,引经据典时,常见“杜威”。然而,有多少教师系统读过杜威的著作?有多少教育人在研究并践行杜威的教育思想?
30年后的今天,捧着《杜威教育名篇》,在艰涩的阅读过程中,“教育中的浪费”“教育即自然发展”“我们怎样思维”等篇目令人思索并汗颜。
一、关于“教育与民主的生活”的认识
在一生的哲学研究中,杜威对民主与教育的关系始终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早在1897年,即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出版前的20年,杜威出版了一本题为《我的教育信条》的专著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杜威认为,学校是一个社会机构,而教育本身作为一个社会过程,是进行社会改革和促使社会进步、达成理想生活的根本方式。这一理想的特点是“真正的利益共享,以及通过审慎的努力,组织起一个有益于全体成员成长与发展的社会”。这个理想就是民主主义。
民主主义和教育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杜威曾再三强调:民主是一种教育的原则、教育的衡量尺度和教育政策。他表明自己所要求的是一种以“机会均等”为理想的“民主主义”教育。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出版20年之后,他还在思考:民主,真正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在目前复杂的生活中,民主所产生的结果可能是什么?倘若我们能回答这些问题,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们应该给学校的工作指明什么方向,才能全面地促进民主生活方式的丰富内涵得以实现?
在上述引文中,我们应该注意到有关学校工作的“方向”是旨在促进“民主生活方式”,全面实现它的“丰富内涵”。而这也正是當前幼儿园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教育如何促进民主的生活。
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公正的体现,是教育民主的体现,更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教育要均衡发展,这是教育的呼声、更是社会的呼声;教育要均衡发展,是政府的决策,也是教育价值论的实践体现。因此,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自然就点赞无数。
二、关于“教育的公平而有质量”的认识
教育公平不仅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与逻辑起点,更是社会最大的公平。学前教育的公平,需要我们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关注不同体制、性质、规模幼儿园的均衡发展,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园际差距;我们更需要思考在一所幼儿园,公平地发展“人”(师生),关注每一个人的成长。教育的“有质量”,其实应是教育水平和质量的全面提升,最终以“每一个人”的发展为价值取向。因此,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
在这里,我想起《儿童发展》(美国LauraE.Bark)等论著中阐述的调查结果、案例或观点,列举二三。
1.广泛的调查证实,在生物禀赋、日常生活以及儿童教养方式上的变异、差异,是造成儿童发展中存在着普遍个体差异的根本原因。我们要关注儿童发展中的可变因素,更要关注教育发展最前沿的理论——包括社会生态学、社会文化学、动力系统学。
2.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儿童的大脑功能、动作技能、认知能力、气质的发展以及各种发展障碍,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是相互表现、限制并共同作用的。
3.美国在研究教育机构对儿童成长的贡献时发现,学校(或幼儿园等)对儿童的作用是巨大的,体现在记忆、思维、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社会道德认知的发展等方面。学校(或幼儿园等)是大“社会”的缩影,是一个时时处处都在与儿童互动的变化着“系统”。
这些调查结果、案例或观点,再一次印证了杜威的理论和观点,需要我们去再学习再思考。
三、关于“教育的全面和谐”的随想
办好了每一所学校(幼儿园),有了每一个儿童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才有真正意义的“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反观现状,又随想了开去:
1.关于“亮点”的随想。
舞台上,序幕拉开的时候,往往用聚光;主角出现的时候,常常用追光,让人好奇、惊艳。但舞台的高潮多是华灯齐放的,因舞台上每一个人的精彩呈现,而令人心悦诚服。
学校(幼儿园)犹如舞台,我们需要聚光,但如果只有聚光,是否会有精彩无法发现,是否表示有暗处怯于见人?我们也需要视角的变化,此起彼伏也可能是必要的过程,或是一种策略,因为,处在一个亮点里太久了,人的眼睛就会看不清暗处;盯着一个亮点看久了,也是一样,全面就失去了,真实也可能失去。我们更需要一盏盏灯亮起后,相互辉映的璀璨,更需要华灯齐放时的坦然、自信。
学校(幼儿园)的亮点,应该由点到面,点燃每个教师的激情,辐射到课程、环境、管理等各个方面;学校(幼儿园)的主角是儿童,每一个儿童的发展才应该是我们“亮出”的主题、“亮出”的目的。
2.关于“环境”的随想。
“行者的脚步所到、目光所触、耳力所及,都是管理的范围、管理的内容、管理水准的表达。”——企业如此,幼儿园更如此。
脚步所至、目光所触、耳力所及是什么?是“环境”。
校园环境是一个生态系统,许多的人、事、物构成了“链”,“抓大放小”就可能会“顾此失彼”,破坏均衡,甚至产生“蝴蝶效应”。关注常规、关注常态、关注细节,关注人文的、物质的“环境”,收获的不仅是环境,改变的不仅是别人,不仅是现在。
宋庆龄先生对新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贡献是杰出的,她走进幼儿园常会直奔食堂,先看抹布的清洁度,以此评议幼儿园教工的敬业爱幼程度。宋庆龄先生说,有爱,才有精细的关护;清洁的抹布,照见的是爱心,是文明。
3.关于“队伍建设”的随想。
说到幼儿园队伍建设,我们提得较多的是教师。其实幼儿园的队伍里不仅有教师,还有门卫、厨师、医生、保育员,等等。教师有愿景,他们也有诉求;教师有创意,他们也不乏金点子。幼儿园里的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
杜威提出,要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儿童,大声疾呼教育要“机会均等”“教育即生长”“教育即自然发展”,但是,我们的制度给教师们的“均等”与“自然”的“生长点”在哪里?他们有多少这样的空间和机会呢?有时,一些民主的形式并不能带给他们“民主”的实质。
让每一个儿童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需要倡导教育的民主,需要更多理念的改变,需要更多人的行动的跟进。我粗浅地想,教育的“公平而有质量”,首先是教育的均衡发展,这种均衡应该是发展过程的均衡、发展内容的均衡、发展对象的均衡、发展历程的均衡;均衡应该是投入与产出的均衡,是教师与学生成长的均衡,是传承与创新的均衡……
让每一个儿童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需要把管理的触角伸展到影响师生发展的每一个细节。实现有质量的公平,需要有程序正义,也即是为实现有质量的公平而设计的制度和程序,以及保障相关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手段。“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需要很多人的很多“努力”的,其发展之路,自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