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芬 ,赵 燕 ,赵 青 ,李传静
(1.山东省林业监测规划院,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山东 济南 250014)
生态公益林是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其主要作用是充分发挥森林在生态服务功能方面的巨大优势,以满足人们对生态效益的迫切需求,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也具有特殊地位[1-2]。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落界,是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落实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基本保障。区划落界成果是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管理的基础,也是开展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绩效考评工作的依据,具有重大意义[3]。
虽然前期山东省已进行过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年度林地变更等与公益林落界相关的工作,但是,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国家级公益林落界工作不到位的问题,这对落实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造成很多不利影响。因此,进一步加强国家级公益林落界工作,是依法依规开展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管理的关键环节,也关系到林农的切身利益。
为认真落实《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和 〈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的通知》(林资发〔2017〕34 号)精神,不断规范和加强国家级公益林界定和保护管理工作,国家林业局办公室下发了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级公益林落界工作的通知》(办资字〔2017〕143号),进一步强调国家级公益林落界工作的有关事项。
目前,山东省已完成了2016年度林地变更工作,其成果为坐标为CGCS2000地理坐标系的shp数据,小班区划标准和数据结构与公益林落界数据有很大的相似性。
按照国家林业局的相关要求,山东省已于2012年度完成了省、县两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工作,获得了以县为单位的森林资源落界数据,建立了林地“一张图”数据库。在公益林落界工作开始前已将数据统一处理为坐标CGCS2000地理坐标系的shp数据,作为此次落界的参考数据。
此次国家级公益林落界采用的遥感影像数据是山东省国土测绘院提供的2016年的影像数据,空间分辨率为0.4米,数据格式为ArcGIS的切片文件格式,采用CGCS2000地理坐标系。
在生态优先、确保重点、因地制宜,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和谐统一的原则下,国家级公益林落界以县(市、区)为基本工作单位,以2016年林地年度变更中的国家级公益林数据为基础,以遥感影像和林地“一张图”数据为参考,以山东省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县级版V2.0和国家级公益林基础信息省级管理平台为工作平台,采用内业判读和外业补充调查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落实国家级公益林小班的空间位置,修正小班边界,完善属性因子。技术路线见图1。
图1 林地变更技术路线图
由于林地年度变更数据和国家级公益林落界数据对属性的填写要求不统一,需在林地年度变更数据中按要求增加和删除一些字段,以统一数据结构,满足国家级公益林落界工作的要求。需增加的12个字段分别为林权权利人、原保护等级、是否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是否退耕还林、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年度、生态区位名称、界定书编号、管护协议是否林地、是否符合区划标准、是否已经改变林地用途、处理意向,生成具有39个属性字段的国家级公益林矢量数据。然后,统一属性数字代码,并对能够批处理的属性因子进行统一处理,如对事权等级为非国家级公益林(代码不等于10)的小班,将公益林保护等级清空;将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为二级和三级的合并作为二级等。
以经过预处理的林地变更数据为基础,以“一张图”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为参考,对原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落界成果资料进行全面梳理,严格按照《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规定的区划范围标准,切实将国家级公益林落实到小班地块。
①识别非林地小班
将林地变更数据的林地边界叠加到林地 “一张图”数据中,识别国家级级公益林是否在林地“一张图”的林地范围内。林地范围内的,在“SHIF_LD是否林地”中填写代码“1”,不在林地范围内的填写“2”。
不在林地范围但符合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范围标准的小班,地方要求保留为国家级公益林的,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协调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决定是否保留。地方人民政府决定保留的,在“CHULI_YX处理意向”中填写“1”,不保留的填写“2”。
②识别不符合区划范围标准的小班
根据《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规定的区划范围和标准,参考遥感影像区划各生态区位的范围。将各生态区位的范围叠加到国家级公益林矢量数据中,识别国家级公益林是否符合区划范围标准。落在区划范围内的小班在“SHIF_FHBZ是否符合区划范围标准”填写“1”,落在区划范围外的小班以及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区位不属于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或者达不到集中连片30hm2标准的小班,填写“2”。
③识别已经改变林地用途的小班
参考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案件查处等资料,识别国家级公益林小班是否已经改变林地用途。2012年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落界以来,已经改变林地用途但目前尚未核减的小班,在“SHIF_GBYT是否已经改变林地用途”中填写“1”,未改变林地用途的填写“2”。
对以上识别的小班,在山东省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县级版V2.0中对小班进行分割、合并等操作,以修正小班边界,同时填写识别属性因子。重点是将国家级公益林小班与林地“一张图”的林地边界,以及各生态区位的区划范围边界进行对照修正,确保国家级公益林小班边界与林地“一张图”的林地和非林地界线、林地变更数据中国家级公益林小班的界线以及生态区位的区划范围边界一致。林地范围内的国家级公益林小班边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区划和纠正。对于原国家级公益林中不符合区划范围标准的小班,要进行认真核实,查清原因,落实责任,在本次区划落界中予以剔除。
在确定小班边界的同时,还要落实好属性因子的填写。在山东省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县级版V2.0中参考林地变更数据中的国家级公益林数据和林地“一张图”数据以及公益林经营管理资料,逐小班检查、修正、完善属性因子内容,特别是新增加的12个字段和面积、地类、林种、保护等级、土地权属、森林起源等关键属性因子的准确性,建立和规范国家级公益林矢量数据库。
在完善属性因子过程中,要确保属性因子的准确性,必要时应当开展现地补充调查。在外业核实调查过程中,对发现与现状不符的小班界线也要进行再次修正。最后导出国家级公益林基础信息数据库和需剔除的国家级公益林小班信息数据库,并按要求命名。
国家级公益林基础信息省级管理平台包括八个功能模块:系统配置、检查规则、上报数据检查、数据合并入库、上报成果生成、综合查询浏揽、报表统计分析、专题地图分析。
检查规则模块中定义了逻辑检查规则,约束了落界成果的属性填写。为使国家级公益林小班数据和国家林地保护矢量数据空间参考保持一致,首先在ARCGIS10.2中将坐标转为西安80地理坐标系。然后将导出的基础库和剔除库拷贝到指定目录,进行数据检查。对检查出现的错误信息逐条分析,并返回到山东省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县级版V2.0中进行修改,修改后再进行检查,直到所有项目全部通过。最后以省为单位进行报表统计,包括国家级公益林基本情况统计表、国家级公益林面积按生态区位分地类统计表、现状为非林地拟保留的国家级公益林面积统计表、国家级公益林需剔除面积统计表。
基于林地年度变更数据进行公益林落界,充分利用了林地调查的最新成果,数据现势性强,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此项工作,切实将国家级公益林落实到山头地块,确保了国家级公益林图面资料与现地和各级成果数据资料一致,夯实了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管理的基础,为下一步开展资源和生态状况监测、森林资源动态管理等相关工作提供了依据。
[1] 方陆明,陈勤娟,周友法.中国数字林业的构建与展望[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2,19(2):222-226.
[2] 昝建春.云南省县级公益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17,42(2):58-61.
[3] 过珍元.国家级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6,(2):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