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然
随着“三农”问题获得持续关注,农民收入虽然总体上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矛盾依然突出,制约因素十分复杂[1]。在调研中发现,农户年平均收入低于20000元的依然占比51.22%,促进农户增收的任务依然重大。在以往研究农民增收文献中,李子联通过机理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有效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2]。刘云华指出社会政策环境、农民获取信息的环境、农民的交往环境是农民增收的三大重要影响因素[3]。李秋莲得出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是促进农民收入提高的必然选择[4]等等。
然而在现在这个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网络对农户增收的影响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刘丽伟,高中理基于在产业链的视角上研究了现代网络改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5]。万宝瑞指出借助互联网,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信息化,并建立农村产权交易网络平台,从而带动农民致富[6]。基于信息获取的角度研究的文献也有不少。姚缘,张广胜利用辽宁省大、中、小城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史数据,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信息获取对职业流动的影响[7]。张蕾等人利用大量的截面数据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户技术信息的获取渠道与需求状况[8]。
但是,研究信息获取的现状和倾向对农户增收的文献依然不是很多。基于此,研究信息获取的现状和倾向到底对农户产生怎样的影响对促进农民增收,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调研以咸阳市四个镇共17个村村民为研究对象。调研工作于2017年7月-8月展开,在选取农户的时候运用简单随机抽样,保证了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可靠,调查人员采用了座谈会,个别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观察法等方法。调研共获取问卷830份,有效问卷764份,有效率92.04%。
1.家庭基本情况描述
样本中男性407人,占比53.27%;女性357人,占比46.72%。平均年龄54.24岁,其中15-35岁89人,占比11.64%;36-55岁297人,占比38.87%;56-70岁262人,占比34.29%;70岁以上的116人,占比15.18%。受教育程度为文盲的有106人,占比13.87%;小学的有178人,占比23.29%;中学的有448人,占比48.63%;大专及以上的有32人,占比4.18%。家庭平均务农人口1.85人,2人以下的占比91.22%。家离公路的平均距离为2.43公里。
2.农民收入情况描述
(1)农民总收入中,最低收入1690元,最高收入20万元,总收入均值为38132.04元,其中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143人,占比18.67%;收入在3000-20000元的349人,占比32.56%;收入在20000-50000之间的人数311人,占比40.79%;收入在50000元以上的61人,占比7.98%。
(2)从收入结构来看,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打工收入22138.88元,占比58.06%。外出打工的人数中平均每日工作8.52小时,一年中平均工作320.56天。农业年收入次之,为3543.19元,占比9.29%。企事业单位收入1715.28元,占比4.49%。自主经营收入1246.17元,占比3.27%。政府补贴收入最少,仅249.05元,占比0.65%。
(3)从农户农业收入来看,农业最低收入为-100元,最高收入为7000元,农业收入均值为3543.19元,其中农业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247人,占比32.34%;农业收入在2000-4000元的349人,占比45.67%;在4000元以上的168人,占比21.99%。
(4)从种植作物净收入来看,每家的耕地面积平均6.45亩,农户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为玉米、小麦、苹果、蔬菜这些传统的农作物。种植蔬菜的净利润最多,达到每年平均3607.67元;苹果次之,每年净利润平均为2577.91元;玉米净利润平均为577.91元;小麦最少,净利润每年平均负90.4元。
3.农户获取信息现状以及倾向情况描述
(1)从农户拥有获取信息的设备来看,农村家庭中拥有手机数量平均为2.49部,家庭中拥有电脑数量平均为0.52台,拥有手机的人数占比多达87.50%,农民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平均为1.75小时,使用手机但不使用网络的人数多达360人,占比47.14%,手机网费平均每月48.23元,农户每天使用电脑时间平均为1.10小时,家中电脑安装宽带的比率为49.50%,电脑网费平均每月72.86元。
(2)从农户获取信息态度来看,多达53.66%的人对获取信息的态度消极,大部分人认为虽然手机电脑等通讯设备获取信息的速度快,但是存在着虚假信息过多,售后问题无法处理等一系列的问题。75.18%的人对电子商务不了解,也不会使用,88.74%的人认同农村中不存在电商的平台。
(3)从农户获取信息类型来看,超过五分之四的农村居民在获取信息时候更多的倾向于获取新闻娱乐,天气预报等信息,专门获取农业信息的人数仅229人,占比30%。
(4)从农户获取农业信息渠道来,在通过现代通讯技术在获取农业信息的人群中,多达到58.82%的人仅仅是根据需要上网搜索,五分之一的人可能会关注农业的公众号,但是很少有人会定制相关的业务或者下载有关的APP。
(5)从获取农业信息方式来看,由于农村居民获取农业信息超过一半的人数是通过电视收音机,亲戚朋友等,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人数仅208人,占比27.30%。因此在获取信息的方式中能够快速及时的获取有关的信息的人数仅占比十分之一。
将潜在影响因子作为自变量,农户农业收入作为因变量,建立如下多元回归模型:
Y=a+b1X1+b2X2+…+bnXn
假定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有四大类:家庭基本情况,农业生产情况,非农业生产情况以及信息获取现状及倾向。
其中家庭基本情况中选取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务农人数,交通区位这四个变量作为自变量;农业生产情况中选取农户耕种面积,种植农作物种类,农作物的总产量,农作物平均售价,每户农作物总投入这五个变量作为自变量;非农业生产情况中选取外出打工时间,政府补贴这两个变量作为自变量;农户获取信息现状以及倾向用家庭中电子产品的数量,农户获取的信息态度,获取农业信息类型,获取农业信息渠道,通过网络获取农业信息频率代表作为自变量。共16个自变量,因此将自变量分别设为X1-X16除了户主年龄,交通区位,每户农作物总投入的预期方向为负外,其余变量预期方向均为正。
1.通过SPSS对变量的显著度进行检验分析,结果如下:
表1 变量显著度分析a
2.可以看到16个变量中有7个变量显著,在剔除多重共线性和序列相关性后得出如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Y=28059.356-169.801X1+601.745X2+3191.268X6+5.074X11+4037.434X12+366.921X15+55.226X16
3.对变量前的系数和变量的显著度来进行如下分析:
(1)农户年龄与农户农业收入成负相关,与预期相符,在5%的显著水平下显著。农户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能力下降,劳动效率的降低,对先进生产技术了解程度降低,固有思想使他们不愿意接受新技术,无法获取有关农业信息等原因使得他们的收入会降低。
(2)受教育程度与农户农业收入成正相关,与预期相符,在5%的显著水平下显著。农户受教育水平越高,素质就会越高,视野就会越广阔,接受新事物的本领强,越容易掌握新技术,可以更好的利用现代通讯设备,更便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生产效率随之提高,因此农民的收入会越高。
(3)种植农作物的种类与农户农业收入成正相关,与预期相符,在10%的显著水平下显著。由于种植小麦利润甚至为负,而种植蔬菜的利润是最高的,因此种植利润越高农民获得的收入就会越高,选择合适农作物会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4)政府补贴和与农户农业收入成正相关,与预期相符,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这说明政府的补贴会很明显的反应在农民的收入中,政府补贴越多,就越容易促进农村生产力的提高,生产技术的革新,产业升级速度加快,同时也会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将先进的生产技术融入到农业生产中,会促使农民的收入大大的提高。
(5)使用电子产品的数量和农户农业收入成正相关,与预期相符,在5%的显著水平下显著。农户使用的电子产品越多,说明他们拥有获得更全面信息的基础,也有更大的可能了解到最适时的和农业有关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及时的运用到农业生产中从而提高收入水平。
(6)获取农业信息渠道与农业收入成正相关,与预期相符,在10%的显著水平下显著。这说明农户选择网络来获取信息更容易促进他们收入的提高,由于现在网络的便捷和时效性,通过网络可以使农户及时的获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从而指导农业生产。
(7)互联网获取农业信息的频率和农户农业收入成正相关,与预期相符,在5%的显著水平下显著。农户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如果更倾向于获取农业信息,说明他们会更加关注一些农业生产设备的革新,农业先进生产技术的运用以及其他有关农业方面的知识,这可能会促使他们反思传统的耕作方式的不合理,寻求更合理,更有效率的耕作方式,在遇到一些农业问题的时候也会选择更好的办法解决,同时也更容易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因此他们的收入往往会提高。
将网络与农业结合起来,首先应改变农民对网络获取信息的态度,提高农民通过网络获取农业信息的意识。加强对农户的培训,改变农户对网络获取农业信息消极的态度,提高农户对网络价值的认识程度,提高互联网技术的利用率。加大宣传的力度,提升农户运用网络来获取农业信息来促进生产的意识。
政府对农业资金投入一定要落实到位,降低网络使用资费,让农户都能消费的起。增加对农户购买获取信息设备的补给,这为农户获取农业信息奠定了基础。此外,积极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帮助农民运用自己村庄里的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鼓励电信企业通过适当减免资费的方式提高互联网最终入户率。
市政府、县政府可以利用咸阳当地的教育优势,通过扶贫技校,农广校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素质,使他们了解更多的有关农业方面的知识,对新推出的化肥农药有更好的认识。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技能[9]。为了更好的提高农户素质,农村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构建科技信息平台[10]。此外,应当依据自然资源、社会环境及市场需求等科学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咸阳市农业资源合理持续的利用。
[1]佟光霁,张林.农民增收的核心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13):92-95.
[2]李子联.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增收:一个制度分析的视角[J].经济评论,2014(03):16-25.
[3]刘云华.影响农民增收的三大环境因素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1(11),80-84.
[4]李秋莲.市场化进程中农业投入问题研究[J].经济师,2015(07):184-185.
[5]刘丽伟,高中理.“互联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研究——基于农业产业链视角[J].世界农业,2015(12):18-23.
[6]万宝瑞. 我国农村又将面临一次重大变革——“互联网 + 三农”调研与思考[J]. 农业经济问题,2015(8):4-7.
[7]姚缘,张广胜. 信息获取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基于对大中小城市新生代农民工的调研[J]. 农业技术经济,2013(9):52-60.
[8]张蕾,陈超,展进涛. 农户农业技术信息的获取渠道与需求状况分析——基于13个粮食主产省份411个县的抽样调查[J]. 农业经济问题,2009(11):78-84.
[9]付智勇.增加农民收入进而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基于咸阳农村的调查[J].价值工程,2011(11),153-154.
[10]记者魏彧,于春沣.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致富[N].天津日报,2014-11-1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