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汤联合犀角地黄汤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30例

2018-07-06 12:27郑国军孙海清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茵陈蒿黄汤淤积

郑国军 杨 闯 孙海清

江苏省泗洪县中医院消化科 (江苏 泗洪, 223900)

胆汁淤积性肝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坏死造成胆汁排泌障碍,胆汁不能经胆小管至胆囊,造成胆汁在肝内淤积,返流入血,引起脏器损害、代谢失调、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目黄、尿黄、皮肤黄染,纳差乏力,腹胀嗳气,皮肤瘙痒等。肝功能ALT、AST、TBil、DBil、ALP、GGT升高。笔者临床用茵陈蒿汤联合犀角地黄汤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取得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8例患者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肝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男46例、女12例,入院时病程为7~22天。治疗组男24例、女6例;平均年龄(48.25±7.55)岁;其中乙型肝炎12例、戊型肝炎8例、酒精性肝炎6例、不明原因4例。对照组男22例、女6例;平均年龄(46.72±7.10)岁;其中乙型肝炎10例、戊型肝炎8例、酒精性肝炎6例、不明原因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的病例包括病毒性肝炎乙型、戊型患者、酒精性肝病患者、不明原因引起的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排除外科梗阻性患者、妊娠期肝病、心源性肝病、免疫性肝病以及有精神病者。

1.2 病例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标准分别参照《肝脏病学》[1]中的疾病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2]中有关黄疸的中医辨证标准,符合阳黄之热重于湿。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甘草酸二胺、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静脉滴注,1次/d,乙型肝炎患者符合抗病毒治疗者,均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0.5mg,1次/d,口服;治疗组加用中药复方,茵陈蒿汤合犀角地黄汤,具体药物组成如下:茵陈、垂盆草各30g,栀子、大黄各10g,水牛角、生地、丹皮、白藓皮、郁金、车前子各15g,赤芍50g,腹胀纳差加厚朴12g、鸡内金10g、炒麦芽30g,由我院中药房煎药室统一煎煮,每日1剂,240ml分早晚两次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参照《中医药临床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定的评定标准中医症状积分,主要症状身目黄染、食欲不振、口苦口干、胸胁胀满、皮肤瘙痒,按程度计分,实验室指标,观察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评估比较ALT、AST、TBil、DBil、ALP、GGT的变化情况。

1.5 疗效标准评定

1.5.1 疾病疗效评定 参照2009年《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4]治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肝功能正常或轻微异常(TBil≤34.2μmol/L,ALT、AST均≤1.5× ULN);显效:症状明显减轻,肝功能明显好转(TBil较原水平下降50%以上,ALT、AST较最高检测值下降50%以上);有效:症状有所改善,肝功能有所好转(TBil较原水平下降25%以上,ALT、AST较最高检测值下降25%以上;无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症状无改善,TBil、无恢复甚至加重,或患者病情继续恶化。

1.5.2 中医症候疗效评定 参照《中医药临床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评定,临床痊愈:黄疸消退、其他症状消失、实验室指标正常;显效:黄疸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胆红素正常或降低,其他实验室指标好转;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无效:黄疸不退或者加深,其他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无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两组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情况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1.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情况比较 [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检测结果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情况 见表3。

表3 主要症状在两组患者中改善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胆汁瘀积性肝病,因其具有尿黄、目黄、皮肤黄染的特征,故可按祖国医学“黄疸病”论治。中医学认为黄疸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感受外邪湿热、疫毒等;湿浊阻滞,肝胆、脾胃功能失调,胆汁不循常道,随血泛溢于肌肤而引起。《金匮要略》云:“黄家所得,从湿得之”,着重强调湿邪在本病中的重要性。古代医家认为,本病以湿热为主要病机的患者,宜采用清热利湿退黄为主要治疗大法;由于本病患者病程相对较长,因此治疗较为困难。《金匮要略》云:“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者,为难治”,部分患者治疗一周时,黄疸还在进一步加深,胆红素持续升高,腹胀纳差等症状加重。肝病大家汪承柏[5]认为:重度黄疸的症状特征是,病程长瘀血重,里热盛,其基本病机是瘀热胶结提出凉血活血,重用赤芍的治疗法则。本研究所选用茵陈蒿汤合犀角地黄汤正合本病病机,茵陈蒿汤具有清热利湿退黄之功。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为治疗肝病的要药,栀子通利三焦湿热,助茵陈清热利小便,大黄泻热逐瘀,通利大便,使瘀、热、湿、浊从大便而下,三药相互作用,清利降浊,引湿热从二便而去,邪有出路,则黄疸自除。犀角地黄汤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之功效;水牛角清肝解毒,寒而不遏,直入血分而凉血,赤芍凉血活血,丹皮清肝凉血、活血散瘀,两方合用湿热得清、瘀热得散。现代药理研究证明[6],茵陈可降低奥狄氏括约肌的紧张度,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同时能降低ALT的活性,具有保肝作用;郁金能促进胆汁生成和分泌,收缩胆囊,促进胆汁排出,另外郁金有降低ALT、提高血浆总蛋白、促进白蛋白合成,抑制球蛋白生成作用,使受损的肝细胞恢复正常;白藓皮具有清热利湿、解毒、退黄止痒等功效,《药性论》早有记载“白藓皮主治热黄、酒黄、谷黄、劳黄”。纵观全方清热利湿、利胆退黄、凉血散瘀、保肝降酶,完全符合本病病机特点。

本研究资料显示茵陈蒿汤合犀角地黄汤联合西医治疗组在退黄、消除腹胀、口干口苦等症状方面疗效显著,无论是治愈率还是总有效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在降转氨酶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两组患者肾功能、血常规无异常改变,说明治疗组服用中药是安全有效的。

[1] 梁扩寰.肝脏病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1-105.

[2]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77-282.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43-151

[4] 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委员会. 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试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09,3(4):474-487.

[5] 汪承柏.中西医结合诊治重度黄疸肝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42-44.

[6] 劳绍贤.肝病临床治疗思路浅谈[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6,26(1):1-3.

猜你喜欢
茵陈蒿黄汤淤积
茵陈蒿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中药自拟方清肝健脾退黄汤药浴对于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
参芪地黄汤联合沙格列汀治疗降糖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探讨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作用机制
茵陈蒿汤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调控肝癌细胞增殖与凋亡
茵陈蒿汤治无黄疸型肝炎
册 田 水 库 泥 沙 淤 积 研 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