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火箭舱段热环境保障系统仿真及试验研究

2018-07-06 09:24迟鹏阳黄小春孙军超何志超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保障系统舱段喉部

迟鹏阳,黄小春,孙军超,何志超

0 引 言

新一代运载火箭采用-252 ℃液氢和-183 ℃液氧低温推进剂,导致舱段内温度较低,超出了一般仪器设备的温度使用范围,致使部分仪器设备于低温环境下工作,另外低温环境还可能导致舱内空气结露或结冰,影响设备可靠性[1~3],为满足简易发射要求,需要热环境保障系统来保障舱段内温湿度。俄罗斯的Zenit运载火箭和Proton系列火箭均采用射前脱落热环境保障系统[4,5],目前中国仅有孙培杰在文献[6]中对热环境保障系统做了详细介绍,并进行了相关试验分析,分别对不加注液氧工况和加注液氧工况两个状态进行了试验,但未对系统流量分配进行分析。本文介绍了热环境保障系统工作原理,分析了关键参数对系统流量分配的影响,利用AMESim建立了热环境保障系统仿真模型,以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孔板喉部面积组合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并进行了试验研究,为液体火箭舱段热环境保障系统的设计及流量合理分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热环境保障系统理论分析

1.1 热环境保障系统原理

热环境保障系统原理如图 1所示,采用热氮环路送风,箭上系统采用送风主管和支管、舱内温度和湿度传感器、箭体尾部插拔连接器和箭体内部环形管路布局,每个环管前有一个孔板,进行系统流量分配。该系统四周均匀送风,需要的风量小,温度均匀性好,箭体外管路沿导管整流罩布置,不用其他附属设备,起飞时与箭体脱落,能保证低温舱段温度维持在要求的范围内。

图1 热环境保障系统原理Fig.1 The Schematic of Thermal Environment Control System

1.2 热环境保障系统理论分析

由于孔板喉部气流流速较大,质量流量保持不变,连续性方程如下:

式中mq为孔板质量流量;ρ为气体密度;u为流体流动速度;A为管道截面积;C为常数。

对式(1)作如下演算:

则,连续性方程的微分形式为

动量方程的微分形式为

式中 p为绝对压力;xd为气体微团长度;τ0为xd微段管壁作用在气体上的摩擦切应力;D为x处的管径。

由RTpρ=,R为气体常数,可以得出气体状态方程的微分形式为

式中 T为温度;。

与外界无热功交换的一元定常流动的能量方程的微分形式为

式中 h为位置高度。

将管路气体流出孔板视为理想气体流过收缩管,孔板外界压力Ρb基本等于大气压力,即Ρb≤0.528Ρ0时,孔板出口马赫数大于 1,且出口压力 Ρc大于孔板外界压力,Ρc>Ρb,所以超临界流动的质量流量为

式中 C为流量系数;Ρ0为管路内总压力;T0为管路内总温度;Ac为出口面积;k为绝热指数,氮气绝热指数=1.402;氮气气体常数=0.2968 kJ/(kg﹒K)。

该系统为并联系统,总质量流量qmz等于n个分支上元件的质量流量qmi之和,有

根据并联回路的总压降ΡΔ等于每个分支上元件两端压降之和,有

当全部元件都处于壅塞流态下,并联回路的有效截面积[7]:

2 仿真模型建立与仿真分析

采用AMESim软件提供的气动系统设计库,面向实际系统对舱段热环境保障系统建模,根据超临界流动的质量流量公式,搭建孔板喉部面积控制部分,舱段热环境保障系统仿真模型示意如图2所示[8,9],模型参数设置如下,主管直径为 14 mm,支管直径为14 mm,孔板出口三通及环管直径为20 mm。

图2 舱段热环境保障系统AMESim仿真模型示意Fig.2 The AMESim Simulation Model of Thermal Environment Control System

在模型中设置孔板理论需求出口流量qm',其中, qm1'=250 g/s,qm2'=360 g/s,qm3'=310 g/s,qm4'=190 g/s,qm5'=120 g/s,qm6'=190 g/s,qm7'=90 g/s,运行仿真模型后得到相应孔板喉部面积k,k1=4.94 mm2,k2=7.24 mm2,k3=6.58 mm2,k4=4.14 mm2,k5=2.60 mm2,k6=4.40 mm2,k7=2.10 mm2,由此计算出孔板喉部直径d,d1=2.51 mm,d2=3.04 mm,d3=2.89 mm,d4=2.30 mm,d5=1.82 mm,d6=2.37 mm,d7=1.64 mm。图3为孔板仿真出口流量曲线,由图4可知,孔板距离送风入口越远,其出口流量趋于稳定时间越长;根据仿真曲线得到,qm1=249.37 g/s,qm2=359.09 g/s,qm3=309.22 g/s,qm4=189.52 g/s,qm5=119.70 g/s,qm6=189.53 g/s,qm7=89.77 g/s,与理论流量qm'近似,验证了模型控制部分的正确性。

图3 孔板出口流量仿真曲线Fig.3 The Flow Simulation Curve of Plate Outlet

3 试验及结果分析

为了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利用配气台和合练箭舱段热环境保障系统进行了试验,配气台实物如图 4所示。

图4 配气台实物Fig.4 The Physical Map of Gas Distribution Station

试验原理如图 5所示。气源为氮气源,配气台的舱段热环境保障支路包括手动截止阀、机械压力表、电子压力表、减压阀、流量计、安全阀和过滤器等,配气台至箭体管路上连接一个滤网过滤器和一个麂皮过滤器。在孔板前各安装一块压力表。送风压力为22.6 MPa,送风时间5 min。

图5 试验原理Fig.5 The Test Schematic

配气台送风入口温度近似为孔板前气体温度,根据孔板前压力,计算出孔板质量流量,试验数据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孔板质量流量和仿真流量基本保持一致,说明该模型能够反映实际系统工作情况。

表1 孔板实际质量流量与理论流量对比Tab.1 Comparison of Actual Mass Flow and Theoretical Flow of Orifice Plate

4 结束语

对低温舱段热氮环路送风热环境保障系统工作原理进行研究,并对系统流量分配做了理论分析,运用AMESim软件建立了低温舱段热氮环路送风热环境保障系统仿真模型,依据系统实际参数进行设置,并进行了试验验证。仿真得出孔板喉部直径,同时仿真曲线表明孔板距离送风入口越远,其出口流量趋于稳定越慢;通过试验计算孔板实际质量流量,与仿真流量基本一致,表明模型的正确性,为今后其他型号热环境保障系统的设计和流量分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1] 龙乐豪. 新一代运载火箭[J]. 航天制造技术, 2003(3):17-21.

Long Lehao. New generation launch vehicle[J]. Aerospac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03(3): 17-21.

[2] 李东, 程堂明. 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展展望[J]. 中国航天, 2008(2):7-10.

Li Dong, Cheng Tangming.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china's new generation launch vehicles[J]. China Aerospace, 2008(2):7-10.

[3] 周邵志. 运载火箭吹除气体加温控制方式[J].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5(3): 100-103.

Zhou Shaozhi. Study on methods of purge gas temperature control in launch vehicle[J]. Missiles and Space Vehicles, 2015(3): 100-103.

[4]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Directorate for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nd security. The sea launch user’s guide[R]. 00-S-3072, 2000.

[5] International Launch Service. Proton launch system mission planner’s guide[M]. Reston:ILS,1999.

[6] 孙培杰. 简易发射低温运载火箭热环境保障系统设计及试验研究[J].上海航天, 2016(1): 50-54.

Sun Peijie.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rmal enviroment control system used in new generation launch vehicle with LO2/Kerosene propulsion[J]. Aerospace Shanghai, 2016(1): 50-54.

[7] SMC(中国)有限公司. 现代实用气动技术[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SMC(China) limited company. Modern practical pneumatic technology[M].Beijing: China Machine Press, 2016.

[8] 施开志. 气动系统主要元件的建模和系统仿真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Shi Kaizhi. Study on modeling and simulating for pneumatic system component[D]. Harbin: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of HIT, 2006.

[9] 付永领, 祁晓野. LMS Imagine.Lab AMESim 系统建模和仿真参考手册[M]. 北京: 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11.

Fu Yongling, Qi Xiaoye. LMS Imagine.Lab AMESim system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reference manual[M]. Beijing: Beihang University Press,2011.

猜你喜欢
保障系统舱段喉部
刚性隔热瓦对舱段结构动特性影响规律分析
美国宇航局接管国际空间站充气式舱段
近年“国际空间站”美国舱段环控生保系统事件回顾
低压内缸落地凝汽器喉部结构设计
关于航天科研生产智慧服务保障系统建设的探析
电子喉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对喉部早期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研讨
温度场对水下航行器电池舱段结构强度和刚度的影响
我国随班就读工作存在的几个问题
慢性喉炎知多少
基于体验经济理论的蒙古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及保障系统